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继顺
刘继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746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谈SinoProbe专项矿集区深钻找矿探索

(2017-09-20 11:25:42)
标签:

三深一土

深部探测

矿业开发

地质勘查

财经

分类: 话说找矿
漫谈SinoProbe专项矿集区深钻找矿探索
刘继顺
2016-12-16

写在前面:

本文于2016年底写就,几次想发出来,但又憋回去了。因为这些大实话,可能不太中听。刘继顺一直处于成矿研究与找矿实践的最前线,自认为够资格来评点矿集区选址与深钻探索研究。

刘继顺一直认为:地质学本就是侦探学,因为谁都没有透视地球内部的特异功能。地质研究与认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纠错的过程。人们在地球面前,还只是一个小学生,犯错是必然的。没有错,何来对?但如果遮掩,制造突破,那就有些不太厚道了。

曾经的天然地震所反演的上地壳与下地壳间的不连续界面(孔拉德面),我们是如何的顶礼膜拜。直到前苏联科拉半岛的超深科学探索钻,才使我们认识到,那只是一个断裂破碎带,说好的硅镁层仍没有出现。

在地质学领域,从事矿床学研究的学者是最幸运的:因为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可能导致一个新矿体、新矿床或是新矿床类型的发现,进一步深化对大地构造与地球演变的认识,将会诱惑矿业投资人(政府、国企、民企或外资)打钻验证,从而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解决就业和资源供应问题。矿床学者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提升对地球演变真相的认知和学术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矿床学者,是地质学领域内,最靠谱而又具最高水平的地质科学家。

同时,从事矿床学研究的学者又是最悲催的:因为他们含辛茹苦的研究成果,常常被投资者的一个钻孔给戳破了。而搞岩石大地构造的、岩石圈结构地球化学的、构造地质学的学者等,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不论是“克拉通”破不破坏,“冰淇淋下油锅化不化”式快速折返,包括那个什么造山带型金矿,是没有人去理会的,更没有人去关心他们的结论对错与否。他们在他们那个俱乐部自娱自乐好了。

因此,真正的矿床学者,是不会轻言多少米深的地质“透明化的”,有时哪怕只是薄薄的盖层下面。只有那些从没有找过矿,也从没有找到过矿的人,才会动不动3000米深或5000米深“透明化”的。

一、 SinoProbe专项2008-2014年立项与执行情况

(一)重要新闻回顾

2009年,董树文和李廷栋撰文【董树文,李廷栋.SinoProbe —中国深部探测实验.地质学报,83(7):896-908,2009;董树文, 李廷栋, SinoProbe 团队.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SinoProbe).地球学报,32 (Supp.1): 3-23,2011】指出: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是财政部、科技部支持和资助的国家科技专项。2008-2012年期间,围绕深部探测实验和示范, 在全国部署“两网”(全国导电性参数标准网和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两区”(大华北综合探测实验区和华南综合探测实验区)、“四带”(西秦岭中央造山带、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活动带、松辽油气盆地)、“多点”(金川铜镍矿集区、罗布莎铬铁矿矿集区、腾冲火山、长江中下游和南岭矿集区、南北中国板块汇聚边界等)”的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工作,旨在: 自主研发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全面提升国产化水平; 为实现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重大突破提供全新科学背景依据和基础信息; 揭示成藏成矿控制因素, 突破深层找矿瓶颈, 开辟找矿“新空间”; 把握地壳活动脉搏, 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在基础研究、资源开发、灾害环境背景与预测等探测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为资源勘查、灾害减轻提供新的深部背景依据,也为深部探测能够带动深部资源开发, 促进环境经济以及人类和谐发展提供例证;高精度立体探测技术能够为深部隐伏矿产资源评价和深部矿体勘探提供重要技术方法,对解决危机矿山找矿技术难题、缓解我国矿产资源紧张局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2011年3月25日,《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刘维以《汪民:大陆科钻要助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题报道:

2011年3月25日,《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刘维以《汪民:大陆科钻要助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题报道:“2011 年 3 月 18 日, 纪念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中国委员会成立五周年暨 2011 年年会在北京举行。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出席并致辞, 希望大陆科学钻进一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助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010年, 杨经绥研究员负责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验项目实施, 计划围绕矿产资源问题, 实施 5-6 口科学钻探。”
 
