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美景三月天
春雨如酒柳如烟
杏 花 春 雨 江 南
文:梅子雨
每逢杏花盛开的时节,江南便有着一片阴柔的蒙蒙细雨。
春天的雨,缠缠绵绵,丝丝柔柔地飘洒,没得夏雨的酣畅淋漓,也不似秋雨的飕飕凄凉。春雨滴沥的那么轻柔,染湿着江南连绵的山峦,浸润着田间地头的草木,这种温润直叫滋润到人的心田里。
春雨里,必定是杏花蔟蔟,清淡淡的幽香袭人,静下心,闻闻杏花的芬芳,探出你的舌尖,轻舔沾着杏花粉香的雨珠,宛如喝一杯春酿的清酒,微醉微醺。
难怪得,古人许多的诗句里便有了“杏花”“春雨”“江南”,许是一种不释的情结。
宋代诗人陈简斋有诗云:“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南宋志南和尚有《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迷漫的杏花儿雨,和暖的杨柳儿风,携带着春的气息,笼罩了刚刚苏醒的万物。陆放翁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佳句,留给了你足以想象的空间,倚窗听雨,寻那玲珑的卖花声,只闻声音不见人,花香已入鼻,人哪能会远?元人虞集的《风入松》词:“御沟冰泮水拖蓝,飞燕又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金字泥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最是这煞尾一句“杏花春雨江南”,短短六字,由近及远,由小及大,勾勒出一幅意境深邃,韵味隽永的江南春赋图来。杏花春雨随影而行,应着节气时令而来,撒向人间的自然是造物的福音。
春雨迷漫,杏花凝香,你弃了在那雨巷深处撑着伞忧愁又彷徨的心境,一脉湿漉漉的田埂,你悠悠然地走,痴痴般地看,远山含黛,烟笼长堤;幽幽青瓦,高高粉墙。杏林深处,偶尔结伴地走出挎着小蓝的水妹儿,衔着柳笛的小牧童。徜徉其间,自是风轻云淡闲愁外。
杏花春雨美在江南。江岸横舟,斜雨纷飞,箬笠蓑衣,鱼白游弋。晨飞鸟,清晓月,船上的桥,若梦。残阳夕照,晚霞炊烟,殷殷醉红了一片天。
虹桥画里,燕子诗中,依稀歌谢;花流物霭,黛瓦粉墙,小舟过舍,依旧寻常百姓家。
杏花春雨江水蓝,恰是泼墨山水,又俨如水粉涂描,湮晕着这江南春的风致。
江南女子;温软缠绵的吴侬软语,如诗如梦的江南小曲。
击板合奏,轻歌曼舞,不说人间情和恨,只将诗酒醉年华。









小桥花溪边,杏花寒,雨如烟。子规啼时,天涯望穿,看花之人年年盼。年年盼,人未还。落英漫天,声声归雁,一线天边泪一点。泪一点,春犹艳,幽径过后是青山,梦也远,人也远,杏花深处是江南。
杏花,属蔷薇科,落叶乔木。三四月展叶前开放,花形与桃花和梅花相仿,含苞时纯红色,开花后颜色逐渐变淡,花落时变成纯白色。初夏成熟。原产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各地分布最广。树龄长,可活一百年以上,是春季主要的观赏树种。
杏是著名的果木,果供生食之外,还可制成杏干、杏脯等。杏仁可供食用、榨油和药用。
每到春天雨润风清,杏花诚惶诚恐不堪季节抛弃,纷纷洒洒褪了红妆,不仅树底下积瓣成冢,能忙煞喜好葬花的林妹妹;远望杏林就是一片粉红烟霞,一件粉红绸纱,一册粉红典籍,一章粉红年华。
农历二月有杏月之称,杏花属木本蔷薇科落叶树,每年农历二月杏花初放,花朵娇小可爱,柔媚动人,成片的杏花林,景色更是奇丽。"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代释志南的《绝句》使人恨不得就立时融化进那一泓江南的碧水里,任杏花吹个满头满衣。自古以来,杏花因为美若天仙,而被当做美人的代表,人们常用杏脸桃腮来形容女人。
花神
关于杏花花神的传说,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便是那列为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杨玉环。杨玉环的美色,想必是天下人最为熟知的,其"回眸一笑百媚生,万千粉黛无颜色"的国色天姿,人们仅仅是想象,已经深感陶醉了,而且关于杨贵妃马嵬坡未死的传闻也是颇为生动,其中有一种说法便是指她东渡去了日本,又过了近三十年后才享尽殊荣而去,所以日本人一直认为杨贵妃是中国最美的女人。
杨玉环天生丽质,肤如凝脂,在以胖为美的唐朝更是显得丰腴多姿。素来以风雅盛名的唐玄宗自是对其宠爱有加,呵护备至。无奈红颜终是多薄命,古代帝王将相,不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毕竟不是人人皆可以做到。在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手下的将士发起兵变,在马嵬坡杀死了民怨甚重的宰相杨国忠及长子杨暄,但鼓噪仍未平息,唐玄宗于万般无奈之下赐白绫一束,杨贵妃自缢于驿馆院中的梨树下,"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安禄山之乱平息后,唐玄宗已经成为太上皇,他对杨贵妃思念不已,派人欲取回尸骨移葬杨贵妃,只见马嵬坡下一片雪白的杏花迎风而舞,似雪似梦,仿佛再见杨贵妃霓裳羽衣舞的仙姿神韵,故后人以杨玉环为杏花花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