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三贵口大型锌硫多金属矿的发现及启示

标签:
三贵口东升庙铅锌铜勘查发现财经 |
分类: 话说找矿 |
[刘继顺按]三贵口锌硫多金属矿床,是1970年代所发现的东升庙矿床的北东延伸矿段。1970年代勘探东升庙矿床时,前人所施工的48线CK58和CK59孔,曾钻遇厚大的9号矿体。但限于当时的认识及各种原因,很长时期内,并不为人所重视。2006年,周朝宪等在东升庙矿床深边部新一轮勘探时,通过资料综合分析,发现了48线CK58和CK59孔所揭露矿体之不寻常,决定先施钻证实前两孔资料之真实性,再往南东探索,突破了三贵口矿区的找矿工作。本文是周朝宪先生描述的三贵口找矿突破心路历程,可资借鉴。至于多喷口及矿床成因认识,仅供参考。转载时,做了小许精简。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三贵口超大型锌多金属硫铁矿发现及找矿启示
作者:周朝宪
来源:矿产勘查,1(2):122-130,2010
1. 引言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两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矿区以东紧邻的三贵口地区,发现一超大型锌多金属硫铁矿床,经审批备案的(121b+122b+332+333)锌+铅金属量308万吨,共生硫铁矿3247万吨,TS
品位 22.10%,此外伴生硫铁矿9000万吨,伴生银达1300吨,共生铜、菱铁矿等。
众所周知,东升庙矿床为我国大型硫铁矿锌多金属矿床。从1958年始,冶金华北地质分局542队,在狼山中段地质找矿时,对东升庙矿区开展了地质普查及深部评价,发现了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床,于1979年3月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潮格尔旗东升庙硫多金属矿区深部评价报告》。
1976年,内蒙有色地质三队,完成了18.88km2的1:1万比例尺物化探工作。
自1980年始,化工部地勘公司内蒙古地勘大队(中化地矿总局内蒙古地质勘查院),对东升庙矿区开展了多年勘查工作。1987年提交了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区1:1万地质物化探综合平面图及三贵口地区磁法平面等值线图,将三贵口区列为找矿远景区;1992年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区勘探地质报告》;1993年经储委评审批准,B+C+D级硫铁矿石1269.87万吨(品位TS
20.80%),C+D级锌金属量246.59万吨(品位2.85%),C+D铅金属量47.19万吨(品位0.67%);D级铜金属量3.34万吨(品位0.86%)。矿石储量基本分布在40勘探线以西,即35-40勘探线间(图1),向东仅施工有少量工程,且分布于三贵口矿权的北矿段或南矿段的北部。
1995-1998年,中化内蒙地勘院,对三贵口地区40线以东(即40-88线),开展了地层、构造对比研究,在其北段64线、72线、80线和88线施工了16个钻孔(分布于三贵口的北矿段和南矿段的北部),发现了多层单硫、锌硫及单锌低品位矿层,但未发现有工业价值的厚大富矿体。
1)红色为矿权区界线;2)除CK58和CK59为前人施工钻孔外,其余全部是紫金矿业施工钻孔,因CK58和CK59孔为斜孔,故图中所示位置为其钻遇9号矿体处的水平投影位置,而紫金矿业施工的钻孔全部为直孔,图中表示其开孔位置(钻遇矿体位置)。
东升庙矿区东部,即三贵口矿段,于2004年3月30日首立探矿权。2005年3月21日,本探矿权转入甘肃西和县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2005年,紫金矿业集团,以60万元人民币,成功收购了阴山矿业公司(主要为0-8勘探线采矿权),成立了乌拉特后旗紫金矿业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当时占股60%)。2005年9月,乌拉特后旗紫金矿业有限公司,从西和县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手中,购得三贵口区探矿权(2005年底正式完成矿权变更手续)。
三贵口地区,在中化内蒙地勘院1990年代停止工作,直至紫金矿业接手的8年多时间内,没有做过实质性地质勘查工作。
2.
