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周的春夏秋冬

(2007-11-02 16:01:01)
标签:

文学/原创

校园生活

 两周的春夏秋冬这一册语文书里,我最喜爱的便是第三单元,整整一单元写景的散文与诗歌.
从朱自清的<春>到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从何其芳的<秋天>到古诗四首,都是多么美的文章啊.
每一篇课文里都有许多幅画.
在<春>里,我最喜欢给学生讲的是那从地里偷偷钻出来的草,调皮而又顽强,喜欢让学生们想象那些尚未脱去棉袄的小孩子们在草地上打滚玩闹的样子,对于我的孩子们来说,那就是他们尚在眼前的童年.也喜欢给他们讲春天的雨,细细密密落在房屋上,织起一片薄薄的轻纱,还有地里耕种的农民的剪影,还有,还有那在雨里疏疏淡淡的房屋.小满会画国画,我老有一个冲动,叫她仿着这文字替我画一幅,这画面让我想起宏村的月沼,薄薄的,淡淡的.
在<济南的冬天>,我每每讲到那小山温柔地将济南放在摇篮里,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时,心里就不住地涌起一片温柔的笑意,这是多么好的比喻与拟人啊,多温暖,多柔情,读着仿佛自己也晒在济南那响晴的阳光下一般.还有那像日本看护妇似的矮松,顶着一髻儿白花,这"顶"用的真妙,我一见这顶,就仿佛看到一少女晃着脑袋的俏皮样儿,若是写"戴"若是写"簪",怎会有这般趣味,那是刻意与天然的距离.那带水纹的花衣,水纹,多美的颜色,淡的,轻薄的,加上后面那句:"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可不就让我想起了旗袍,那摇曳生姿,时隐时现的风情.(当然这是没对学生讲的)
何其芳的名字就是一首诗.给学生说他的名字时,怔忪一下,仿佛便身在春天,鼻端满是芬芳.他的<秋天>写的也美,一直玩味着那句"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教参上写着,这是一句似拙实妙的倒装句.不以为然.似拙实妙我承认,但至于倒装,我反倒觉得读者太用匠心.秋天的叶,宽厚如鱼,秋天的鱼,肥硕如叶,多么丰满的收获,这么清闲的渔人.这可不是美么,谁说渔人的网里只有鱼,谁说渔人的心里没有秋叶呢.更喜欢诗歌的第三段,每一句都教人心动."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秋天的天是多么的高而纯净啊,"溪水因枯涸见石而更清冽了",我甚至还能见到石上落着的红红的叶呢.还有那"满流着夏夜的热与香的笛孔",那分明已是一篇童话了.我问我亲爱的学生们,为什么是流呢,学生答:因为把热与香写成了液体.我又问:那这液体是浓稠的还是稀薄的呢?学生纷纷答:稀薄的.呵呵,可不是,在他们心里,流动的那都是水啊,溪水,河水,江水.可童话里还有巧克力河呢,我告诉他们,我看到的在笛孔里流淌的那热与香是浓稠的,像牛奶,更像热可可.从笛孔里缓缓流出,四溢着芳香.这是多么美的夏夜啊.学生们抽抽鼻子,悄悄说:好甜那.是啊,秋里可不是还带着些夏夜的余韵么.桂子可不正满校园地飘着香么.
这两周的课可真是享受啊,我们一起从春天走到了冬天,一路见的大多是温柔的风景.它们教我们看风景,更让我们心中温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周末时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