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修炼,只为那隐藏的宝藏

标签:
成矿研究矿产勘查矿业开发财经 |
分类: 地学人生 |
昆仑修炼,只为那隐藏的宝藏
刘继顺
2018-09-15
尹利君先生与我等合著的《东昆仑白石崖矿田成矿系统及成矿预测》近日面世,钩起了我对青海成矿研究与找矿实践活动的萦怀。
第一次进青海,是在1996年。其时,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决定实施“三江”北段重点成矿区带项目。我,作为本项目技术指导,与青海有色地质局的曾广文、杨立功、陈春辉与周禄维工程师一起,对玉树地区约9万平方公里区域,开展成矿条件与找矿靶区优选研究。虽说是重点区带项目,可经费少得可怜,只有区区30万元。那时交通条件很差,从西宁到玉树竟走了四天。工作区为藏民聚居区,语言不通,海拔高达四五千米,缺氧干燥,沟谷纵横。天地相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曾经自嘲道:那时若有闪失,则升天就十分便利了,因为我们工作之处正可“通天”(通天河)呀!可我们团结一心,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发现了旦荣铜矿、日旦果矿点和下拉秀次火山岩蚀变体,初步评价了赵卡隆银多金属矿,提出了可供进一步勘查的找矿靶区。
第二次进青海,是在2004年12月。其时天寒地冻,踏雪卧冰,随大冶有色公司考察了青海省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的铜矿点。
第三次进青海,是2006年7月。这次进青海便持续至2012年初。《东昆仑白石崖矿田成矿系统及成矿预测》一书,则反映了这一阶段我们团队研究的部分成果。
此时心境,有如下小诗作表。
青海无名高地古柏吟
2009-03-31
昆仑山系
柴达木盆
南北脊背上
沧茫硬岩中
了无寸草相伴
刺入黝黑磐石
任凭日曝冰冻
幼时看
亦见证
岁月雕琢出
徒留下
千年期待
为什么这般执著
只盼有缘人
祈望知已者
我脚下的岩地
不然
前一篇:汉克斑岩型金矿勘探历程与突破启示
后一篇:也谈地球化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