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试卷是转载的(简直是废话了,我从来没脸贴我自己出的卷子).
这份试卷的原文件名应该是"高二国文试题"(看官们猜出卷子的出处了吧).
这份试卷给我的震撼让我恨不能现在马上重回大学一天25小时泡图书馆看书去.(这就是我为何想碰死的原因,如果大家对语文不感兴趣的话,看到这里就可以散去了.)
试卷如下:
台北市立松山高中94學年度上學期高二國文第一次段考題目卷
班級
座號
姓名
一、單選題 (14題 每題3分
共42分,答錯不倒扣)
(
)1.豐子愷認為一般人「對於百年的長期間的壽命,他們不能勝任,往往迷於局部而不能顧及全體。」句中「迷於局部,而不能顧及全體」意謂:
時間是不絕地相追逐,不如空間之可把握
人對時間的悟性不夠,只能看到眼前現實,未能思及未來
造物主騙人,使人不能明瞭真相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
)2.有關廉恥一文的敘述,何者錯誤?
選自日知錄,日知錄一書,蓋取論語「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之義以為名次段提出恥為四維之本;並借論語、孟子之言,將主題歸結到「恥」字文中所謂「雞鳴不已於風雨」,比喻君子雖處亂世,仍不改其常度
文中曾提及南北朝時,顏之推因不滿當時政教多所缺失,故作小宛一詩以戒慎自勉。
(
)3.下列「 」中之字義,何者兩兩相同?
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雞鳴不「已」於風雨
「披」草而坐/「披」星戴月世衰道「微」/「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也
吾與子之所共「適」/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
)4.柳宗元的遊記除了寫景、記遊之外,更重要的是表現自己的心境,始得西山宴遊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一篇,這種色彩更為明顯,下列哪組句子既是表達西山的悠遠廣闊,也是表達柳宗元一己的心境?
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
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
)5.(甲)自余為「僇」人:戮 (乙)意有所極,夢亦同「趣」:驅
(丙)「卒」有盜賊之警:猝(丁)將「衒」外以惑愚瞽:炫
(戊)擊空明兮「泝」流光:溯(己)以此「伏」事公卿:服。以上屬於通同字的有幾個?
三個 四個
五個 六個。
(
)6.「一場地震使這棟歷史久遠的大樓□□倒下,在□□的暮色中,更顯悲涼。原來還□□的鬧區,□□沉寂下來,令人頓時□□大悟:這一向是多麼的不知福、不惜福!」(甲)熙熙然
(乙)恍然 (丙)頹然 (丁)驀然
(戊)蒼然。缺空位置依序填入:
乙丁甲戊丙 甲戊乙丙丁
丙戊甲丁乙
戊甲乙丙丁。
(
)7.前赤壁賦云:「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其所透露出來的思想,與下列何者相同?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記承天寺夜遊)
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赤壁賦)
此生此夜不常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中秋詩)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永遇樂)。
(
)8.(甲)「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乙)「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
周郎赤壁。」
(丙)「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邱。」
(丁)「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在歷史的長河裡,物換星移,我們看盡了多少人事興衰,再赫的事功,最後也會在時間的衝激、洗練之下,褪色、淡化。古人對此頗多感觸,上述哪些文句是抒發這樣的情懷?
甲乙丙 乙丙丁
甲丙丁 甲乙丁。
(
)9.下列對聯中,何者不是描寫蘇軾?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客已倦遊,偶然小住湖山,
便欲乘風歸去/人生如寄,留得現此指爪,不妨踏雪尋來
千古華堂奉君子北客幾人謫南海/此間風物屬詩人東坡到處有西湖
無客無肴無酒無魚無赤壁/有江有山有風有月有東坡。
(
)10.下列詞語,哪一組「 」中的字讀音相同?
桂「棹」蘭槳/風度「綽」約/成就「卓」越
「狃」於寒暑/「忸」怩作態/「扭」轉乾坤勾魂「攝」魄/「躡」手「躡」腳/安而不「懾」「翩」然而至/羽衣「蹁」蹮/一葉「扁」舟。
(
)11.「是誰家曬了地毯忘記收?擱在籬笆上,又是開花,又是牽扯。」呈現的是牽牛花:
到處蔓生而成一片蕪亂
依傍籬笆而易牽絆人東掛西掛而成一片淒清
競相盛放而成一片錦繡。
(
)12. 關於碗公花、竹枝詞,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我想,小牽牛花兒一定是老竹鍾愛的孫女兒,否則,老竹怎麼一大早就搖起搖籃兒,又是唱曲兒又是哼歌呢?」是描寫風起之時
「踩得碎花,可踩不碎潛藏於大地腹部那雙蠕動的巨掌」句中的「巨掌」指牽牛花根部
「從來沒有一種植物,曾經對我如此地愛之切責之深吧」是指竹在文學方面的作用
簡媜在竹枝詞中提出,人生所要尋找的包括一句靈犀相通的話。
(
)13.下列選項完全無錯別字者 ?
