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栖霞山地层缘何乱了“辈分”?

(2014-12-12 12:26:25)
标签:

南京栖霞山

栖霞组

五通组

地层倒转

财经

分类: 纹石论矿

栖霞山地层缘何乱了“辈分”? 
作者:戚轩瑜 李宏 徐远 来源:中国矿业报

 

 

南京栖霞山地质资源丰富,地质遗迹众多,是我国最早开展地质工作的主要地区之一。近日,长期从事地质勘探工作的高级工程师项长兴在栖霞山接近凤翔峰山顶区域朝长江方向的岩壁上发现了典型的地层“倒转”现象——地质层的“辈分”发生颠倒,约3.5亿年前的地层倒转覆盖在2.8亿年前的地层之上。为什么会出现地层“倒转”现象呢?为了解开疑问,记者日前在项长兴的指引下来到栖霞山一探究竟。
  

 

栖霞山是我国东半部地质情况中南方类型的“模特儿”,被专家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地学教科书”,是著名的“栖霞灰岩”、“象山砂岩”、“南象运动”的创名地。历年来,国内外地质专家、学者多次来到栖霞山进行考察研究,此处也成为大专院校地质、地理专业教学实习的重要场所。据项长兴介绍:“年代较为久远的五通砂岩出现在栖霞灰岩的上方,这一奇特的地质现象在栖霞山难得一见。”
  

 

在项长兴的指引下,记者与地质高级工程师熊东全一路寻找出现“倒转”现象的地层。由于大部分石壁形状和颜色类似,因此直到项长兴拿出地形地质图查看了具体的方位后方才顺利找到。记者看到,在接近山顶的区域,整个岩壁长约50米左右,从表面看与普通岩石并无两样,凑近仔细端详则可以看出岩壁上下岩石的颜色并不一样——下面的岩石呈灰黑色,上面的岩石部分呈灰白色,还有一些其它的颜色掺杂其中。石头的形态也不尽相同,有的呈片状,有的呈颗粒状,还有的则呈不规则分布,一层层叠加起来。
  

 

“栖霞山位于宁镇山脉的西段,组成山体的地层、构造等地质特征与宁镇地区类似。”项长兴解释道,“地层是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从岩性上讲它主要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而栖霞山的出露地层都是沉积岩,最老的为志留系坟头群,最新的为第四系冲积层。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可以是明显的层面或沉积间断面。我们看到下层灰黑色的是栖霞灰岩,上层颜色比较浅的则是五通砂岩,两者之间颜色有明显的区分,在形成时间上相差7000万年,而在五通砂岩和栖霞灰岩的断裂部位还有薄层的呈黑色的锰矿体。”
  

 

为了验证到底是不是灰岩和砂岩,项长兴一只手拿着一瓶盐酸,另一只手则拿着铁锤。他先是用铁锤敲下一小块位于上方的颜色呈灰白色的岩石,通过鲜切面仔细查看其特征。随后,他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这就是五通砂岩。接着,项长兴用吸管吸取了部分稀盐酸,滴到位于下方的灰黑色石头上,石头上立刻出现大量气泡。“这些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气体,证明这块就是栖霞灰岩。”项长兴介绍道。
  

 

在一般情况下,地质构造通常是年代老的在下、年代新的在上。也就是说,五通砂岩形成于至今约3.5亿年前,栖霞灰岩形成于约2.8亿年前,其分布应该是砂岩在下方,灰岩在砂岩的上面,但在这里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反常”现象呢?
  

 

“宁镇山脉地区由于地壳结构不同而别具一格,它既表现了造山运动,又有大幅度基底褶皱的性质,表现了从石灰系至三叠系地层的广泛分布,具有分布如串珠式盆地的特征。由于地壳运动,宁镇地区在两板块近南北方向挤压应力作用下,使古生代地层发生了轴向北东的强烈皱褶,从而致使地层发生断裂、错位、倒转,才出现这一奇特的地质现象。”项长兴说。
  

 

据栖霞山工作人员介绍,栖霞山的地学内涵非常丰富,有很多地质地貌已作为景点对外开放。例如,景区内的天开岩、叠浪岩、青峰剑以及前几年才发现的钟乳石景观等,很受游客的欢迎,而此次出现的“地层倒转岩层”奇特地质现象则为景区地学内涵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