2014年12月15日,《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周琦以《大陆科学钻探8眼钻井通过验收》为题报道:

“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的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钻探实验项目所属 5 个课题进行了验收。经过 5 年的实验研究,大陆科学钻探项目共完成 8口科学钻井,总进尺约 16000 米,在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区、金川铜镍矿硫化物矿集区、腾冲地热地区、庐枞-铜陵矿集区、南岭矿集区和莱阳盆地取得了一批深部地质研究成果。验收专家组充分肯定了五个课题成果,并指出在后续的成果提升过程中,要重点加强科学钻区地球物理探测与钻探验证结果的对比与分析,进一步凝练科学钻探成果,对钻探技术部分进行系统总结,为下一步超深科学钻探选址提出好的建议。”


从许志琴等【许志琴,杨文采,杨经绥,安芷生,王成善,李海兵,刘嘉麒,苏德辰,何碧竹,王达,张伟,张晓西.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纪念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施15周年、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委员会成立20周年.地质学报,90(9):2109-2122,2016】、张伟【我国“十二五”期间的科学钻探活动.探矿工程,43(4):18-23,2016】以及中国地质科学院【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成果总结报告(SinoProbe).2016年6月】等学术文献可知:

     1.“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下设9 个项目,包括SinoProbe-01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SinoProbe-02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SinoProbe-03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及实验研究、SinoProbe-04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实验示范、SinoProbe-05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钻探实验、SinoProbe-06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实验研究、SinoProbe-07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动力学数值模拟、SinoProbe-08深部探测综合集成与数据管理、SinoProbe-09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

     2.总共实施了12个大陆科学钻探和异常验证钻孔,总进尺23905.44 米。其中在西藏罗布莎、甘肃金川、云南腾冲、安徽庐枞、安徽铜陵和南岭江西于都银坑-盘古山矿集区部署已实施了9口科学钻孔,总进尺约19201m。

2016年6月28日,《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王少勇以《“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成果通过鉴定》为题报道: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成果在京通过院士、专家的评审鉴定,标志着我国进军地球深部的技术准备和队伍集结已经就绪。“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是2008年由财政部和科技部支持,国土资源部牵头,会同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等部门、国有企业和地方队伍联合实施的。专项集成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工程和数值模拟等多学科,共设置9个项目、49个课题和118个专题,共有12位院士和1600余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加实验研究,近万名专业队伍参与野外施工和数据采集。

    “ 成果鉴定会上,由43名院士、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专项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专项全面达到了预期目标,超额完成了实验任务,为我国全面实施向地球深部进军战略做好了技术准备,在我国地球科学发展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专项取得了五方面的进展:一是系统构建了适应我国地球深部特征的立体探测技术体系,自主研发的多套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深部探测带动重大科学发现,我国跻身世界深部探测大国行列;三是发现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找矿线索,为实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有力支撑;四是把握地球活动性的脉搏,为提高自然灾害预警能力提供科技支撑;五是专项的实施让我国地球深部探测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

(二)矿集区深部钻探新闻报道分析

漫谈SinoProbe专项矿集区深钻找矿探索

图1、SinoProbe矿集区深钻分布图
透过这些报道与大量文献可知:

1.项目名称“高、大、上”,起了个英文名称“SinoProbe”,让人乍看上去,像是一个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其实呢,还是中国人出钱,中国人在干,钻探的是中国领土。

2.支撑的技术手段,据称为立体探测技术,就是地震测量、大地电磁测量、重磁测量等目前世界上已有的各类新式武器与常规武器,还有所谓“高精度与穿透性地球化学技术”。

3.深部钻探目标是选择代表性矿集区,开展地壳深部 30 ~ 40 km 深度范围和地壳浅部 3~ 5 km 深度范围的综合地球物理精细探测试验, 部署地壳表层 2000 m 深度范围参数钻探试验 、建立地球物理解释“标尺” ,精细刻画矿集区 3~ 5 km 立体精细结构和物质组成,追踪“第二找矿空间”容矿控矿构造与含矿岩体的深部延伸, 为揭示矿集区深部构造背景及成矿动力学过程、研究深部成矿规律 、建立深部成矿模式 、开展深部成矿预测和深部资源潜力评价、拓展资源勘查深度 ,提供有效的现代技术方法体系,为资源勘查、灾害减轻提供新的深部背景依据, 也为深部探测能够带动深部资源开发。

