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把“万民伞”但愿不是“山寨版”
(2008-12-01 14:54:53)
标签:
杂谈 |
江苏省泗洪县的纪委书记王守权日前调离履新,县委宣传部一位干部在其博客上以《县纪委书记卸任,百姓“万民伞”相送》为题图文并茂地描述了“当地群众”送“万民伞”、“清官旗”,以及拉出横额“我们贫苦百姓不忘你——王守权书记”。博文一出,引发网友热议。(见12月1日《南方都市报》)
以前只在野史稗抄书中读到过“万民伞”,据文字描述,旧时官员离任,绅民为感其功铭其德,而送“万民伞”——伞上缀有小绸条若干,书赠送人之名氏,意谓此官,如巨伞般佑护一方黎民,造福百姓。今天终于在泗洪一睹庐山真面目,让人大开眼界之余,顿生“不知今夕是何年”之叹。
在古代,没有电视这些现代传媒,无法弄一部《人民好公仆》之类的电视片在黄金时间热播,“万民伞”无疑是个好主意,既能传情达意,表达黎民百姓对爱民如子、两袖清风的好官、清官的缅怀之情,且又所费不多,百姓出得起。流风所及,不管官当得如何,离任时谁都希望带几把伞上路。
“万民伞”顾名思义,就是民众自发制作、赠送方为“正版”,可有一些官员在任时,贪赃枉法、渔肉百姓、坏事做绝,百姓恨不得抛洒纸钱送其上路,自然不愿送“万民伞”,怎么办?于是,便有了“山寨版万民伞”——或由阿谀逢迎之徒冒充“万民”送“伞”,或像《官场现形记》里的胡统领,干脆自己掏钱买“伞”。
泗洪县的现代“万民伞”又是谁的“杰作”呢?会不是会“山寨版”?说是王书记本人策划,自导自演,固然是诛心之论;说是当地群众自发赠送,似乎亦颇多可疑之处。且不说这“百姓”是清一色的中年男人、“清官旗”是同一种款式有违常理,就王书记所任的职位、权限及政绩,要数百位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给他送“伞”送“旗”也不太可能。
王书记既不是县委书记,也不是县长,纪委书记分管党纪,即使其工作干得再出色,普通群众也难以有真切的感受。退一步说,即使当地群众都了解并认同王书记的为人、为官,按常理也就是大家在闲聊起来时夸他几句罢了,恐怕也到不了要制作“万民伞”的程度吧(当然,个别受惠尤多的市民给送锦旗还是可能的)?所以,这把“万民伞”着实可疑。
现代官员,拿税纳人的钱,为纳税人服务,廉洁奉公、忠诚敬业、恪尽职守是其应尽的义务,是本份,纳税人不必对他们感恩戴德;相反,如果他们尸位素餐、贪赃枉法、渔肉百姓,则应该受到严厉的问责。在这种意义上说,公众给官员“万民伞”是一种“政治返祖”现象,是对民主政治的一种反讽。如果真是群众自发赠送,慨叹之余尚可原谅,如果是某些人炮制的“山寨版”,那就是强奸民意,不得人心了。
相关链接:http://www.nanfangdaily.com.cn/nfjx/200812010026.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