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哥围观的是公平,不是神童

(2011-09-11 15:39:47)
标签:

杂谈

9月10日,对网传中国人民大学的11岁新生许恒瑞“涉嫌被其父亲暗箱操作入读人大”一事,人大招生办负责人表示,许的录取工作符合自主招生的程序和规定,录取不存在违规问题。(见9月10日《新京报》)

 

“11岁进人民大学”,大概是今年教师节最大的新闻了,相信每一位家长看了都会心生羡慕并暗自埋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我也不例外。可惜,才隔一天,就曝出幕后之事,广大家长们不免叹一句:原来如此。

 

网帖曝,许的父亲是一公司董事长,资助人民大学数百万,“用钱开路钻国家自主招生的空子”。人大虽然矢口否认,并说校董名单中无许父。校董没有许父名字,并不能说明他没有给人大捐款,更不能说明其中没有什么交易。

 

许恒瑞今年的高考成绩是526分,比云南省的一本录取分数线高31分,且不说526分在全国许多省份连二本都上不了,即使比云南一本高31分,如果不是挂了一个“自主招生”的名义,他能到人民大学的正取分数线吗?笔者搜索人民大学在云南招生情况,从2005年到2010年,文科分数平均分在600分左右(最高平均分2006年:646;最低平均分2010年:592)。也主是说,如果按正常途径,许恒瑞根本不可能进入人民大学。

 

把一个才11岁的孩子作为“神童”招进大学,莫非人民大学也想学中科大,办“神童班”?早慧未必能成大器,中科大当年的“神童班”有几个成气候?人大这么做,不是标新立异,想出风头,就是私相授受,拿学位换钱,别无其他可能。

 

一个自主招生,就让一位有背景、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跃进入一流大学,这就是残酷的现实。自主招生,赋予学校招生主动权,打破统一招生的僵化,原本是为了学校能够按照自己的特色、要求,招到有特长的学生,也可以让真正有特长的“偏才”、“怪才”不至于被埋没,而结果往往不是这样。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自主招生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有的地方任意扩大加分范围,体育特长加分、艺术特长加分、学科竞赛优胜者加分、三好学生加分……为善于钻空子的人预留空间;二是审核不严,为钻空子者大开方便之门。当然,有条件钻空子者,非富即贵。如此,寒门子弟靠自身努力进好大学的希望更加渺茫,自主招生不但背悖了初衷,还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公。

 

人大招11岁“神童”之举,再次加深国人对高考乃至教育公平的焦虑。人大对此要有适当的解释,纡缓公众情绪,获得社会信任,而不仅仅止于“辟谣”。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1/0911/04/7DL3U30500014AED.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