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圈子

(2007-06-14 10:19:13)
分类: 指点星空
 

说圈子

 

眼下,干啥都有圈子。打不进圈子,就等于菜农卖不出去菜,打鱼的卖不出鱼,有力气的没砖让你搬。你说你行,那不行。

有志于在影视界闯荡,你想打进影视圈子?你认识几个够腕儿的导演和制片人?你想当歌星,你认识名师某某某么?你认识电视台春晚的运营人么?你痴迷写作,想发表小说,你认识名刊主编么?哪怕责编也好!你有影视作品在手,想竞争大奖,你和评委熟么?权威评委!

两年前,我曾写过文章,题曰:《大奖评委不宜串场》,文章曾引起广泛反响。试想,总是那几个评委掌控着奖项归属,我总不信,那几位评委的学识就具有永久的权威性?而且横跨影视,还捎带歌舞。其实,评委终身制不利于评奖的兼容性和公正性,他的个人喜好总会制约着他的评奖指向。其实,评委也有圈子,是权力和权威的结盟,互通有无,相互挽手,无背景的新面孔是难以走进的。所以获奖者,往往总是同一类型的人和同一类型的作品。不拘一格降人才就难啦!圈子套圈子,环环相扣,你请我,我请你,强强组合,互通地盘。各种风光场合,总是那几副面孔。于是,所谓的“通才”光环不断放大:既是领导,又是专家,既是学者,又是权威,都是大奖的仲裁者;讲课,发言,出书,出镜,出国,云游四方,演说天下,无所不通,无所不能。终日忙忙碌碌,穿梭于各种风光会场,哪能静下心来研习。这种权威是各种圈子托起来的,实乃文化泡沫。惜乎,各类圈主迷信名声,让那可笑的“通才”浪得更大的虚名!虚名声越来越大,真才识越来越小。这种恶性循环致使文化圈、影视圈、演艺圈,各种圈子,新人难进来,朽者难出去,败坏大文化风气。

有忿于此,逼得草根一类文化新人到博客上去当家作主。于是,一批又一批各种名目的圈子适时而生。细想,这也是权重们挤压的结果,“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博客上的圈主们,倒不是揣着架子,而是辛辛然为圈子服务。什么时候,各种行当的圈主们,也能转换意识,学学博客上的圈主,认真为本行业本圈子的人服务,那局面就会好多了。

还是老人家说得好,不要搞小圈子,不要拉山头,要搞五湖四海。那胸怀该有多大!圈子是客观存在,各类圈子要兼容、包容,要不拘一格重人才,要奖掖新人,唯贤唯才是举。倘如此,各类大圈子方能生机盎然,而不被韩寒一类愤青们所唾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