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考教材成了“人品计算器”?

(2006-08-29 15:50:50)

日前,安徽省自学考试办公室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希望考生订购自考办提供的教材,并表示买教材作为毕业审查一项审核内容。记者致电问如果不买是什么后果,对方答:“毕业的时候我们抽查,抽查到谁谁倒霉”。其处罚方法是在毕业审查表的上留下思想品德有问题的记录。(见8月29日《齐鲁晚报》)

 

谁不买你的书,谁的思想品德就有问题?让我想起网上正流行的一种无聊的“恶搞”,叫“人品计算器”,只要输入你的名字,就可以“计算”出你的“人品”得分与评价。有好事者输入“雷锋”的名字,你猜结论是什么?“姓名:雷锋;人品得分:2分;评价:算了,跟你没什么人品好谈的……”

 

把买教材与人的思想品德联系在一起,不买者思想品德就有问题,莫非安徽省“自考办”也把自考教材当作考生的“人品计算器”?把买教材当作政治任务,你以为你的书是“一句顶一万句”年代的“红宝书”啊?!真是荒唐。

 

把买书提升到思想品德的高度,以此要胁考生,目的何在?不用猜测,看看现行自考教材的价格,再和市场价格比较一下,就知道他们挂“思想品德”之羊头,卖的是什么狗肉了。垄断教材发行,用人民赋予公权牟取暴利,还摆出一副“考霸”嘴脸来欺压百姓,要说“思想品德”,真正有问题的是你们,而不是不买教材的考生。

 

教材垄断,导致乱象丛生,有目共睹,百姓怨声载道,甚至也引起全国人大的关注。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信春鹰就向外界表示“教科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腐败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域。”(见8月29日中新网新闻)

 

有着2亿多学生的中国,拥有一个庞大的教材市场。据统计,2004年中国共销售中小学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近81亿册,总销售额430亿元,而且还不包括各类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而多少年来,这个巨大的“蛋糕”一直处于高度垄断的状态——教育行政部门垄断编审,教育出版社垄断出版,新华书店垄断发行,并形成“暴利堡垒”,其他任何人甭想从中分一杯羹。

 

高度垄断之下,各种“垄断病”应运而生:权力寻租、商业贿赂、价格高企、效率低下、劣胜优汰……安徽省“自考办”以思想品德相要挟卖教材,无疑也是维护垄断暴利的一种极端表现。

 

服务型政府应该尽量避免制造垄断,产生不公,作为教材市场,完全可以在有效监管下,打破高度垄断体制,引入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有关方面也曾经出台过政策,试图打破垄断,但多年来都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在社会对垄断的一片声讨声中,解构教材垄断是否也应该提速呢?别让安徽省自考办这类怪规定再出来丢人现眼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