4.执行时间:2008-2014年,从“十一五”跨到“十二五”,先后开展了深钻选址研究,实施了8个计19201m米进尺的深钻(另含一个预导孔)。

(三)矿集区深部钻探找矿探索启示

从目前的报道及学术文献来看:

1.在8个探索深孔中,没有任何一个科学钻探孔在深部发现经济可采矿体,所谓“第二找矿空间”并未突破,更没有取得所谓重大突破。江西盘古山钨矿NLSD-2孔,见矿效果好,但这只是一个预导孔,主要是按“就矿找矿”设计的,见矿实在是太正常了,并非先进技术的功劳。

2.即便用尽了十八般武艺,过度地质化与过度探测技术化,所谓“立体探测”精细地壳结构与物质组成研究,没有做到“二三千米深透明化”,甚至点上都没有透明化,非但不精细,而且还太离谱。

3.看来“高精度与穿透性地球化学技术”,精度“不精也不高”,穿透性只能“呵呵”而已。

4.地震找金属矿,特别是热液成因金属矿,虽然耗资巨大,但都无果而终,仅收获一堆“花花绿绿”,还比不上“抛硬帀”。

5.“高精度物探”圈出来的隐伏岩体,如南岭江西于都银坑NLSD-1孔,没有钻遇到;“高精度物探”圈出来的岩浆型铜镍硫化物通道,如甘肃金川的JSCB孔,也没有钻遇到,甚至没有碰到超镁铁质岩体(脉);“高精度物化探技术”圈定的可能矿体,也没有变成现实。

6.矿产勘查说到底是一项经济与智力活动,投入与产出是必须要考量的,成矿作用的理解程度是至关重要的。探测深度无所谓深还是浅,只要发现可采矿体就好,且以浅表更佳;勘查技术不论低、粗、平还是高、精、尖,逮住矿体就好。所谓技术优先,貌似“高精新”左右深部找矿探索,则是难以提高深钻发现矿体成功率的。科学家说话,要讲科学,切不可信口跑马,自掌嘴巴。凡事必留痕呀!

7.刘继顺是坚定支持有度的深部地质探测的。但若要这类深部钻探来解决所谓的“第二找矿空间”,提高深部矿产资源找矿的成功率,目前这种技术堆砌,只会收获一堆“浮云”。

8.这些矿集区内8个总计近2万米深钻,揭示出来了许多新的地质现象,修正了人们的错误认知和地球物理模型,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地质研究价值。正如前苏联实施的科拉半岛超深钻,证伪了此处天然地震反演所确定的孔拉德面(上地壳与下地壳界面)的深度,要不我们怎么能够知道地球物理的不太靠谱和不确定性呢?又怎么能够知道在地球面前,人们是多么的无知呀?

9. 立项报告与总结报告对比。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成果总结报告》(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及专项验收新闻中说:发现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找矿线索,为实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有力支撑;深地震反射、大地电磁和高精度重磁联合探测,构建了矿集区10km以浅的3D 结构,勾画出导矿和赋矿构造,基本实现矿集区“透明化”;发现庐-枞矿集区深部正长岩中上百米厚铀元素富集带,南岭成矿带于都-赣县矿集区深部厚大矿体和新类型矿床的重要找矿线索,实现了深部找矿重大突破。

虽然,我们没有资格看到他们的立项报告与总结报告,但从新闻报道来看:

与立项报告相对比,总结与鉴定报告显然要低调得多,谦虚得多,谨慎得多。即便如此,但从目前的报道及学术文献来看,总结与鉴定报告也是人为地拔高了。


承继“SinoProbe”深部探测专项,“十三五”正在实施“三深一土”国家重点专项之一的“深地资源勘探开采”专项。在向地球深部高歌猛进的今天,认真地总结一下2008-2014年所实施的SinoProbe专项情况,总结经验与教训,加强针对性与有效性,则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将以公开发表的信息与学术文献,来审视金川铜镍铂矿、罗布莎铬铁矿、庐枞铁铜矿、铜陵铜多金属矿、银坑多金属矿、腾冲地热田等矿集区已施工的深钻探索的研究目标、选址依据、钻探施工及探索得失成败,敬请关注!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