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 意

标签:
安徽文艺出版社江西宜春温汤小镇文学家刘湘如 |
分类: 散文随笔系列(原创) |
随
——关于《朱熹别传》的诞生
随意是一种境界,它要求人们做任何事不要执着,但生活常常是个矛盾体,在这个世界上,你要做出一点事,没有执着精神是不行的,除了热情,执着精神是成就一切事业的重要因素。
与随意相左的是刻意,刻意就含有执着的成分。我们是凡人,要做事,也要轻松,所以,我很喜欢“随意”这个词,我将之定义为事来如风,事过心空。当然,我践行的并不好,一般人要得到这种状态是很难的。
佛家和道家都反对执着,佛则万法皆空,不可牵赘;道则无为,知止不殆。这是人类生存的本真方式。佛家认为万法于缘起。随意就含有机缘的成分。
于是,不由得想到到我的新著《朱熹别传》的诞生过程。
记得2009年,我的长篇小说《风尘误》在上海全国书展上亮相,曾受到读者亲睐。但读者并不知道内在的缘由,其实我写成《风尘误》时,初稿远不止出版时的字数,面市前出版社建议我把前面单纯写朱熹的部分删去,变成以写一代青楼才女严蕊为主,也牵涉到朱熹道学思想理学治世故事,这就导致了史称“朱唐交奏”这一历史纠葛成为主题,再现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官员狎妓案始末,也尖锐批判了朱熹理学的虚假,该书最后以不足30万字出版,严蕊的品格精神受到称颂,而朱熹的错误缺点受到较多的揭露和鞭笞。出版后有人赞誉也有人提出批评,认为不应该把朱熹写的那么坏,这时我就对自己说:如果让我再写朱熹,一定要写出他是伟大圣贤式人物的特点,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啊。于是,我把删去的那些文字保存在电脑上,我想,有机会我要出版一部重新评介朱熹的著作。
文学是一种缘分。光靠坚持和毅力总是很累的,缘分就是冥冥中的展现和机会。
去年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安徽文艺出版社的刘哲副社长读到了《风尘误》,感觉这个题材很不错,他问我为什么把朱熹老夫子写的那么差呢?建议我能否动动手笔,以写历史人物为主,重新界定朱熹呢。
说说也就算了,我并未当回事。很快回到上海,把这事也就渐渐淡忘了。
去年夏天我体质状况不是很好,正在江西宜春温汤小镇疗养,那里风景幽美,气候宜人,又有著名的富硒温泉可供修身养性,渐渐有点乐不思蜀的感觉了,想到自己多少年来为了创作劳心费神,疲惫不堪,甚至弄出一身慢性病,老之将至,何以解忧,越发觉得自己是真正的傻人一个啊。
正在悠哉游哉的时刻,突然接到安徽文艺出版社张磊编辑的电话,建议我能否把《风尘误》题材换成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写朱熹,刘哲副社长还在电话中言明他们考虑这部书之所以让我写的原因,因为我写过《风尘误》,对朱熹资料较为熟悉,作为出版社“历史大人物”项目,他们期待我能够写好。
我开始是一阵发愣,那神情一定是像正在玩耍的孩子突然被老师招去做功课一样尴尬。但我随即想到,在这个文学边缘化文字沙漠化的年代,多少人想出书都要经历自费出版到处送书差强人意的窘迫,你能保证多少专家作家诗人,不是希望由出版社正规选题出版发行自己的著作的呢?我如何能够不识抬举随便拒绝呢?
说内心话,我本来还在犹豫自己的精力状态能否完成?但出版方的诚意让我十分感动,我想,朱熹的材料我真的掌握不少啊,对于我应该也不是很难啊,于是,当即就愉快地答应了。
出版社的工作效率让我感佩。10月底才最后定稿交付,签了出版合同,刚刚三个月书已经面市,装帧设计排版都显得十分大气美观,我感觉很满意。毫不夸张的说,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现在,我出版过的著作也有几十本了,但这一部书的封面装帧设计风格独树一帜,能让人眼睛一亮。http://s9/middle/493389ebtd46aee30b228&690
生活会让你收获的,你需要勤勉和从容,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哈伯德说的。
有人要我对这部书评价,我说我很喜欢《朱熹别传》。说到特点,它应该是我另一个长篇《风尘误》的姐妹篇,或者说是朱熹的另一种版本,从另外角度给读者以全新的阅读享受。一反在《风尘误》中对于朱熹的思想鞭笞,重点阐述朱熹作为一代大儒和盛名盖世的理学泰斗的历史地位和形象。通过“朱松遇难”、 “文”“ 公”二山突发事件、 “山火催生七星儿”等民间传奇,引出朱熹出世的奇特历史背景和当时民间的社会人文状态。继而以幼年好思、家学渊源、理学根基、数见李侗、逃禅归儒、心学之争、官场颠簸、沉潜著述、游历讲学等等一系列经历事件,塑造出朱熹“无所不涉”,“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的博杂境界,诠释了朱熹理学知识的渊博和完备,阐解出朱熹成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的历史缘由,佐证出朱熹是中国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儒家学说中泰山北斗式的人物。当然,圣人也会犯错误,该书也以自然客观的史实,反映和揭示了朱熹研学道路以及学术中存在的片面和历史局限,有分寸地批评了这些历史错误和局限,阐释出关于他的学说思想,为什么从出现之后就一直受到诟病和纷争。这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谜。本书最后要解答的,正是这样一个难解难之迷。今天的人,可以指出这位思想家观察世界时的种种误区;可以揭露他与生俱来的缺陷,并且由这种缺陷所必然导致的对人类真相的扭曲;我们甚至有责任清算他的学说阻碍民族历史进程的某些严重错误;我们还可以指责他许多许多,像对柏拉图、黑格尔、康德一样……但无论如何,历史却无法回避这个人的存在、贡献和地位。朱熹是有过错误的,但他依然是一个圣人式的一代大儒。这也是本书要带给读者的阅读认知。
《朱熹别传》是我继《国魂》、《红年鉴》、《美人坡》、《风尘误》之后的第五个长篇,而读者知道我从前主要是写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的,我的处女作诗歌《春天的翅膀》发表在1959年《少年文艺》上,那时我才13岁,在安徽肥东县实验小学上学,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一定影响。回首间已是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已经发表和出版了千万字原创作品。涉猎于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剧本等等,有人问我:是什么力量让我有如此丰润的创作欲望?我还是想说文学是一种缘分,一个人走向文学道路不需要理由,需要爱好和积累,积累与读书兴趣有关,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有诗书气自华,古人叫“思积乃满,满而溢之”。当然,创作离不开生活,那是人人具备的,人生下来就面临生活,时时处处都是生活,到处旅游是生活,上班下班是生活,与人交友吵架是生活,个人修炼也是生活,善于发现思考就成为文学素材了。
总之,《朱熹别传》虽然有着我艰辛的创作劳动,但我并不刻意为之,这部著作从情节构思、人物塑造、故事悬念设置直至语言叙述等,我都做了尽自己能力的铺陈演绎,可以说,我是通过自己各方面潜能的调动,来描写与展示朱熹的,尽可能使小说在充分可读性的前提下,具有自己存在的一点点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当今社会写历史小说的作品很多,可谓是琳琅满目杂像纷呈,我也愿意我的这部《朱熹别传》,有着自己存在的个性意义,我也愿意这部书的出现能给热闹的文学长廊,增添一束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