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夷山下梅村邹氏大夫第(二)

(2008-09-07 23:56:19)
标签:

黑蝶影像空间

壮美的风光

武夷丹霞地貌

下梅村

大夫第

休闲

分类: 黑蝶游记图片专集

 

武夷山下梅村邹氏大夫第(二)

 

武夷山下梅村邹氏大夫第(二)

 

武夷山下梅村邹氏大夫第(二)

 

武夷山下梅村邹氏大夫第(二)

 

武夷山下梅村邹氏大夫第(二)

 

武夷山下梅村邹氏大夫第(二)

 

武夷山下梅村邹氏大夫第(二)

 

武夷山下梅村邹氏大夫第(二)

 

武夷山下梅村邹氏大夫第(二)

 

武夷山下梅村邹氏大夫第(二)

 

武夷山下梅村邹氏大夫第(二)

 

武夷山下梅村邹氏大夫第(二)

 

武夷山下梅村邹氏大夫第(二)

 

武夷山下梅村邹氏大夫第(二)

 

武夷山下梅村邹氏大夫第(二)

 

武夷山下梅村邹氏大夫第(二)

 

武夷山下梅村邹氏大夫第(二)

邹氏大夫第

      跨过古老的石板桥,我们来到了下梅村的标志性建筑邹氏宗祠。这里地处下梅村的中心位置,有着气派的门楼、高大的风火墙,祠门以幔亭造型,门前设有硕大的拴马石和抱鼓石,门两旁装饰有“木本”、“水源”篆刻两幅,意指一个家族的兴旺如同木之本、水之源,生息相关、源远流长。邹氏宗祠的主体建筑包括戏台、藻井、厢楼等,彼此之间既相互映衬,又错落有致,整体构造可谓气势恢宏,是武夷山境内保存最为完善的一座祠堂建筑,文化含量极为丰富。

      说起下梅邹姓,原是古村的第一大姓,下梅现有人口500多户,其中邹姓已超过半数。查邹氏族谱,可知邹氏一族原籍江西南丰,清代顺治年间移居下梅,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到了清代中期,首开与晋商合作之途,获得双赢,已然成为下梅村首屈一指的宗族大姓。经商成功后的邹氏族人开始大兴土木,他们建豪宅、修码头、立家祠、设文昌阁,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下梅古村,也正是从那时起初具规模。事实上,商人一旦有了钱,最大的嗜好除了捐官,即是起房。房子既是盖给自己住的,又是盖给别人看的,这也如同居家过日子,争的其实就是一个面子。有“下梅第一大宅”之称的“邹氏大夫第”,即是下梅古村最为典型的面子工程。

      这是一套四纵三厅四进的庞大建筑,门前有官宦人家所常见的落轿石和旗杆,大门面壁全部用砖雕装饰,砖雕的画面有“金榜题名”和“衣锦还乡”之寓意。尤其富有创意的是大夫第的后花园,这个取名为“小樊川”的小巧园林,其间的屏墙犹如集砖雕与石刻为一体的艺术画廊,巧妙的造型与精湛的雕刻技艺,既让人啧啧称奇,亦透露出房主人不俗的艺术品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