圍廬擁衾/抱犢過溝/率爾操觚
銷耗鈍眊/頸縮股慄/移尊就教
莫衷一是/責無旁貸/逢人說項
斬刈殺伐/駢肩雜踏/提綱挈領
(
)14.「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皐之業耶?」有關這段文字,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
峨大冠、拖長紳者,意指紈袴子弟(B)伊皐,指伊尹和周公,皆為古代著名的賢臣(C)
昂昂乎廟堂之器,意指朝廷人才濟濟(D)全句在諷刺文臣的無力治國。
二、多選題 (10題 每題3分
共30分,答錯倒扣1/5題分)
(
)15.「一粒沙裡看出世界,一朵野花裡見天國,在你掌裡盛住無限,一時間裡便是永劫」:
作者布萊克(Blake)是英國詩人、版畫家
本詩告訴我們:由小可以見大,以個人短暫有限的生命,可以成就永久偉大的事業
本詩用到了排比、類疊的修辭
意近於「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煙空見花」
永劫是永恆、永遠,劫是基督教名詞。
(
)16.下列音義,何者完全正確?
振聾發「聵」:音ㄎㄨˋㄟ,耳聾
「閹」然:音ㄧㄢ,閉藏
刑「笞」:音ㄊˊㄞ,以竹杖或荊條鞭打
深厲淺「揭」:音ㄐ一ㄝ,提起衣服
「飫」肥鮮:音ㄩˋ,飽食。
(
)17.下列有關修辭的敘述,何者正確?
「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略喻
「陰陽」潛移,「春秋」代序——借代
「那萬萬千千活結一奔跑,就把田野踏成大沙漠」——誇飾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映襯法「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錯綜。
(
)18.有關「賦」這種文體的說明,下列哪些敘述正確?
體裁介於詩文之間,源於詩經,盛於兩漢漢賦詞藻華麗,筆勢誇張,堆砌冷僻之文字而艱澀,又稱古典賦以六朝的駢賦最能體現賦的體式
歐陽脩的秋聲賦和蘇軾的赤壁賦可謂散文賦的代表
問答成文,是辭賦之通體。
(
)19.有關聲音的描寫,下列各說明何者正確?
「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赤壁賦),形容簫聲的低沉悲涼
「像那放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明湖居聽書),形容聲音的嘈雜混亂
「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明湖居聽書),形容唱腔的迴環轉折
「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疎鐘相間」(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描繪聲音實則在襯托出山村寂靜
「三月不知肉味」(論語)是形容音樂感人之深。
(
)20.簡媜想像力豐富,下列何者是用來描寫「竹」?
