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杭州看完了电影频道的这部《赎罪》,一直在思考电影中到底在哪儿体现了“赎罪”二字,最终想到了圣经中的这句话:他若懊悔,便宽恕他。
她只是个孩子,然而谁说孩子不能爱呢。这个敏感的女孩子被因爱而生的妒忌烧昏了头脑,最终毁了姐姐与罗比的爱情,也毁了罗比的前程甚至一生。
电影的蒙太奇让我们慢慢透视到了这个十三岁少女的内心,她曾是对罗比有过心动的,不惜以死来试探他是否爱着自己,当她看着他焦急地在水中找寻自己,她的眼里满是欢喜。然而这种天真的爱很快被打破,一如那个陶瓷的水那个美丽而燠热的下午,她目睹了罗比对姐姐的粗暴,偷看了罗比写给姐姐的那封夹杂着不洁字眼的信,撞见了书架前那仿佛十字架般交叠的身影。嫉妒的蜂刺深深扎入了她的心。她愤怒地逼自己相信,罗比是个色情狂,他想要侵犯茜茜莉亚。
爱之弥深,恨之弥切。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那个夜晚,柏莱妮其实看清了那个男人的面容。然而在嫉妒而疯狂的火焰烧灼下,那个男人的面孔与罗比的面孔交织在一起,最终使她一口咬定:“我看见了,是他。”
真相在柏莱妮的心里,像蛇一样噬咬着她,报复所产生的一时快感要用背负一生的痛苦去偿还。
现实永远比小说要残酷,罗比最终没能回到始终呼唤着他的茜茜莉亚身边,他死在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前,茜茜莉亚也随之死于一次避难。而对于柏莱妮而言,她永远失去了赎罪的机会。
最后,柏来妮以小说的形式给予他们“幸福”,她用尽一生去完成这部小说,这是一种赎罪,因为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罪的刹那,她已被原谅。诚如路加福音所言:他若懊悔,便宽恕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