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剧的肩膀

(2008-04-07 17:49:07)
标签:

杂谈

 

编剧的肩膀

                  编剧的肩膀                    

    电影一天比一天红火,一天比一天热闹。电影的社会关注度,举凡文学艺术各个行当,无有可匹敌者。

    中国电影已成强势。2000年年产量80部,票房不足9亿;2006年产量330部全国票房26.73亿,产量翻四番,票房翻三番;2007年继续攀高,年产故事片402部,全国票房收入33.2亿,电影产业综合收入67.26亿。电影是风光的艺术,是光彩夺目的艺术,但是,它必须由编剧面对第一张白纸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的第一生产力是编剧。编剧的肩膀上踩着导演,踩着明星,后脖颈上坐着影片。中国编剧的肩膀有多硬?著名导演吴天明认为,中国编剧的肩膀太软,导演一踩上去就垮!话说得虽狠了点,但,却是残酷的事实。时下,中国编剧的主力大都在五十岁以上,年轻的编剧散落民间,各自为战,没有蔚然成阵,没有形成整体气象!真的是青黄不接,后继无人。迟暮之年的编剧,虽有顶天之志,但却无柱天之力,已是英雄气短。而更可怕的是,培养年轻编剧的机制和体制尚没有健全起来。过去电影厂还有文学部,现在的电影厂文学部已成为文学记忆,成为精神上的艺术遗址,供“迟暮英雄”去怀想。

    检视当下的电影剧本创作,扛鼎之作有,但那是独秀峰;优秀之作亦有,却像惊鸿掠过,而不是联翩而出。当下的电影文学创作,有三缺席现象:一为生活缺席。不少编剧创作姿态是闭门造车,鲜有深入生活;生活积累不够,生活体验、生活质感都缺失,只是凭主观臆想去仿造生活的原生态。现实生活到底进程如何?现实生活中公众的情绪和愿望是什么?不少编剧以己度人,以自己的想象代替生活的本质趋向。中国的编剧太缺少赵树理、柳青、马烽、西戎,也缺少杜鹏程和陈忠实……二是艺术缺失。不少编剧艺术功底太贫弱,缺乏艺术想象力和艺术概括力。中国编剧不但缺乏大师,也缺乏艺术功力上佳的主力阵容。多为散兵游勇,以此阵营难以拉动年产四百部的中国电影产业,难以形成勃勃生机的原创生态园。三是思想缺失。不少电影作品,格调平庸、思想平庸,满足于对已知真理的重复,而缺乏对未知真理的发现。好的剧作家应是思想家。应站在时代的潮头,对时代和生活的趋势与走向,有洞见力和预见性。不少编剧藐视思想,热衷娱乐,以为民找乐为最高境界。实为悲哀!编剧不是陪酒女。

    编剧在面对不公待遇时,发出维权之声是十分必要的,是应获得社会热情支持的。但同时,编剧也应反视自身,面对公众对中国电影发展与繁荣的热切期待,我们做好准备否?我们的肩膀有力否?我亦呼吁有关机构不仅要关注剧本创作,更应关注编剧自身,关注编剧队伍的建设。


——本文发表于《人民日报》2008年5月1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