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质调查矿业开发财经野外安全 |
分类: 矿业人物 |
痛悼南疆地调时遇难的西南油大4名师生
刘继顺
2018-08-01
据西南石油大学官博发出的通报: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李世琴副教授,带领4名研究生,于2018年7月25日,前往新疆阿克苏温宿县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工作。
7月30日19:00左右,调查途中突遇泥石流,包括李老师在内的4名师生遇难,其中一名男生轻伤而幸免于难。
痛失同行,山河同悲,他们的身影永驻在天山山前油气区里!愿他们安息,一路走好!
地质调查工作,既要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又要付出艰辛的体力劳动,与恶劣的自然与气候环境争长斗短,还要随时面临生命的危险。
当年我在阅读青海玉树玉树地区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多幅1:20万地质调查报告时,看到每一幅地质图上都永远保存着那鲜活的年轻生命。
正是这一代代地质人不惧牺牲的顽强精神,奠定了共和国赖以快速发展的矿产品资源基石。
野外地质调查,安全第一。不同的地质地貌与气候环境,安全威胁各不相同。南疆塔里木盆地四周山前,坡陡山峻裸露碎岩散砾,在融雪与偶雨的夏季,傍晚时分,形成的泥石流突至山前,摧枯拉朽,咆哮而去。
我们曾经在南疆遭遇过数次安全风险,一是淌克孜勒苏河时,差点被冰冷的河水冲走;二是在乌拉根,我们差点被狂风从刀背似的山脊上刮走;三是遇悬崖,上不去,又下不来;四是在昆仑山前遭遇过突发泥石流,等等。
有人说,为什么不等天气好时再上山?这是坐着说话不腰疼呀!有时看似好好的蓝天白云,天气预报好得很,可时常风云突变,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令人防不胜防呀!
从事野外地质工作,除了紧绷安全意识这根弦外,还要有些运气呀!
李世琴
职
称:副教授
博导/硕导:硕导
学科 专业:构造地质学
研究
方向:复杂冲断构造、盐构造、构造建模
教育背景:
2004/09-2009/12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构造地质学专业,博士(硕/博连读);
1997/09-2001/06
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专业,学士;
工作经历:
2014/10-至今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2010/01-2014/10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
2001/07-2004/08
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技术员。
主要研究项目
1、省部级科研项目:基于3D地层形变的裂缝预测技术,2016/07-2017/04,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南天山库车前缘低幅度滑脱褶皱的构造变形机理与演化过程定量研究,2012/01-2014/12,主持;
3、西南石油大学校级青年基金项目:南天山库车坳陷南缘隐伏滑脱褶皱的变形机理研究,2010/01-2012/11,
主持;
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天山南北缘冲断带几何学、运动学与建模研究,2011/1-2015/12,参加;
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天山南北缘复杂含油气构造演化几何学和运动学研究,2008/08-2010/12,参加;
6、省部级科研项目:四川盆地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研究,2012/05-2014/06,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