东升庙-三贵口矿区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2.1 矿床地质特征
东升庙-三贵口矿区,位于狼山多金属成矿带内。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西部的狼山裂陷槽内。东升庙-三贵口锌多金属硫铁矿床以及炭窑口锌硫铁矿床位于狼山裂陷槽的南侧,向东有对门山锌铅硫铁矿床和甲生盘锌铅硫铁矿等。霍各乞(获各琦)铜锌硫铁矿床位于裂陷槽北侧(图2)。
东升庙-三贵口超大型锌多金属硫铁矿床,具明显的层控特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局部透镜状产于狼山群(渣尔泰山群,中元古界长城系)第二岩组第三岩段(Pt2ln23)石墨片岩(原岩泥质岩)、第四岩段(Pt2ln24)石墨白云石大理岩(原岩白云岩)以及第二岩段(Pt2ln22)石墨白云质大理岩(原岩白云岩)中。矿体与岩层产状一致并随围岩同步褶曲,呈开口向上的平底锅状展布(图3)。矿体走向北东(图1),与区域构造线一致。三贵口矿区全为隐伏矿体(图3),多赋存在地表400m深以下,平均深度570m。而东升庙矿区矿体赋存较浅,地表多处即有铁帽或矿体出露。
1号、7号和8号矿体,赋存于第二岩段(8号矿体赋存于第二岩段上部-顶部,图3的剖面恰好没有8号矿体);9号、10号和11号矿体,赋存于第三岩段;2号、3号、4号和5号矿体赋存于第四岩段(图3)。但2号矿体(第四岩段最底部)和11号矿体(第三岩组顶部),在紫金公司采区8-0线间坑道内,两个矿体因分支矿体连为一体,故统称2号&11号矿体,他们是40线以西最主要矿体。另外,在三贵口地区,第二岩段,尤其第三岩组、第四岩组和第二岩组的地表厚度远低于钻孔揭露厚度。
2.2 前人认识
中化内蒙地勘院,于1992年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区勘探地质报告》。报告认为,本矿床经历了沉积和变质两个成矿阶段,系变质喷气沉积矿床。微细粒硫化物形成于喷气沉积阶段,而较粗颗粒及脉状硫化物是第二阶段变晶和变质分异阶段形成的。
李兆龙等(1986)、缪远兴等(1992)、夏学惠(1992),彭润民等(2000,2004)认为,该矿床为喷流沉积矿床,但对喷流沉积中心位置或没有论述,或有不同的见解。缪远兴等(1992)认为,东升庙矿区中部北侧可能是喷流沉积中心,而矿区东、西和南部远离喷流沉积中心。彭润民等(2000,2004)和王志刚(2000)认为喷流沉积中心基本在12-4勘探线间,即矿区中部和北部。
2.3 本文认识
经过对钻孔岩芯和40线以西采区坑道观察和研究,本文认为东升庙―三贵口矿床成矿过程如下:
中元古代第二岩组形成期,东升庙矿区为克拉通边缘的裂陷局限海盆,底层海水含大量有机质(现变质为石墨)和H2S。
在东升庙40线以西区中部和三贵口区南部,北东向同生断裂(图1中2号&11号矿体及9号矿体核心位置)开始发育,断面倾向北西,上盘不断下降,同时富含铁、锌、铅和铜的成矿热液沿断裂喷出。成矿金属的氯络合物和底层海水的中的还原态硫(以H2S为代表)相遇(图4)。
海底H2S+喷出热液带来的Fe/Zn/Pb/Cu氯络合物浓度,达到磁黄铁矿、黄铁矿、白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溶度积而沉淀。这个过程结晶较快,这是本区金属矿物结晶粒度小的原因。
上述矿物在海底形成类似“微型沙尘暴”,慢慢沉淀在海底,主要是在同生断层上盘。离喷口越远形成的矿体铜含量增高,甚至单独形成铜矿体,原因是黄铜矿较铅锌硫化物的达到溶度积要慢得多(刘继顺注:此种铜铅锌矿体分布的解释,存在问题,且与后文有矛盾)。这样便形成本区矿体的主体(即冠部矿体)。同时在喷口通道部分甚至更下部分,形成脉状矿体(图4),如最底部的1号矿体的部分可能就是根部矿体的顶部。
本区喷流沉积成矿持续时间长,从第二岩段石墨白云质大理岩,到第三岩段的石墨片岩,再到第四岩段石墨白云质大理岩,成矿作用多次发生,形成多层矿体。
在SEDEX矿床成矿末期或成矿盆地边缘(北部边缘),H2S活度低及热液提供的成矿金属越来越少,再难形成金属硫化物,而只能形成少量菱铁矿体,如5号矿体的菱铁矿体部分。在成矿成岩之后,后期(可能是变质期)热液活动,形成部分脉状矿石。
因此,寻找SEDEX型矿床的关键是寻找喷流口。通过对40线以西采区坑道内矿石的观察和矿体的分析,依据矿体与地层厚度变化和矿石结构构造分布(同生断层往往伴随着在其紧邻的上盘出现线状分布的滑塌堆积),勾画出2号&11号矿体的喷流口大致位置(图1)。