那萬萬千千活結一奔跑,就把田野踏成大荒漠牧童丟繩又丟索,草路旁邊,纏纏繞繞活結打了無數個我爬上屋頂,抱滿懷的枯葉,從屋頂灑下,見滿天片片,片片翻舞,翻舞而下,又是多麼攝人的仙降之姿把雨水一滴一滴地收集,一點一點地盛起來,等陽光出來的時候,再把水進貢給天空
是植物中的隱士,一節一節都是修養。。
(
)21.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
下列選項屬於「五美」的是:(A)居無求安,食無求飽 (B)
惠而不費,勞而不怨(C)哀矜勿喜,威而不猛(D)
欲而不貪,泰而不驕(E)近者悅,遠者來。
(
)22.有關教戰守策一文的章法修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以「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為本篇立論的章本(B)以「先王之戰守」與「後世去兵」相比,說明「居安思危」之理(C)以「王公貴人之養身」與「農夫小民之勤苦」對比,說明「能逸而不能勞」之理(D)「出則乘輿,風則襲裘,雨則御蓋」、論「戰鬥之事,則縮頸而股慄;聞盜賊之名,則掩耳而不願聽」皆用排比(E)「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然孰與夫一旦之危哉」皆是激問。
(
)23.下列何者為孔子論政治之主張?(A)導之以政,齊之以刑(B)無欲速,無見小利(C)舉枉錯諸直(D)足食、足兵、民信之矣(E)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
)24.下列成語何者意思相近 ?(A)深耕易耨/曠廢隳惰
(B)淪肌浹髓/刻骨銘心 (C)郭公夏五/三豕涉河(D)斐然成章/探驪得珠
(E)朝乾夕惕/宵衣旰食
三、閱讀測驗題 (單選共5題 每題2分
共10分,答錯不到扣 )
甲. 余年來靜坐枯菴,迅掃夙習,或浩歌長林,或孤嘯幽谷,或弄艇投竿於溪涯湖曲。捐耳目,去心智,久之似有得。陳白沙曰:「不累於外物,不累於耳目,不累於造次顛沛,鳶飛魚躍,其機在我。」
知此者,謂之善學,抑亦養壽之真訣也……。冬夏皆當以日出而起,於夏尤宜,天地清旭之氣,最為爽神,失之甚為可惜。余居山寺之中,暑月日出則起,收水草清香之味,蓮方歛而未開,竹含露而猶滴,可謂至快。日長漏永,午睡數刻,焚香垂幙,淨展桃笙,睡足而起,神清氣爽,真不啻天際真人也。(沈復
養生記道)
( )
25.本文的重點是什麼?
靜居有得,唯開脫重累,清閒怡性耳
一日之計在於晨
春天清旭之氣,最為爽神
縱情遊山玩水最能養生。
(
)26.作者所謂「天際真人」是指:
能夠享受大自然風景的快樂
能得養生之道理者 能看破紅塵,歸隱江湖的人
能立於天地之間者。
(
)27.「淨展桃笙」意指: 潔淨桃子,講究衛生
靜靜演奏桃木所製的笙樂器
張掛桃符鋪好簟蓆。
乙.
自古以來,花花草草便是中國文人、畫家吟詩作畫的好題材,也是高人逸士寄寓情懷的好對象。請閱讀後
根據內容,判斷其所歌頌的對象為何者?
1.並非故意如此引頸欲言/在落入凡間的那一剎那/撐開的尖喙/僵直的頸便注定這麼持續著/不必嘗試聆聽
我的嗓音/因為我是啞然的/不必讚賞奉諛我的挺立/因為我是無奈的/在造物者的規令下/直到盆中的水乾涸
/我的/我的頸才能與另個伴侶/相交/相憐/相惜。
2.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扣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歸蛩病可相思?莫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
(
)28.第一首歌頌的對象為何者?
(A)鬱金香(B)天堂鳥(C)百合(D)曇花。
(
)29.第二首歌頌的對象為何者? (A)柳(B)桂花 (C)楓(D)菊。
四、默書(共18格 每格1分
共18分,錯1字扣1分)
1.孟子曰 :「恥之於人大矣! (
),無所用恥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於(),其原皆生於無恥也。
2.吾觀三代以下,(),(),非一朝一夕之故。
3.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窮山之高而止。
4.其高下之勢,()。(),莫得遯隱。縈青繚白,()。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
5.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6.子曰:「…民免而無恥;( )有恥且格。」
7.「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
8.刑罰不中,則(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9.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 )」,( ),(
),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五、作文(100分)
自古以來人們對生命的解讀各異,有人豁達超越;有人悲觀憤世。因此豁達如莊子者則以為
「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飢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蘇軾在赤壁賦回答客
曰:「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曹植曾談及「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自顧非金石,咄咄令人悲」;一代英雄曹操在短歌行感慨地
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陶淵明則曾「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
同一盡於百年,何歡寡而愁殷 」。
吟詠古人對生命的解讀後,請從你的生活體驗真誠地寫出你對生命的觀感。
說明:
1.題目自訂。
2.請以語體文寫作,文長約500字左右。
3.請依文章寫作格式書寫,文要分段。
这份试卷我认真做了.结果不好意思公布,这套试卷还算容易的,因为考到的题涉及的一些篇目我非常熟悉.我另外找了两套试卷,看着就傻眼了,无从下手,真是无从下手.但不得不说,我真是喜欢他们的语文教学啊,真是带劲.我们的教科书一改再改,究竟给我们的孩子留下了什么.我们学习语文,又究竟要学什么.3个课时叫我上完一篇<赤壁赋>,当然,在我之前任教的班级,实际授课连3个课时都没有(因为课时太少),这能上什么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