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审批崇拜”源于权力的自大与自恋

(2009-02-17 17:04:55)
标签:

杂谈

社科院研究员林跃勤在一篇研究报告中提出,政府审批过多过滥情况依然严重,审批腐败并未得到根本遏制,行政审批改革良性机制还未形成。报告中他还用了“审批崇拜”一词(见2月17日《人民日报》)

 

行政审批,真是让人欲说还休。在实现市场经济的国家,更多的事项交由市场、社团或者协会处理,政府只对短缺资源开发利用才通过公开竞拍行政许可(审批)的方式进行,因此,政府不审是常态,审批是特例。而我们正好相反,审批是常态,不审是特例。各行各业审批事项之多,手续之烦,无人说得周全。

 

有鉴于此,国家实施行政许可法,旨在规范审批权限,减少不必要的审批项目,可是若干年过去了,政府审批事项并未因此减少,一方面旧的砍掉了,新的又像头发长出来,新兴领域照样要一审再审,一个也不能少;另一方面,审批像电脑病毒,易变种。不审批就“备案”,结果备案比审批更麻烦、更周折,更让公众反感。

 

“审批崇拜”(当然不是公众)何以阴魂不散?首先是权力的自大。不受制约的权力总是过于自信,甚至自大,总是相信自己能管得了,管得好。于是事无巨细,都想大包大揽,不敢放手。而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越想管越管不了,亲力亲为反而吃力不讨好,所以小政府大社会、服务型政府等价值观才会成为共识。权力自大的同时,也是对市场、社会组织、公民的不信任。从成本—效率、公权—私权等角度考量,许多事务,本来可以交给市场配置、社会组织统筹,甚至直接放手给公民。但不信任导致失衡,政府被公共事务压得喘不过气来,而社会力量则被旁置,有力使不上。

 

其次就是权力自恋。权力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审批无疑是威权宣示、实现“价值”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如果不审批,“官威”如何体现?不审批,还要官干吗?你看一些手握审批权的官员,哪怕职位再低,架子都不小,没有好脸色给百姓看,就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奉“现官不如现管”为圭臬的官员来说,放弃审批无异于被夺权,这是万不能答应的。权力总要有宣示的途径,“审批崇拜”在一定程度上是权力自恋的结果。

 

如果说还有原因,那就是:权力自利。审批意味着什么,在当今的语境下,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审批,于公意味着收费,有部门利益;于私则意味着“潜规则”,有个人利益。“公私”兼营,所以审批屡屡“变种”,禁而不止。

 

如果政府公权独大、无所畏惧的现状不改,别说那些漂亮的口号(如执政为谁),即使法律完备也枉然。是故,治“审批崇拜”,必从治权开始——减权才能减审批。

 

相关链接:http://news.sohu.com/20090217/n262279721.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