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经/公司 |
发改委1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由于成品油价格调整,经营者成本普遍增加,2008年春运票价已经很难维持在2007年的水平上了。(见11月15日《中国证券报》)
距离春运还有一段很长的日子,春运企业还没吱声,发改委就坐不住了,马上吹风,给公众先打一支涨价预防针。发改委,未雨绸缪,雷厉风行,可喜可贺。可怜升斗小民听了不禁悲从中来,今年以来,物价飞涨,CPI高企,10月份的统计数字是6.3%,远远超过3%的“警戒线”,而收入远远跟不上物价涨幅,百姓苦不堪言。如今发改委又在为春运涨价吹风,看来连春节回趟家都成奢望了,雪上加霜焉不教人心寒?!
小民手里紧攥几个小钱,望着物价发愁,还指望政府想想办法,平抑一下物价,谁曾料想发改委的“金手指”点谁,谁就应声而涨——说电力,电价涨;说石油,油价涨;说自来水,水价涨……于是,有人戏称发改委是“涨价委”。
今年成品油涨价是事实,春运企业成本增加也是事实,2008年春运票价比2007年有所上涨似乎也是必然,但春运票价应该再涨多少,是否应该与成品油涨幅保持一致,却是值得仔细探讨的。如果从市场角度而言,羊毛出在羊身上是很合理的,但是中国的民航、铁路等主要的运输企业都是全民注资的国有企业,因此就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不能以利润为至高无上的目标。在这个CPI高企,有全面“通涨”危险的时刻,作为垄断性国企,是否应该内部消化一些成本,降低一些利润水平,尽量控制提价幅度,与百姓共度时艰呢?
这是其一。另外,发改委以政府权威机关的身份发布信息,力撑春运涨价,也是欠妥的。它必然给春运企业以国家允许涨价的强烈暗示,从前政府老是限涨,他们都要偷偷地涨,现今公开支持涨价,那还得了?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该涨的要涨——公路、水路、航空运输肯定涨,不该涨的也要涨——像以电力为主要能源、对成品油依赖较少的铁路运输能甘居人后吗?上开一孔,下钻百窦,结果凡与春运沾边的企业都往老百姓钱袋里掏,叫老百姓还如何过个好年?
窃以为,发改委作为“执政为民”的政府部门,“屁股”首先要坐正,要坐到百姓的这边,替百姓说话,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限制企业提出过分的要求,而不要一下子就坐到企业那边,替企业鼓与呼。
前一篇:有一种强拆叫做“听错指令”
后一篇:农民工当选省代表的符号意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