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块铺张浪费的遮羞布叫“拉动内需”

(2009-02-23 14:41:19)
标签:

杂谈

有一块铺张浪费的遮羞布叫“拉动内需”

11届广州市政协3次会议22日开幕,大会安排委员在五星级的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酒店食宿。但高德良委员对此却不领情,拒领房卡之余还批评大会没带头压缩开支。对此,有“中立派”委员认为值得商榷但可拉动内需,“赞成派”则表示一年一次的大会“值得花点钱”。(见2月23日《新快报》)

不怕官员有文化,就怕官员懂点经济学。本来,一个市政协会议在五星级酒店召开,很容易让人有奢侈、铺张之感,尤其是在国际金融海啸,国内经济低迷,公众感受经济寒冬的当下。但是,一旦把铺张浪费上升到“拉动内需”的高度,不但名正言顺,甚至公众还得感谢他们了。

政府铺张浪费拉动内需的论调,极具迷惑性。从生硬的经济学理论上也许没错,一个国家的GDP由四部分构成:消费(C)、企业和个人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X-M)。由公式可以看出,增加政府支出(G)可以扩大内需,增加GDP。但是,如果这样理解正确的话,那么,官员的“三公消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消费,亦是拉动内需,增加GDP,为何成为千夫所指?

显然,不顾政治伦理和社会现实,用生搬硬套经济学公式是片面的、不负责任的,很容易陷入理性的泥沼之中。单纯增加政府开支,甚至用铺张浪费的方式,虽然可以带来短暂的繁荣,但短暂的繁荣却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民生投入减少、公共福利不足、官员腐败、贫富不均加大、社会矛盾加剧……从而导致经济结构的畸形化、符号化、泡沫化。万一泡沫突然破裂,必将带来范围更广泛、危害更严重的各种危机(不仅是经济危机)。只要看看时下公众对居高不下的“三公消费”的汹涌群情,就足以证明“增加政府开支以拉动内需”的论调是非常有害的,决不可行。持此论调者,不是强词夺理的狡辩,便是盲人摸象的短见。

在国际经济形势低迷,净出口(X-M)难以保障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消费(C)和企业和个人投资(I)上,只有这两者才是最可靠、最安全的——提高公共保障水平,增加居民消费的信心,让他们敢花钱;增加国民的货币收入,藏富于民,让他们有钱可花;出台各种政策(如对企业减免税收、降低土地成本、下调贷款利率、实施更加宽松的投资审批政策、支持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等),提高企业和个人投资信心。

在此基础上,政府还要“先天下之忧而忧”,进一步履行节约,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公共领域,用这种方式来增加公众信心,拉动经济,走出低谷,而不是相反。无论什么时候,政府都不能铺张浪费,拿纳税人的钱不当钱。
 
相关链接:
http://news.163.com/09/0223/01/52Q5FOEM0001124J.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