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月读书文化 |
分类: 别处的相遇 |
今天是该想起海子的日子.读他的诗集已是四五年前的事了,但每年的今天都会有不同地人向我提起他.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读他的诗吧,大声地或默默地,认真地或随意地,只读一首,问候他的灵魂,然后继续我们的春天.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突然想起,那铁轨的枕石边,是否开过一朵小小的蓝色的花.
好了,接着让我们读读顾村言的《人间有味》或《人间优游》吧。听说他在水边长大,所以文字里氤氲着水气,有人说他的文章读来有汪曾祺的味道,不管怎样,这样的慢文字我总是偏爱。如同夜里行舟,木桨荡过水面,碰撞出汩汩的水声,愈添宁静。
关于艾特玛托夫《草原和群山的故事》,冯德英先生是这样说的:艾特玛托夫的作品是非常好读的,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像是蜜和酒,甘甜芬芳得让你陶醉其中……在读他的作品时,甚至能闻到成熟庄稼和干草堆的气味。听上去很美,像这个季节。
不是很疲倦时应当看看《诗经》,水边古老的吟唱,最是洁净丰美。如同读《红楼梦》一样,我总喜欢在原著之外看看他人的释义。扬之水的《诗经别裁》心思细密文笔从容,值得一读。而另一本则是在网上认识的,深圳一石的《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里的植物》,不是正二八经读诗之作,却也是读地仔细写地温柔,让人不能释卷。
泰戈尔的诗我认为非要读郑振铎的才好,读来字字圆润,句句动人,只是喜欢那种味道,甚至可能只是因为第一次读到是他译的文字,且又是在那样好的华年里,所以再也容不下他人的译作了。
我记得许多月甚至是几年前W跟我说,你可以看看《带一本书去巴黎》。结果说归说,却从来没去看过。如今遇到,就随手翻翻。这本书与小资无关,满满的一本书都在说历史——那一度被我们的历史书和历史老师渲染得激昂壮阔英雄浪漫的,法国大革命。
毛姆的书之前只读过他的《人性的枷锁》,因为《面纱》又关注他,于是有了《月亮与六便士》。他的这本小说是以高更为原型的,而我对美术并无特殊的兴趣,对高更了解的则更少。这个故事很残酷,这个人物很残酷,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内心深处的小魔鬼很像他。另外不得不说的是,毛姆的小说永远很容易读。
董桥的名字听得多了,文章却看得少,不比当日在大学里没钱出游有闲读书之时了。如今日日为稻粱谋,书也越看越少越看越粗浅了。不过这本书只是听说,当当目前还缺货,所以只是随便看看评论,褒贬不一,有人捧的历来有人踩。
先写这些吧。以上的书,有读过的,有读一半的,也有未读的。只是分享,并非推荐。
前一篇:春之十二章·桃花
后一篇:三月之末,慢慢读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