当时因矿床认识所限,前人对三贵口南部未予钻探。尽管1992提交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区勘探地质报告》把40线以东列为下一步勘查的潜力区段,但找矿目标,无疑是图1中的2号&11号矿体(40线以西东升庙区为最主要矿体)向40线以东的北东向延长部(图1)。彭润民、翟裕生、王志刚等认为第三岩组赋存的矿体向40线以东基本消失或者尖灭。再加上9号矿体在40线以西的确品位很低,且无角砾状矿石出现。故他们没有认识到40线以东地区第三岩组所赋存矿体有变厚大的可能。
3. 紫金矿业对三贵口区的勘查过程
紫金矿业介入三贵口区勘查初期,沿用前人认识,沿2号&11号向北东方向延展,于40线以东部位施钻。首先实施了44线ZK44-1孔(图1),揭露到了视厚度5.04m的富矿体(2号&11号矿体)。此后,我们继续向南部探索。因为1970年代,冶金华北地质分局542队,在48线南部(图1)施工的CK58(1976年6月-7月施工)和CK59(1978年6月-9月施工)孔,分别钻遇厚大矿体;厚度分别为50.64m(CK58)和63.21m(CK59);锌铅品位分别为2.78%、0.63%(CK58孔)和2.08%、0.54%(CK59孔)。我们在上述两孔间(图1)施工了ZK44-3孔,揭露到总视厚度38m,锌铅品位分别为2.68%和0.49%。经研究后认为这三个孔钻遇的矿体为9号矿体。反过来再审视40线及其以西,对40线矿体重新圈连,发现从40线附近开始,9号矿体开始以厚大较富矿体形式出现。
这是否意味着9号矿体的喷口和40线以西的主要矿体2号&11号的喷口不是同一个呢?于是在2006年夏天的普查钻探中,开始对三贵口区南部的工作,目标调整为9号矿体,沿9号矿体厚大部位(对应于9号矿体的喷口)追索的思路,沿走向和倾向控制。这样,就不会漏掉矿体,因为除1号、7号、8号较小矿体外,其他矿体均赋存在9号矿体之上,再者本区地层没有倒转,更谈不上有人认为的三贵口南部存在矿区规模的东升庙倒转背斜的倒转翼。因此,在三贵口南部施工了48线、56线、64线和72线的钻孔,当年(2006年)结束普查工作(完成17个钻孔,总进尺11924.97m)。2007年初提交《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矿区(32-80勘探线)三贵口矿段硫铁矿锌矿普查报告》及(332+333)锌金属量157.28万吨、铅金属量37.36万吨,共生硫铁矿石2568万吨。2008年3月,提交《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矿区三贵口南矿段硫锌矿勘探报告》,完成27个钻孔,总进尺19298.53m。
2006-2008年,对三贵口矿区,紫金矿业累计施钻44孔,总进尺31223.5m,提交锌+铅金属量(121b+122b+332+333)308万吨。三贵口-东升庙矿床至今累计提交Zn+Pb金属量602万吨,共生硫铁矿石量3247万吨,总硫品位22.10%,伴生银为1300吨,此外还共生有铜和菱铁矿及伴生锌、铅、钴等。
研究表明,东升庙-三贵口地区存在多个热液喷流口,长时间活动,此消彼长。如19-8线北部(东升庙矿区外围铅锌矿探矿权区),第四岩组石墨白云质大理岩中有5号厚大富矿体;40线-8线北部,第三岩组石墨片岩有2号&11号矿体;19线以西,有2号&11号矿体以及第四岩组石墨白云质大理岩有3号和5号矿体,锌铅金属量20多万吨,勘查工作已于2008年底结束。
4.启示
1)、同生盆地规模不必很大,东升庙-三贵口同生盆地仅数平方公里。一般而言,同生沉积盆地较大,长达数十乃至上百公里,也可数公里,甚至小于1km。即使象东升庙一样的小盆地,也可存在大型SEDEX的形成条件。实际上,如炭窑口、甲生盘和对门山,同生盆地范围都不是太大。
2)、随沉积盆地演化,喷流沉积口是会迁移的。对大型矿床而言,成矿相对漫长,会有一个或多个喷口出现。随着成矿的进行,一个喷口的活跃或许逐渐停止,而他处另一喷口的活动渐强。在第三岩段中初期,喷流口基本在图1中三贵口南部;而到第三岩段末期,该处活动逐步减弱(但是直到第四岩段中后期活动才结束),40线以西的中部开始逐步活动强烈,形成11号&2号矿体等;到第四岩段末期又向西北偏移至19-8线现在采区以北的位置,形成5号矿体。但其活动规模和强度远远逊于2号&11号矿体,更比不上三贵口南部9号矿体。
3)、若地质人员不够敏感,找矿意识不强,对一些重要地质矿化现象,往往熟视无睹。如48线的CK58和CK59孔(图1),1970年代间曾钻遇厚大的9号矿体,如果当时人们对东升庙-三贵口矿床认识正确的话,且意识到喷口在整个成矿期是会移动的;在成矿期内,小的同生盆地,也会有不同的热液喷口出现,那么三贵口大矿的发现,就不会延误至2006年。
