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批评学生说起

(2009-05-07 20:11:15)
标签:

杂谈

分类: 班主任日志

    从批评学生说起

    身边的同事大多都叹:现在的学生不好带。没错,不好带。毕竟他们是活生生的生命,有思想,甚至比你更有思想。有时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甚至会一时语塞,甚至犹疑,我这么做,是不是真的为了他们好。批评学生的时候,有时会说到这样的话:“让你这样,是为了你好。”或者“你父母这么做,是为了你好。”说这话时,我是没有底气的,不是因为欺骗了他们,只是他们无动于衷的脸让我感到无奈。

    心理学上,这种行为叫“非爱行为”,意思是以爱的名义,对身边的人进行非爱掠夺。越是亲近,这种行为越容易发生,比如父母与子女,比如夫妻或恋人。常见的话比如:我这么做是为了你;我为你付出了全部,你怎么一点都不体谅;你不知道我为了你放弃了多少吗……言外之意,我这么做都是因为爱你,所以,作为回报,你必须服从我。然而,这种话却往往达到反效果,谁愿意成为爱的名义下的傀儡呢。以爱的名义,彼此囚禁,这比仇恨更加悲哀。

    今天听了一位老师上《乡愁》,整堂课渐入佳境,感触颇多。乡愁这种体验,现在的学生几乎没有,那么如何将学生引入这种淡淡的哀愁之中,就成了这堂课的难点。徐老师难能可贵之处,就是对学生情感的引导,没有强迫,没有牵强附会地情境设置,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然。这就让我想到对学生的教育,有时教育的失败是因为我们太急功近利,恨不得几句话下去学生立刻能俯首帖耳,我们电闪雷鸣的说教别说学生的心,没准连在耳朵里都没有停留,我们把爱以语言的形式强加给了学生,把恨铁不成钢的怒意成天摆在脸上,长此以往,学生的心不是更近而是更远了。当学生不能体会乡愁时,我们不能对他们说:“你们假想一下,你们现在背井离乡,思念亲人……”没有体会的东西假想不来,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不能把“我们爱你你怎么老不懂事老体会不到”挂在嘴上,他们感受到的是老师的否定而不是爱。

    尊重孩子的心灵,不要乱动他们的人生,不要把他们推推搡搡,逼迫他们承认你的爱,更不要胡乱指手画脚、唾沫横飞、满脸确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五月之初
后一篇:南京!南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