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苏北地区的经济薄弱县——灌云县提出“打造世界一流亮化工程”,从2006年3月开始,该县耗资上千万元对全县200多个政府部门、单位,300余幢楼体进行整体亮化。夜晚置身县城主要大街,如同白昼,视力好的能看清女人脸上的雀斑。据称此举是为了“展示灌云干部群众精神面貌,促进招商引资”。(见12月11日《经济参考报》)
这个穷县的“世界一流亮化工程”能否把大街上女人的雀斑都照得一清二楚可能有些夸张,不过,这“世界一流”的亮光倒是照出了某些人的“雀斑”。
第一块“雀斑”由发展焦虑症引起。据说该县的亮化工程为了“展示灌云干部群众精神面貌,促进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没有错,错在开错方子抓错药——灯光可以展示“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灯亮了,精神面貌就好了,这是什么逻辑?用这个作“面子工程”的借口,未免太牵强了吧?!
或许,在某些人看来,把城市夜晚搞得形同白昼是“提升城市档次、营造良好环境”的表现,“环境”好了,商人就会客似云来。其实,更多的人会从这样的角度解读:一个穷得叮当响、要靠救济过日子的穷县,连点个灯、照个明,也要打造“世界一流”,如此招摇,这般浪费,是一种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败家子行为。如果你是商人,你放心把钱投进这种地方吗?
第二块“雀斑”由民生冷漠症引起。上千万对于一个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来说,不算什么大钱,但是对于像灌云这种穷县(据国家民政部的统计,灌云县2006年低保预算资金仅有20万元,在江苏省106个县市区中倒数第一)来说,就能办不少事了,这种浪费就太不应该了。如果不是某些人患了严重的民生冷漠症,能不分主次、重轻,把纳税人的钱“烧”掉吗?
第三块“雀斑”由私心杂念病引起。中央一再强调建设节约型政府,把节能减排纳入政绩考核目标;建设部也于去年发文,限制景观照明使用高亮度高能耗灯具,灌云县领导为什么置若罔闻,强行推进,以至下至普通百姓,上至机关干部都心生怨怼?背后是否藏着某些人见不得人的交易?事实如何不得而知,公众难免要这么猜疑,因为大工程背后必然有大腐败,这已经从“潜规则”逐渐演变成“显规则”了。
种种焦虑,齐上脸面,就形成了一块块“雀斑”,灯光一照,全显形了,确实有点丑。
相关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p/2007-12-11/1151144969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