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冰洋”的小小美人鱼
)
北极——神秘又遥远的地方,多么的让人向往。不过,妈妈并没有真正到北极去,而是在Lily悦耳琴声的娓娓述说下,仿佛身临其境地到北极畅游了一番。
自从老师夸她《星光圆舞曲》弹得好后,Lily对钢琴的学习兴趣更浓,在妈妈的鼓励政策下自信心更是“爆棚”,居然一个人在家就把《北极之旅》练熟了。妈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比她本人还要高兴,听了一遍又一遍总也听不厌。但多听几次后,发现了一个问题:曲子是练熟了,可听起来怎么总觉得象少了点什么似的?仔细想想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是缺少了音乐表情。
怎样引导Lily把曲子弹得更为悦耳生动呢?妈妈想起英楠老师的话,她曾教过妈妈如何引导孩子在学琴中把曲子的乐思表达出来。“表情”是音乐中所要传达的喜怒爱乐,作曲家常常用表情术语来表示,以注解或诠释作品中的想法或意念。比如,摇篮曲是柔美的、安静的,进行曲是有力的,民歌是悠扬田园风格的。这些都是音乐的表情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幼儿真正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就是要他们体验活泼的或是笨重的,紧张的或是神秘的,雄壮的或是温柔的,透过音乐图画他们会被带入音乐的场景中,真正融入音乐。
妈妈有办法了:“Lily,你能一个人把把这首曲子练得那么好,真是了不起”!
小丫头很高兴!比如说大家来尝试做各种表情,幼儿可以彼此分享生活经验和多姿多彩的面貌。
妈妈先是给她演示了不同的表情:高兴、生气、伤心、很紧张、很累、很幸福,然后让她也尝试用表情表达自己的心情,Lily格格直笑,觉得特别有意思。
“你觉得一个人是表情生动好看还是整天板着个脸好看啊”?
“表情生动好看”,Lily答得飞快。
“对呀,一个人要表情生动有变化才好看,一首曲子也要有表情才好听的。你看看,《北极之旅》里有第一主题、第二主题,两个主题的表情是不一样的,除此之外不同的音乐小节还有强弱之分。一首好听的曲子就象人的表情一样,是有变化的。如果整首曲子毫无变化,就象一个人整天都面无表情一样,你说好看吗”?
“难看死了”!小丫头哈哈大笑起来,直点头表示认可。
“就是啊。妈妈给你讲讲这首《北极之旅》吧。北极是一个很神秘又遥远的地方,那里气候终年寒冷。冬季,大海完全结冰,大地封冻,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夏季,气温上升到冰点以上,北冰洋的边缘地带融化,太阳连续几个星期都挂在天空。北冰洋中有丰富的鱼类和浮游生物,有海鸟和海豹、鲸、狼和北极熊等食肉动物。北极熊气力和耐力非常惊人,它具有粗壮而又灵便的四肢,尤其是它的前掌,力量巨大,一掌可使人致命。它的掌上长有十分锐利的熊爪子,能紧紧抓住食物”。
“真可怕啊”!小丫头听得入迷了。
“北极还住着很多可爱的小企鹅,太阳出来的时候,它们就喜欢摇摇晃晃地走出来晒太阳呢”。
Lily又哈哈大笑起来:“妈妈,我喜欢小企鹅,它们真是太可爱啦”!
“你看,你弹的这首《北极之旅》第一主题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愉快的,它一定是在告诉大家,可爱的小企鹅要出来跳舞喽;可第二主题的感觉就有点神秘和紧张了,你说,会不会是凶恶的北极熊出来抓它们了呢?你听听,这一小节曲子象不象是小企鹅在悄悄地躲避北极熊”?
小丫头一边入神地听一边细细地体会,还用指尖在琴键按自己想象中故事的意境和曲子里标出的强弱来弹,整首曲子果然生动起来。生动活泼的琴声仿佛带领着妈妈身临其境地到北极走了一回,看见了故事里描述的画面。妈妈特别高兴,原来给用故事来帮助孩子理解和诠释音乐,赋予音乐丰富表情,效果是那么的好。以后,妈妈会鼓励让Lily自己去理解和编故事,把琴声变得更动听。
不过第二天,当妈妈上网查了查北极的资料后,才发现自己闹了一个大笑话:原来北极是没有企鹅的,企鹅的家在南级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