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的钢琴课上,Lily弹完《八音盒》和《练习曲》后,黄老师说:“嗯,真不错!Lily的手指会说话了”。这句话对丫头这段时间的勤奋和用心练习给予了莫大的肯定和鼓舞,丫头乐滋滋的,小脸上顿时漾起来了笑容,弹曲子时小脑袋时而微微轻点,时而身体轻轻前后摇晃,弹得更带劲了。
不过表扬归表扬,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在老师指导的时候,妈妈仍是象往常一样在琴书上划记,或者用手机在“备忘录”里记录,好让丫头回家练琴时提醒她,帮助她注意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慢慢改正。具体归纳如下:
《练习曲》——在弹“666”时,左手不够稳,65页最后一句左手弹得太重,要放松;弹“222”时左手前两个音不保持,但后两个要保持(妈妈发现,问题都出在左手上啊)。
《小广板》——左手一定要轻,突然右手的主旋律,没有连线的音要记得起手;注意强弱对比。
《F、D大调音阶》——关键是记住指法。弹奏时速度不要太慢,要记住上一个音弹到哪个手指,知道哪里开始哪时结束。
为了让丫头练好音阶,妈妈还闹了个大笑话。刚开始妈妈不知道弹音阶只要熟记指法后,只需要看第一小节,后面不用看谱也可以一直往下弹的。所在一看到这几首曲子时,发现一长串的音符印刷得又小又密,担心瞧坏丫头的眼睛,于是特地把琴谱拿去放大复印,好让丫头看得舒服些。结果回课时把复印件一拿出来,就把黄老师吓了一跳,等她了解原因后笑了个前仰后合,直说虽然妈妈是不懂,但真是用心良苦啊。妈妈:
这段时间丫头进步较快,除了勤练习外,还与练琴的方法和学习练琴时的思考有很大关系。 妈妈在网上看到一篇《练琴和弹琴的区别》的学琴手记,觉得非常好,于是常和丫头聊起并探讨。弹琴是很容易的,弹完就可以了。但练琴是有区别的,练琴需要动脑筋,如果只为弹琴而弹琴,练习再长时间也是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在丫头每次练琴之前,妈妈会提醒她不能把练琴当成一种任务弹完就算了,而要用心弹奏、去发现,比方说哪一首曲子弹得最不熟?自己弹错了哪里?把强弱表现出来了吗?然后该改正的改正,该加强的加强。丫头点点头,慢慢的学会独立用勤奋+思考的思维来帮助练琴,进步真是很明显的!
一、象手记里写的那样,练琴之前要先想想,老师要求我怎么练?昨天我练了什么?今天再练什么?
二、每弹完一遍又要问自已:刚才弹的怎样?错了没有?表达出音乐感情了吗?符合老师的要求吗?下一遍要纠正什么?
三、什么地方困难?要不要挑出来练?老师教过我练的方法吗?
四、练琴完了又要问自已:今天解决了什么问题?还留下什么问题?
五、如果孩子的五指立得不够好,可以在五指的指尖上用水彩笔画一个小点点,加深孩子对指尖位置的认识和确定,在每次练琴前先练练指,效果会更好。
五、归结成八个字就是设定目标,努力达到。
亲子博客中心:2009-04-23 10:32:56
您好!您的文章已经推荐到亲子博客首页家有小学生栏目。请继续支持新浪亲子博客。谢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