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春游記

(2008-03-17 11:11:31)
标签:

情感

旅遊

随笔

 今天三月17日是一哥們儿的生日,祝他滿月快樂吧!
前几天–姐們儿生日,我出门在外,也忘了祝福,電她吧又關机,可能工作太勞累了,或許是高檔路線走太遠了?不過話說回來,過什么過呀!還是象中国石油那樣今年48明年24的好!
 振人心的両会沒給股市帶來任何好消息,港股又大叉水,日元又高騰,真他媽的!
.......
 从3月6日离港就開始一路狂奔到三月17日,雖沒淪落到风餐路宿但我們是渡大海穿大江跨湖泊,狂飙四千五百余公里,途经七省(廣東→江西→浙江→江蘇→安微→湖北→湖南)一市(上海)再加一特別行政區(香港),游歷了小半个中国.但累并快樂着.
 3月7日早六點,雖然经歷了些許小事但還是在六點半出了发.在中山城區吃了點儿桂林米粉赶在七點之前上了京珠高速.初春的嫰綠點缀着公路两旁,一派欣欣和向栄.美中不足的天空,灰濛濛的......
 當過了廣州北,公路両旁的景象变成了惨不忍睹的淒凉,一片片的樹林枯黃而逝,幸存下來的不是沒了半个樹身就是東倒西歪的斜在那儿,间中還不時看到被擰成麻花的電線杆子.看來這場大雪給湖南、江西南部及廣東北部帶來了不小的損失,還好東一小片西一大片怒放的油菜花儿點綴着滿目滄遺,春天來了秋收不会太遠了.
 在湖南境內的休息站吃了一頓并不可囗的午餐,途经革命圣地井崗山向我們第一个目的地龙虎挺近.
 下午四五點鐘來到龙虎山下,在上清古鎮選了家星級賓館住了下來,用了十分鐘走車觀鎮的就回來了,其实不回酒店也不行,天是漸漸黑了下來,外面還淒淒瑟瑟的下起兩來,最主要的家家户户都大门緊閉街上是空无一人.我們只好在酒店吃龙虎山三絕了:
泸溪活鱼、天师板栗土鸡、上清豆腐.
泸溪活鱼:“水至清则无鱼”。而清水中有鱼,这鱼一定是特别鲜嫩。泸溪河里的鱼就是如此。泸溪河发源于崇峻岭之中,一路穿山过峡,卵石河床,毫无污染,清澈见底,所以河中盛产的鯶鱼、鲑鱼、黄角鱼肉嫩味甘,没有泥腥味,特别好吃,成为当地的名菜。现在上的是红烧鯶鱼,先将鯶鱼稍许油炸,然后配以适量的新鲜辣椒、姜片、大蒜等调料,一起红烧。

天师板栗烧土鸡:龙虎山出产的天师板栗,个大香甜,淀粉丰富,是历代天师特别喜爱的果品和滋补品,素有“人间仙果”之称。而这钵天师板栗与当地农家喂养的土鸡相配,在文火中慢慢地烧出来的“天师板栗烧土鸡”,油光发亮,清香思溢,是这里很有名的美味佳肴,能吃这道菜,可谓“国宾”的待遇啦。这道菜的形成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说是有一次天师在家宴请宾客,家厨用一般的烹调方式制作,当厨师配好料,将鸡块装入砂钵放炉灶上烧制时,天师的儿子乘厨师不注意,调皮地将正吃的去了壳的板栗放入砂钵内。烧熟后,整钵端上了桌,拿掉钵盖后,一股清香扑鼻,只见鸡块色泽淡黄,栗香酥烂,客人一品尝赞不绝口,天师也欣然得意。席后,命家厨进一步改进,使之成为安宴中必备的菜。而且,这道菜可以滋阴补阳,健脾益肾,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上清豆腐:制作豆腐在上清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镇上仍是作坊林立。这里的豆腐因水质好,加上传统的手工工艺十分地道,过滤精细,含水适度,具有白、嫩、香、滑的特点,无论是煎、炸、煮、炖、焖、凉拦,都清香鲜美,柔滑润喉,如果佐以黄鱼角、鲜猪肉、香菇、豆豉、香葱或辣椒,都是各有特色,风味十足。而做成油豆腐、霉豆腐、豆腐干、豆腐皮等,也是十分爱欢迎的菜肴和小吃。“黄袍拜君王”好吃,关键是上清豆腐细嫩香滑、沁人心脾。说起上清豆腐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在上清镇建镇前的西晋永嘉年间,当地有一户农家,小两口勤俭持家且感情甚笃。丈夫早晨下地前,妻子常将黄豆腐磨成豆浆放些盐给丈夫充饥。有一次妻子要回娘家,就多磨了一些,将剩余的装入一个坛子里盖上以备丈夫第二天吃。可丈夫第二天下地时却忘了吃。妻子回家时,见坛了里的豆浆结成了块,硬要丈夫尝尝。丈夫为说:“你这不是在逗我吗?”没办法只好用勺子舀出一块尝尝,觉得味道很好,接着一口气吃完了,赞叹道:“太好吃了!”妻子打趣地说,“不是我逗你,你有这口福吗?”丈夫一高兴说:“那就管这结冻的‘豆浆’叫‘逗夫’吧!”后来夫妻俩便天天做起了“逗夫”当菜吃。妻子把“逗夫”的做法传授给邻里,经过不断改进,便有了今天的上清豆腐。

上清古鎮
上清镇是一个道教文化非常浓郁的古镇。镇名的来历就出自道教。所谓 上清 就是道教最高尊神 三清 灵宝天尊 所居住的禹余天之上清仙境。唐武德八年开始设镇,距今已有 1300多年历史。古镇群山怀抱,依水而建,环境优美,文化丰厚,名人荟萃,古风犹存。唐代高僧马祖道一曾建应天庙,发展了佛学禅宗一派;南宋儒理学家陆象山曾建象山书院,成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明朝宰相夏言的故里就在隔河相望的桂洲村;而几十代天师及其子孙更是在这里繁衍生息,掌管天下道教事务。镇内的长庆坊、留候家庙、天师府、上清宫、东岳宫、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名胜古迹仍历历在目。尤其是整条古街的民居、店铺、临河的吊脚楼、古码埠依然保持着明清建筑的遗风,并散发着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记录着历史的繁荣与昌盛。游人在古镇吊脚楼内用膳品茶,凭水临风,便可真正领悟到孟浩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的陶然意境。
 
 伴着大雨拍打樹叶的声音,我就沉沉地進入梦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