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7月23日大暑节气。
大暑之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rù)暑,三候大雨时行。
腐草为萤,草木腐败之后化为萤火虫,这当然是古人的误读,但也折射出古人的生命运化观。

土润溽暑,是指热烘烘的湿气盛行。
热,由“烧炽”到“蒸郁”。

“大暑到,树气冒”,大暑,能够称其为大,湿气蒸腾的闷热,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又湿又闷,感觉是脏气弥漫,所以这种湿热,也被称为“龌龊热”。

大暑,正值伏天。所谓伏,对于字形的解读是:人从犬。人像犬一样匍伏着,在阴凉处躲避热浪。
我问: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你家入伏吃啥饭?有网友答:入伏我家不吃饭,抱住西瓜啃大半;若问为啥不吃饭?热成狗了吃啥饭!

这时候,“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倒是一句特别贴心的关爱。
最热的伏天,英语中对应的说法是“Dog
我向美籍同事咨询这个说法,她说,以前在文艺作品中时常用于戏谑地形容天气。现在大多用来形容人们际遇凄惨的日子,很少再与天气挂钩了。

还有一些词,也是诠释湿热的必备词汇,例如:sweltering,
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异,比如:sticky侧重表现湿热使人汗浸浸地浑身发粘;stuffy侧重表现湿热所导致的一种窒息感;sultry呢,她认为除了形容湿热天气令人紧张憋闷这层含义之外,基本上是与性相关的“涉黄”词汇。(不过,以前浏览英语国家的气象节目时,往往能看到sultry这个词作为字幕标题表征湿热天气)

大暑节气,正值北方所谓“七下八上”的雨季,一年中降水量的巅峰时段。
对于降水,担心太过,更担心错过,真的是亦盼亦患。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但古人也深知,(农历)“六月宜热,于田有益也”。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六月盖夹被,田里不生米”;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炎热好丰年”;
“人在屋里热得燥,稻在田里哈哈笑”。

(南方)“六月(农历)有水,谓之贼水,言不当有也”,“三伏中,稿稻天气,…最要晴”。但夏秋之交,又格外期盼雨水,“夏末一阵雨,赛过万斛珠”,“夏末秋初一剂雨,赛过唐朝一囤珠,言及时雨,绝胜无价宝也”。
可见,农耕社会的天气价值观,往往以作物的好恶为好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