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黑蝶游记图片专集 |
体味周村
在周村大街体味历史,体味古人的经营智慧,体味文化,体味美食。
大街:
一色的古建筑沿街而立,多为两层楼,有书店、茶店、药店、布店、特色食品店、瓷器店、票号,还有古戏台,很多的临街的院子也很大,很多保存很好老砖砌的房子,很有民国的味道。典型的是大染坊、票号和民俗展,街道很好地保留了生活气息,人行、车往、打牌、闲聊,这里的人们很悠闲,整个街道很整洁,保存得也完好。整个行程走下来,大概需要两个小时。
发源:
周村以贸易著称,之所以能兴盛,据说与清朝一周村籍官员有关。某年,周村发生饥荒,正在办理退职的该官员,上了一道奏章,要求赈灾并免除税赋,皇帝准奏,并赐一"一日无税"的圣旨,该官员回乡后,改成“今日无税”,由此,周村成为中国最早的保税区,并直接导致了周村的繁华。实际上,这毕竟只是传说而已,实际情况是由当地一大户替此地经商的人交了税,背后的动机尚不得而知,猜测是做房地产的,通过租金的升值来获得更多利益,呵呵。
电影:
前段时间,荧屏颇为火暴的电视剧《大染坊》就是在周村大街的“大染坊”拍摄的,以及张艺谋导演的《活着》的一些镜头也是在此地拍摄。
聊斋:
汇集了那么多有趣的鬼故事的《聊斋志异》,估计大家都知道,“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是怪,妖魔鬼怪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正是其真实写照。其实,蒲松龄的故居并不在周村,而是在蒲家庄,但他的书第一次批量印刷时候却是在周村大街的“三益堂”,至今犹在。
烧饼:
周村的烧饼,果真是名不虚传,有朋友给每个到淄博游玩的朋友,每人捎带上了一小提袋做薄礼馈赠,结果却是变成一厚礼。因为回京后,没几天烧饼被瓜分个精光,当时咬过的烧饼醇香似乎还在唇边滞留,永远流长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