4)、SEDEX矿床形成的核心是沉积盆地中的同生断层,一般也是矿液的喷流口。因勘查时间紧,本次对第二岩段的1号、7号和8号矿体勘查没有完成(图3),很多钻孔没有钻穿含矿层位。如ZK64-4和ZK64-6孔,被迫停钻,不能说不是个遗憾。对第二岩段尤其喷口附近勘查,一方面可尝试在喷流口附近上盘寻找层状冠部矿体,另一方面也可对深部喷流通道勘查,即意在发现深部的通道相根部矿体,尤其铜矿体(估计为1号矿体),这是由于铜络合物和铜硫化物的热力学性质所致,尽管很多SEDEX矿床只有冠部矿体而不存在根部矿体。总之,今后应对喷流口附近深部(包括第二岩段)勘查。
5)、要寻找该类矿床,先要寻找有利的成矿带,如克拉通边缘或克拉通内部裂谷。其次要寻找有利层位,该层位沉积环境是否是长久的还原环境;调查含矿层厚度及其变化,是否有厚大部位且紧邻较薄部位,也就是同生断层可能存在部位。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地表出露含矿层薄,不见得深部也薄。正如三贵口矿区,含矿层在地表厚度远远小于深部厚度。
6)、东升庙-三贵口矿床富含大量磁黄铁矿,磁法找矿应该有效。
7)、从老百姓早年对东升庙区的报矿,到1950-1990年代东升庙矿床的发现,再到本次勘查时三贵口区的找矿突破,再次证明生产矿山深边部,是找矿突破的优先地区。
参考文献
魏双奎、徐祖诲,李学仁,等,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区勘探地质报告[R],1992,325页,化学工业部地质勘探公司内蒙古地质勘探大队.
自1958年内蒙古冶金511队发现以来,历年完成工作量计有:1/2千地形地质测量10.45平方公里,1/1万物化探18.88平方公里;钻探389个孔141197米,探槽11952立方米;各类化学分析样26211件。本勘探报告评审备案。矿区位于乌拉特后旗东升庙镇北1公里,矿床北东走向,长2500米,北西宽1860米,面积4.65平方公里。该矿床为赋存于中元古界狼山群第二岩组二、三、四岩段白云大理岩及绢云石墨片岩地层中,为一喷气-沉积(变质)成因特大型多金属硫铁矿床。主要矿体9个,层状、似层状。矿体长600--2300米,均厚4.82--18.92米。矿区平均品位:全硫20.80%,锌2.85%,铅0.67%,铜0.86%。批准各级能利用储量硫铁矿石(B+C+D级)12689.87万吨,锌金属(C+D级)246.59万吨,铅金属(C+D级)47.19万吨,铜金属(D级)3.34万吨。
韩雪峰.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区东部矿段(56-100线)普查报告,化工部内蒙古地质勘查院,1998-12[107度03分36秒-
107度03分36秒]
1995-1998年四年间,投入钻探8孔4398.96米,1/2千地质填图3.9平方公里,复查岩芯1647.47米和实测了72、80、88勘探线剖面等。查明区内矿体赋存于中元古代大理岩和绢云石墨片岩中,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查明了东升庙矿区的三个背斜延伸到本区,控制矿体的分布。2-5和9-11号矿体延至本区,分布于56-88线间,走向长900米,沿倾向宽约1000米。其中以3号矿体分布范围最广。探获本区D+E级矿石总量3279万吨,其中D+E级硫铁矿矿石1560万吨,含全硫19.23%,锌金属158886吨,铅33470吨,铜3109吨,菱铁矿795万吨。
1995-1998年四年间,投入钻探8孔4398.96米,1/2千地质填图3.9平方公里,复查岩芯1647.47米和实测了72、80、88勘探线剖面等。查明区内矿体赋存于中元古代大理岩和绢云石墨片岩中,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查明了东升庙矿区的三个背斜延伸到本区,控制矿体的分布。2-5和9-11号矿体延至本区,分布于56-88线间,走向长900米,沿倾向宽约1000米。其中以3号矿体分布范围最广。探获本区D+E级矿石总量3279万吨,其中D+E级硫铁矿矿石1560万吨,含全硫19.23%,锌金属158886吨,铅33470吨,铜3109吨,菱铁矿795万吨。
周朝宪,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矿区(32-80勘探线)三贵口矿段硫铁矿锌矿普查报告,2007,99页,紫金矿业集团。
