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同事从来不敢吃一丁儿点的辣,所以非常惧怕去重庆出差。我说:你不吃辣的菜不就完了嘛。他无奈地说:那也不行,重庆的空气都是辣的!
我和他恰好相反,几次到重庆,还没有哪个菜曾经辣倒我麻翻我。所以对重庆的心向往之,一部分来自于麻辣的诱惑。而最初那种麻辣的感觉来自于一封重庆来信。
1993年我们的节目收到来自重庆的一封来信,落款有70多个签名。他们强烈抗议《天气预报》主持人口播的城市预报里没有重庆。记得信里的言辞非常激烈。说到:几十年前我们还做过陪都呢,可是现在我们还不如很多小城市!天气预报看不起我们重庆!
其实,我们的口播的城市始终体现着一种政治待遇和行政规格,口播的城市是首都、省会、直辖市、自治区首府以及香港、澳门、台北。播谁不播谁,并不是按照人口规模、经济总量来划定。当时的重庆还有没有成为直辖市,所以不在口播范畴。但是非常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和渴求。
那时候,重庆的名字绝少被我们主持人直接提及,说起重庆,一般也被称为“四川东部的部分地区”。这种情况在重庆1997年3月15日直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如此。因为以前象北京天津上海这样的直辖市的名称在主持人出镜讲解部分也很少被提及。但是重庆8.23万平方公里,比京津沪的面积总和还要大一倍;而且与四川不再具有辖属关系了。所以我开始直接称呼“重庆”而不再是“四川东部的部分地区”。后来因为这件事,当时重庆市的主要领导握住我的手说:我代表重庆人民感谢你。(其实我只是在执行一种语言规范)
直辖后,重庆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天气预报》主持人口播的35个城市之列。我相信1993年的那70多个写信人以及和他们有同样情结的重庆朋友,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心情可能会好很多。
在中国,如果说有两个城市经常被拿来做对比做争论的,那就是成都和重庆。有的时候对比和争论中还透着麻辣的火气。远的不说,就说我上个月写了一篇《品味成都气候》,于是就有重庆籍的同事质问我:“为什么只写成都而不写我们重庆?”有一天,我们报准了成都的天气而报错了重庆的天气,另一位重庆籍的同事却充满自豪地说:“重庆是个很神奇的地方,不是谁都可以随便预测它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