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秋喀·新闻汇 |
直击殷墟首个免费开放日
多方配合保秩序 扶老携幼逛殷墟
本报记者 李中华
殷墟申遗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市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为了更好地回报社会,让更多的群众走进殷墟、了解殷墟,按照省委书记徐光春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决定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和殷墟王陵遗址自7月16日起免费对外开放1个月。7月16日上午8时,记者第一时间来到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目睹了殷墟首个免费开放日的盛况。
多部门齐配合 保证有序参观
为了保证殷墟免费开放期间的市民群众的有序参观,市文化、公安、消防、武警、卫生等多个部门各司其职,通力配合。为防治由于参观群众众多,造成殷墟附近交通拥挤,市交警部门在前往殷墟的主要道路设立了警戒线,所有车辆均整齐停放在道路入口两侧。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门前的广场上,前来参观的群众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排队从两处领票点领取当日的免费参观门票。不远处,消防车、救护车均在指定位置随时待命。
据市公安局副局长孙总跃介绍,为了保证殷墟免费开放期间遗址区的安全保卫工作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市抽调了包括公安民警、武警、消防、保安队员以及安钢保卫在内的共700警力,负责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殷墟遗址区的安全保卫工作,早晨7时所有警力全部到岗。
为保护珍品文物 博物馆参观人数受限
据了解,出于对文物的保护角度考虑,位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内的殷墟博物馆将象征性收费10元,以控制参观人数。
市殷墟博物苑主任杜久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殷墟博物馆展出有包括司母戊鼎在内的众多珍品文物,这些文物对环境、温度、湿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要求,该展馆每天的参观人数要控制在2000人以内,因此该展馆实行了象征性的收费,希望广大游客谅解。此外免费开放期间参观人数的大量增加,基于对文化遗址的保护,尤其是展馆文物的安全以及游客人身安全方面的考虑,他希望广大市民按照居住地的参观时间安排有序参观。
许多参观了殷墟博物馆的市民对记者说,展馆里能容纳的人数是有限,限制参观人数一来对这些珍贵文物的保护不至于造成大的损害,一来保护了大家的人身安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市民是可以理解这一举措的。
和风细雨迎四方游客 扶老携幼逛千年殷墟
经过了多日的高温“桑拿”天气,今天的古都安阳微风拂面,偶尔飘来的丝丝细雨让人们的心情也随之开朗。据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工作人员统计,首个免费开放日的参观人数已超过3万人。这其中,有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也有年逾花甲的老人。
85岁高龄的老奶奶焦瑞琴在外孙女的搀扶下,第一次参观了殷墟,看到了司母戊鼎。她高兴地说:“殷墟成了世界文化遗产了,安阳扬名了,全世界都知道了,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孙大爷和老伴也是头一次来殷墟,他们走出殷墟博物馆对记者说得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的先人太伟大了!”他们说,殷墟申报成世界文化遗产是安阳几代人的心愿。
殷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让家住附近的市民路先生感到非常自豪,今天特意带上了13岁的儿子路道恒再次来参观殷墟。小道恒希望全市的小朋友都加入到保护殷墟的行列中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他欢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小朋友来殷墟参观,认识灿烂的中华文明。
在参观的人群里,除了我市广大市民之外,还有很多的外地游客。来自北京的贾先生酷爱书法,在参观了殷墟甲骨文展厅之后,他非常激动。他说:“世界上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汉字,汉字的源头是甲骨文。殷墟展出的每一件文物都具有强烈的历史冲击力,她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文字之根,文化之根。”
傍晚时分,首个开放日的游客渐渐散去,殷墟又回到了往日的宁静,美丽的晚霞照在3300年前的宫殿一角,粉红色的紫薇花在道路两旁竞相开放。耳畔广播里的游客须知在不时的提醒着大家: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免费开放日游客量较多,为了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请您在遗址区内不要乱扔果皮、纸屑、烟头,不要踩踏草坪,不要翻越遗址护栏。在展厅内排队有序参观,不要拥挤,不要大声喧哗,展厅内严禁吸烟。谢谢您的合作!……”
殷墟申遗的成功凝聚了全体市民,乃至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殷墟是安阳的殷墟,是中国的殷墟,是世界的殷墟。作为这一方全人类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勤劳朴实的安阳人在保护殷墟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