2005年8月至2007年5月,完成1/5万水文地质测绘125.35平方公里;钻探17个孔11924.30米(利用前人42个孔23105.08米);基本分析1534件。本普查报告经评审备案。三贵口矿区位于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北3公里,矿区出露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第一、二、三岩组片岩、大理岩及变质砂岩;有印支期花岗岩体分布于断层以北。本矿段为东升庙特大型多金属硫铁矿床的东延部分,矿体呈似层状北东向展布,走向长1100米,宽(沿倾向)约1800米,面积1.98平方公里,共圈出19个工业矿体,累积厚度167.86米。矿体长100-880米,均厚2.28-26.57米,延深100-740米。围岩为白云石大理岩及石墨片岩。矿石自然类型有黑云磁铁白云石大理岩型矿石、石墨片岩型矿石等6个类型;矿石工业类型有单锌型、锌硫型、单硫型、单铜型矿石4个类型。矿床成因类型为喷气沉积变质-后期热液改造矿体。截至2007年5月31日东升庙矿区(32-80勘探线)三贵口矿段硫铁矿锌矿9-1、2、3、4、5,10-1、2、11-2、3,1,2,3-1、2,4,4-1、2,5和7号矿体(399-1052米赋矿标高),333类金属量锌157.28万吨(品位2.32%),铅37.36万吨(品位0.55%),铜0.50万吨(品位0.67%),全硫(折标)1624.91万吨(品位22.14%)。
周建民和周朝宪,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矿区三贵口南矿段硫锌矿勘探报告[R],2008,243页,厦门: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7度03分45秒-
107度05分30秒, 41度06分23秒- 41度08分15秒]
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完成工作量(包括2005-2006年普查)计有:1/5万区域水文地质修测125.35平方公里,1/5千矿区水文与工程地质修测16.7平方公里,1/2千地形地质图修测2.49平方公里;探槽4173立方米,钻探69个孔45048.70米;基本分析样7955件。本勘探报告业经评审备案。三贵口硫锌矿是东升庙矿床的北东向延伸矿段,位于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镇)城郊。矿区出露中元古界狼山群(含矿层位)片岩、碳酸盐沉积变质地层,中生界李三沟组砂砾岩。东升庙锌多金属硫铁矿床为层控特征的矿床,三贵口矿段为其北东延伸部分,共圈定铜铅锌矿体32条1、7、8,9-1、2、3、4,10、10-1、2,11-3、3-S,2-Zn+S,3-1-Zn+S、3-2-Zn+S、Mt、3-3-S,4-1-Zn+S、4-2-Zn+S,5-1-S、5-2-Zn+S矿体,北东走向为主,控长100-1310米不等。均厚4.00--28.67米等不,斜深108-1250米不等。矿石自然类型为条带状、纹层状、块状、浸染状、脉状及角砾状黑云磁铁白云石大理岩型矿石为主;矿石工业类型为硫化锌型、单硫型、菱铁矿型硫化铜型矿石。截至2008年1月31日东升庙矿区三贵口矿段(17个矿体,399-1052米赋矿标高),121b+122b+333类金属量锌205.0632万吨(品位2.34%
)、铅46.1603万吨(品位0.53%)、硫(有效)645.202万吨(平均品位7.36% )。
詹静一、秦俊文、白云鹏.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矿区西部外围(8-43线)硫锌矿勘探报告.2010-11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乌拉特后旗紫金矿业有限公司[107度01分30秒-
107度04分38秒,41度05分00秒,面积20.49平方公里]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乌拉特后旗紫金矿业有限公司[
