
感受柴静的《看见》
为了看见,我两天没睡几个小时,为了看见,在北京寒风里冻到脚底发冷,为了看见,我抱着电脑站在院子里补看首发式视频,但是终于我还是“看见”了。虽然认识柴静也仅仅是无意间看了她参加2010年央视年度“十佳主持人”的十分钟演讲视频。“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拥有那些能够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这是她演讲的最后一段,她给我的印象是真诚的,有责任感,可以很简明扼要讲故事的人,但她某种神秘感,让我在本就忙碌的日子里自发地奔忙起来。
15日很早起床,为了能参加首发式,对于黑白颠倒白天里时钟总是走得很慢还希望再慢点的人来说,早起是很悲催的事情。可是这天下午种种原因,我却晚到几分钟被关在了首发式的门外,有人在门里告诉我,里面全是媒体的人,目前已经人满为患,无法带人进去。16日北京图书城的签售会,又是满是等待签书的人排着长队,但是终于还是被我赶上来,并抱着两本柴静签名过的书站在图书城外面的广场上,满心是说不上来的复杂情绪。才站一会,有一位看起来比较文艺的女孩过来和我搭讪,指着我手中的两本书,说,你可以卖我一本吗?我笑了,不能。很多事情比较不好解释,因为喜欢柴静,不仅仅是因为她文静秀丽的外表下那颗认真活着的心,还因为,这颗心会告诉我该怎么活好我自己,这个很重要,对于我,和对于我的朋友们。
今天终于抱回了《看见》,可以踏实地睡觉了,所以在晚上从西单饥肠辘辘地回到家的时候,才8点多我已经混沌不清地支撑不住,就像紧着的发条突然放手松开似的,我倒头就睡。却在凌晨1点多清晰地醒来,躺在床上脑子里白天在图书城等待签售的过程在一幕幕地自动回放着。我的记忆里基本上没有为一个明星心动过,也没有找过一位出书者签名,站在书的海洋里和许多文艺青年一样去排队等待签名,特别是在自己已经不再年轻的年龄里,和从事媒体近十年的编辑身份,和他们一样去期待拥有《看见》时,甚至还有些紧张,紧张到连事先写好字的名片都突然地不知道放在哪里了,也得感谢广西师大出版社理想国把现场的秩序安排得那么井然有序,基本上每个等待签名的人在签售台前没有多余的停留时间,以至于我连拿出相机的时间都没有。突然有些懊恼自己反应很慢,连掏相机的速度都能反省到自己做摄影师很不职业。
但是我很深刻地记下了那一刻,柴静一直很认真地埋头签着每一本书,当签完我的两本书后她抬起头朝我微笑了一下,双眸里闪烁着灵动和真诚,我也朝她浅笑,想和她多说一句话的时间都没有,工作人员便紧接着就唤出下一个,说不能停留,也就是说,走了就走了,不要有多余念头。想法再多,时间不够也无法促成,干脆就作罢了,一切都随缘吧。也许这一切真的并不完美,但是温暖已留在心底,今天和昨天我已经尝试着探索了自己的极限,为的就是能看见柴静的书和自己。
凌晨3点多,我灭掉了屋里所有的灯,静心观看《看见》的首发式视频,弥补为自己没能到现场的遗憾。甚至,有种冲动,我很想站在漆黑的院子里,头顶着天踏实地站在土地里,在寒冷中真实地却感受柴静和她的《看见》,但最终还是被人拉回了温暖的屋里。整个首发式两个多小时,坐在身边的人一起看视频的人是第一次看到柴静的模样,说柴静这么年轻为什么就被称作“柴老”?我想这就是我为什么为《看见》可以放下很多事情的原因。
柴静是个活得很明白的女人,十年时间她活得很真实,活得很沉稳,很淡定。她有着很强的气场,不是咄咄逼人,却是一种历经世事的温和和大气。无论是在反省自我的时候,还是沉浸于反复修改书的章节的时候,还是在新闻采访中,她总是充满力量感,还有一份暖暖的宽厚。就像她说的那样,宽厚不是容忍,宽厚是把你放在我的心里,放在这儿,我也像你这样活一遍,我就知道了什么是因果。其实就是要多接地气,多磨练。多从成功有素养的人士身上吸取到了更多养分,多看书多体验,柴静和张立宪、崔永元、白岩松、罗永浩、邱启明在首发式上的每句话,还有柴静他们提到的陈虻都对我启发很大。感谢促成我看见的戴学林。
心情文字快写完了,窗前那角已经明亮起来,我拉开窗帘,天其实早已经敞亮起来,我必须在这一刻写下我的心情,就如柴静说的,“不写下来,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经历过什么。”以及还有那句“此时我能做的事,绝不推诿到下一时刻,此地我能做的事,绝不想着换另外一个境地我再做,此身我能做的事,我绝不妄想他人来替代。”此时之后的日子里,我还会与不同人目光的一起交汇在《看见》里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地感受,去体会她那份温柔坚韧的力量。
柴静语录:
1.
自由是外界给你的,你们先要争独立。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仍然是奴隶。
2.
认识自己身上的弱点,你才能对他人和这个世界有一份宽量。
3.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4. 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5.
宽厚不是容忍,宽厚是把你放在我的心里,放在这儿,我也像你这样活一遍,我就知道了什么是因果。
6. 人应该有一个记录,就是陈虻上说的无意识等于死亡,你不能活在无意识当中。写这本书不是为了悼念他,他不喜欢悼念。我写完以后不知道他怎么看,肯定觉得我写的还不够周详,也很抱歉,只能这样了。只要我们活着,死者还活着。只要心里的眼睛张着,我们还没有死,死者就还没有死。——柴静《看见》首发式
黑蝶VS林岚
2012年12月17日清晨

《看见》的封面 很喜欢柴静和孩子,很平和很纯净。

售书现场我只用手机拍摄到她的背面


两本书不同的签名写法,表现出柴静细腻的心思和灵气。

看视频了解柴静和柴静身边的智者和勇者们。
【柴静《看见》新书首发式视频】
http://v.qq.com/page/y/t/m/y0011nafltm.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