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什么会患上捐款恐惧症

(2011-08-02 07:28:33)
标签:

捐款

恐惧症

杂谈

分类: 时事杂谈

那天在街上碰到很久不见的大师辉哥。辉哥以其准确的预测而著名,只不过我从来都没有信过。

 

辉哥把我拉到一边,神秘地对我说:“哥们,我从你的眼神中看出了恐惧!”顿了一会,他补充说:“当然,你不是怕我,在将来的某一天你会恐惧一件事情。”

 

我当然不信。因为没做过亏心事,无畏,所以无惧。任由辉哥说破了嘴皮,我就是不信,气得辉哥当场拂袖而去。

 

        辉哥离去的第二天,是新年开工的日子。惯例在这一天,我们都要对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表示爱心”。孩子们当然得动用利是钱了,而做为学校的行政,捐款的比例一定是老师中比较高的:300元。什么时候形成这样的惯例,我不知道,总之我知道校长捐了500,中层就得捐300,普通教师一般就只需要捐100了。

 

每年,我们就拿这笔钱去援助贵州的贫困学校与孩子。我们知道,这笔钱会实实在在落到贵州的贫困学生手中,也会实实在在花在贫困学校的建设项目中,所以捐得心甘情愿,没有人分析为什么校长一定要捐得最多,中层要仅次于校长。

 

        可是去年当我重回贵州的时候,遇到了一件让我们哭笑不得的事情。我问被援助学校的校长,为什么这么多年,除了我们用爱心款为他们建设的项目,为什么当地政府不对学校进行半分钱的投资。校长看了我几眼,说道:“我们也去申请过,不过……政府以我们有单位进行援助为由,从来都不给我们拨款。”

 

我开始愤怒了。联想起我们在广东某县看到的一所中学,80多个人一个班级,连基本的教育设施都没有。我们的捐款与帮助到最后居然成为有关部门不进行教育投资的理由。

 

我不得不重新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捐资助学。重新思考这件事情的意义。所以,当工会小组长站到我面前,满怀信心的准备收缴300元的时候,我居然一分钱也没有捐。我对他说:“我不会再捐一分钱。”小组长错锷良久,弄不清我吃错了哪壶药。

 

其实我对捐款的事情有看法,可谓由来已久。小一刚开学,班主任号召我们为班上一位贫穷的同学捐款。我捐了五分钱,班主任很开心,宣布我成为班里的学习委员,大部分同学都只捐了一分两分钱。我就这样做了六年的学习委员,只是到后来我才发现,那个一直当班长的同学居然捐了一毛钱!而被捐款的对象,居然是班主任的远房亲戚。

 

到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要写毛笔字。这时候我发现自己迫切需要捐款,因为家里居然拿不出九分钱来买一支毛笔!可是,这时候没有人理我,我只好找了一小块竹片,削尖了一头权当毛笔用。班主任见了却把我狠狠地批了一通。后来我想了个法子,偷偷到姨妈家借了一毛钱,买了一支毛笔,才得到班主任老师的赞美。但最终东窗事发,我的小屁股狠狠饱餐了母亲赐予的一顿棍子。

 

所以捐款在很多的时候都被用来谋取私利,但是却永远会披着神圣的外衣。

 

后来有了更多捐款的机会。印象中有一次“教育基金百万行”,上面红头文件明确规定:高级教师捐800、中级捐500、初级捐300,直接从工资中扣除。那年我刚参加工作,捐了300元之后,当月的伙食费都成了问题。

 

问题不在这儿。问题在于,我们勒紧肚子捐款弄起的“百万基金”后来终于不知所终,没有人知道这些钱最终的命运,当然,也不会有会敢去查问。我倒是为自己的300元悲哀了一阵,也始终提不起兴趣去追个究竟,我知道就是去追也没有用。福尔摩斯来了恐怕都没有用。

 

再后来遇到捐款,我一般会绕开了去,除了大的天灾,诸如华东水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之类,不仅捐了,而且捐得挺多。因为我觉得这是我的义务。尽管我深知:自己的这些捐款分有相当一部分到不了灾民的口袋中,但是,总会有相当一部分被塞进他们饥饿的牙缝。

 

那一年南方雪灾,次年春天我们到贵州去。走访了当地的许多灾民,他们本来就破烂不堪的房子经不起风雪的摧残,倒了。我们知道我们在后方为南方的冰雪灾害捐了不少钱。可是当我们去到那里的时候,所有的灾民告诉我们:他们除了领到一百元钱之外,一无所获。那一刻我彻底惊震了——不管我们捐多少,最终到灾民的手中的东西,不是“相当一部分”,而是几近于无!

 

从此我对捐款这事儿就恐惧起来。我突然就想了辉哥的话,给他打电话,他说他也在贵州,他说他要亲自将赞助贫困学生的钱送到每个人手中,我问他赞助了几个学生,他说:十个。顿了一顿,他又补充说:其实我来贵州的开支已经远远超过了三千元,如果不是担心这些钱到不了需要帮助的人手中,我还可以多赞助至少十个学生。

 

我默然。我知道我必须改变。我告诉辉哥,让他代我多帮助几个学生,回去以后我把钱交给他。辉哥答应了。最后,辉哥在电话的那头加重了语气:“我早说过你会恐惧一件事情,你不信。现在,你无话可说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