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矿区西部外围(8-43线)硫锌矿勘探。充分利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区勘探地质报告》资料,完成工作量(包括利用前工作量)1/5万区域水文地质修测125.35平方公里,1/5千矿区水文地质修测16.7平方公里,1/2千地形地质图修测1.89平方公里,钻探120个孔43525.43米,探矿坑道编录165米。业经评审备案。勘探区位于乌拉特后旗(东升庙镇)北约1.5km处(东升庙镇辖地)。矿区出露中元古界狼山群(Pt2ln)二岩组共五个岩段。按照赋矿地层圈定矿体37条,编号为1-2-Cu、1-3-S、1-2-S、1-4-S、1-S、1-4-S、1-S、1-1-S、1-2-S、1-3-S、1-3-ZnS、1-S、8-Zn、9-1-S、9-Zn、9-S、9-1-Zn、9-2-Zn、10-1-Zn、10-2-Zn、10-Zn、11-1-Zn、11-1-S、11-2-Zn、11-2-S、11-4-S、2-ZnS、2-S、2-1-ZnS、2-1-S、2-2-ZnS、2-2-S、3-1-S、3-1-Zn、3-2-S、4-1-S、4-2-S。其中单硫矿体22个、单锌矿体10个、锌硫矿体3个、铅锌硫矿体1个、铜矿体1个;主要矿体为9-Zn、10-Zn、10-1-Zn、11-1-Zn、1-S、7-S及2-1-PbZnS号矿体。北东及北西走向,控长50―700米不等,均厚1.97-26.59米不等。矿石自然类型为纹带状、块状、细脉浸染状构造的黑云磁铁白云石大理岩型、变碎屑岩型,白云石大理岩型,石墨白云石大理岩型及石墨片岩型矿石。围岩为绢云石墨片岩、白云石大理岩及(含)石墨白云石大理岩,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层控型铜铅锌硫铁矿矿床。截止2010年8月31日东升庙矿区西部外围(8-43线,上列37个矿体,1077-498米赋矿标高),121+122b+333类金属锌279293吨(品位2.13%),铅5920吨(品位1.12%),铜107吨(品位0.58%),硫铁矿矿石量1292.99万吨(品位24.93%)-
硫(TS)折标量1815.62万吨;伴生金属量:银350674公斤(品位12.81 g/t)。
詹静一、巴福臣、白云鹏等.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矿区三贵口北矿段硫锌矿勘探报告.2012-05[2008-03-01至-2012-05-01,107度03分45秒-
107度05分30秒, 41度06分23秒-
41度05分15秒,勘查区面积6.55平方公里]。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2
三贵口北矿段硫锌矿勘探报告是在充分利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区勘探地质报告》资料的基础上,完成工作量(包括本次勘探及利用前工作量)1/5万区域水文地质修测125.35平方公里,1/5千矿区水文地质修测16.7平方公里,1/2千地形地质图修测1.96平方公里,1/1千地形地质剖面测量1.96平方公里,钻探69个孔40172.09米。本勘探报告业经评审备案。勘探区位于乌拉特后旗东升庙镇北东约3km处(东升庙镇辖地)。矿区出露中元古界狼山群(Pt2ln)二个岩性组共六个岩段。勘探区硫锌矿属喷流-沉积为主+后期热液改造型矿床。圈定矿体9个,有②、⑨、⑩、11-2、11-3、③-1、③-2、④-1、⑤号矿体,其中②号矿体规模最大,走向控制长1200m,倾向平均延伸273.0m,平均厚度9.39m,Zn-5.10%、Pb-1.90%、TS-16.33%;单锌矿石品位Zn-3.24%、Pb-0.82%;品位均匀、厚度较稳定,勘查类型为Ⅰ类偏复杂。矿石自然类型为纹带状、细脉浸染状、块状构造的黑云磁铁白云石大理岩型、变碎屑岩型,白云石大理岩型,石墨白云石大理岩型及石墨片岩型矿石。围岩为绢云石墨片岩、白云石大理岩及(含)石墨白云石大理岩,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层控型铜铅锌硫铁矿矿床。截止2010年8月31日东升庙矿区三贵口北矿段硫锌矿(上列9个矿体,930-615米赋矿标高),121+122b+333类金属量锌208788吨(品位3.43%),铅40628吨(品位1.71%),铜2531吨(品位0.71%),硫铁矿矿石量1159.25万吨(品位19.59%)-
硫(TS)折标量648.84万吨,菱铁矿矿石量564.68万吨(品位26.76%);伴生银125604公斤(品位13.02
g/t)。
前一篇:屌丝中村修二,赖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