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油价暴跌戳穿发改委的谎言
(2009-07-05 16:36:47)
标签:
杂谈 |
成品油上调仅4天之后,重庆市场上的成品油批发价却出现罕见的暴跌,汽油每吨最高下降了600元,已基本抵消了之前国家发改委的600元/吨涨幅。(见6月5日《重庆晨报》)
刚过的6月份,发改委两度调高油价,其理由同出一辙:一是国际油价的涨幅到了调价的标准;二是中石化将出现炼化环节的亏损。尽管几乎百分百的消费者都在抱怨国内油价“跌慢升快”、“跌少升多”的不合理,但是垄断企业不但垄断了产品,也垄断了信息,普通消费者根本没有足够的信息了解油品的价格构成。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了。虽然,新华社也看不过眼,用事实指出中国汽油的税后价格比美国还高这一事实,但素来“能言会道”的垄断企业此时却装聋作哑,避而不答,公众也奈何不得。
正当人们相信发改委言之凿凿的调价理由,无奈接受一月两调的事实,重庆却曝出汽油批发价大幅下降的事实,这无疑是给了某些人一记响亮的耳光。你不是说炼化出现亏损,非调油价不可吗?为什么重庆的成品油批发价可以巨幅下调,抵消发改委最近一次的涨幅?莫非重庆的油商是“活雷锋”,为了社会效益不顾企业利益,亏本卖油给公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亏本赚吆喝的事只有傻子才会做,不是市场行为。事实说明,即使没有6月30日每吨600元的调价,卖汽油还是有钱赚的,所谓的“炼化亏本”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中石油、中石化一喊亏损,哭着要调价,发改委就心慈手软,顺手就甩个“奶瓶”,遂了他们的意,成就一个“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哪管符不符合市场规律,哪管公众怨声载道。发改委屁股坐在垄断企业那边,成了他们一枚“公章”,完全忘记了发展与改革的天职。
重庆汽油批发价暴跌,还绽露了市场化的曙光。根据该一成品油企业负责人称,批发价暴跌主要是由于近来天气凉爽,汽柴油消耗较低导致销售大幅下降、库存增多。同时,外地也有大量炼油厂来渝寻找销路,杀低了价格。需求不旺,供大于求,处于卖方市场,而且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导致产品价格下跌,甚至可以跌破政策规定的价格底线,这就是市场化的表现。
可以想象,如果打破高度垄断,中国的石油市场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不顾建立在供求关系上的市场规律,不管市场反应,价格完全操控在商与官的手中,任他们一意孤行,翻去覆雨,消费者没有任何发言权。中国石油的出路何在?除了对外积极参与竞争,争夺原油定价“话语权”之外,对内要破除垄断,走市场化路子,以公平的竞争消除种种不公平现象,也消除公众长期累积的怨气。
相关链接:http://news.163.com/09/0705/02/5DE3MFL8000112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