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繁华心亦愧
元旦期间被朋友请到深圳,安排住到大鹏港湾一座别墅里。窗外即是海滩,坐在阳台的躺椅上,看夕阳中的海浪一波又一波的漫向沙滩,听涛声似鼓一浪又是一浪。海风凉爽中夹杂着暖意,阳光从椰林宽大的树叶缝隙间洒下来铺满全身,顿将过往的疲惫与烦恼一扫而光。心中洒满阳光,情思洒满阳光,到处都是太阳和海浪的味道。生活真好,活着真好,生命真好。
房间的电视里也传出一浪高似一浪的欢呼声,好多频道都忙着选秀,万民选秀,一派盛世繁华。我的同行们,正在奋力推出贺岁大片,观影人潮也是一浪又是一浪。电视业界的哥儿们,更是助民狂欢,天天过年。不知从什么起,为民找乐成为创作的宗旨。我突然感到,我生活的圈子太窄太小了。在北京时,办着时尚刊物《电影》,忙于评奖,忙于开会,忙于挑灯写作,看似繁忙,实是满眼浮华,不停歇地在营造盛世浮华梦。
繁华是社会进步的呈现,浮华则是心燥所生的心像。我打开随身带来的一卷旧书,记载清·左宗棠23岁时,曾在自家新房门口贴着一付对联,上书:
身无半亩 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 神交古人
真个是心系天下,豪情万丈。一个肩负使命的人,英气逼人地阔步而来。同为清代的大名士郑板桥,曾在题《竹》诗中写到: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已不是个人建功立业的使命感,而是感人至深的平民情怀,关注民生疾苦,一心要涤平人间苦难。一个清代文人尚有如此境界,令我汗颜!而屈原的情怀则为知识人万世师表。他对民生命运的牵挂,化做自己的情愫,在《离骚》中放歌: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不被周遭浮华所掩,将民生的命运,当作自身的命运。当代作家又能有多少人有如此的情怀?
清·林则徐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为我们效仿。而宋·张载的座右铭令我甚为赞同,他写到: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想我身处影视浮华界,时刻应自律。关注民生,关注民情,为民代言,为民请命。既用自己的作品为大众送去健康的愉悦,更要为公众送去警醒。写点老百姓关心的事,写点老百姓热爱的事,写点老百姓盼望的事!
新的一年元月里,写下如上的话,用以自戒。

——本文发表于《电影》杂志2008年3月总第80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