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唐河县周庵铜镍矿采矿权评估报告
(2014-09-30 22:14:47)
标签:
财经周庵铜镍矿兴业矿业唐河时代矿权评估 |
分类: 矿业经济 |
河南省唐河县周庵铜镍矿采矿权评估报告
寰诚评报字【2014】第 034 号
黑龙江省寰诚矿产资源评估咨询有限公司受内蒙古兴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根据国家有关采矿权评估的规定,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按照公认的采矿权评估方法,对河南省唐河县周庵铜镍矿采矿权进行了评估,现将该采矿权的评估情况及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1、评估机构:黑龙江省寰诚矿产资源评估咨询有限公司;注册地址哈尔滨开发区南岗集中区长江路 209 号中浩华尔街 A 栋 23 层 8 号;法定代表人:李俊才;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证书编号:矿权评资[2002]027;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230199100085614(1–1)。
2、评估委托人及采矿权人
2.1、评估委托人:内蒙古兴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新城区八家组团玉龙大街路北、天义路西兴业集团办公楼;法定代表人吉兴业;注册资本人民币伍亿玖仟陆佰玖拾肆万肆仟伍佰贰拾捌元;
2.2、采矿权人:唐河时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住所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叶山村;法定代表人张树成;公司注册资本:肆亿叁仟叁佰捌拾万元整;
3、评估目的
为内蒙古兴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唐河时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而涉及的“河南省唐河县周庵铜镍矿采矿权”提供价值参考意见。
4、评估对象和范围
根据《采矿许可证》(C1000002014083210135260),采矿权人:唐河时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名称:河南省唐河县周庵铜镍矿(以下简称“周庵铜镍矿”);开采矿种:镍矿、铜;开采方式:地下开采;生产规模:330
万吨/年;矿区面积:2.6089km2;有效期限:壹拾贰年,自 2014 年 8 月 20 日至 2026 年 8 月 20
日;开采深度:由-20 米至-1000 米标高.本项目评估范围即为上述矿区范围。
周庵铜镍矿采矿权由原“河南省唐河县周庵铜镍矿勘探”探矿权勘探区储量计算范围转为采矿权。
2004 年 7 月,内蒙古兴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挂牌方式依法取得周庵矿区的探矿权,项目名称为“河南省唐河县周庵铜矿普查”, 证号为 4100000410256,挂牌出让成交价 16.67 万元,探矿权人已足额缴纳探矿权价款。
2006 年 9
月,内蒙古兴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了探矿权延续,项目名称为“河南省唐河县周庵铜矿详查”, 证号为
4100000730088。
2006 年 9
月,内蒙古兴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把该矿权转让给其子公司—唐河时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7 年 6
月唐河时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对该项目进行了探矿权延续,项目名称为“河南省唐河县周庵铜矿勘探”。勘查面积 8.69 平方公里, 证号为
410000053057。
2007 年 7
月唐河时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对该项目勘查矿种进行了变更,项目名称更改为“河南省唐河县周庵铜镍矿勘探”。 证号为
4100000720562。
2008 年 3 月,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完成了勘查区内矿体较厚、品位较稳定的 12~40 勘探线之间的勘探工作,提交了《河南省唐河县周庵矿区铜镍矿勘探报告》,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以“中矿豫储评字[2008]018 号”文评审通过,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以“豫国土资储备字[2008]57 号”文予以备案。
5、评估基准日:确定为 2014 年 8 月 31 日。
6、评估原则
7、评估依据
7.16、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 2008 年 3
月《河南省唐河县周庵矿区铜镍矿勘探报告》;
7.17、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2008 年 8 月 18 日“豫国土资储备字[2008]57
号关于《河南省唐河县周庵矿区铜镍矿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7.18、金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014 年 8 月《唐河时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唐河县周庵矿区铜镍矿方案设计》;
7.19、矿山经济技术资料;
7.20、其他。
8、矿业权概况
8.1、矿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
河南周庵铜镍矿位于河南省唐河县南部,行政区划隶属于唐河县湖阳镇叶山村的孙庄、西长营、曲庄一带,地理坐标为:东径
112°42′45″~112°45′05″;北纬 32°26′52″~32°28′20″。唐河至湖北枣阳的 240
省道从矿区通过,北距唐河县城 29km,南距湖北枣阳县城 44km,距焦枝铁路南阳车站 79km,距汉丹铁路枣阳车站
44km,距宁西铁路唐河站 30km,距沪陕高速唐河站 35km,交通方便.
该区地貌形态由桐柏山系西部余脉的剥蚀低山丘陵及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组成,东部高、西部低。丘陵山区海拔高度
417~130m,平原区海拔 130~90m。 该区属长江水系唐河流域,为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历年最高气温 41.70℃(出现在
1988 年 7 月 19 日),历年最低气温-19.0℃(出现在 1991 年 12 月 29 日),年平均≤+5℃的天数为 69
天,年平均气温 15.1℃。水系不很发育,且上游多为季节性水流。多年年平均降雨量 913.6mm,历年最大降雨量
1228.7mm,历年最小降雨量529.5mm,一日最大降雨量为 246.2mm(出现在 1965 年 7 月 10
日),历史上百年一遇日最大降雨量 418mm。降雨量多集中在 6~9 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 60%左右。年蒸发量
1469.2mm,12 月份至次年 3 月为冰冻期,冻土层深度最深达 0.40m。年无霜期220~250d。冬季日照率为
48%,阳光充足。
矿区位于唐河东岸直线距离约 11km
的二级阶地后缘,地表平缓,向唐河微倾斜,坡降由近山前的 7,至唐河岸边渐变为 2左右。矿区内地面标高 127~119m,相对高差 8m
左右。区内位于平原与低山、丘陵交汇地带,区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红薯、大豆等,粮食自给有余。依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矿区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无地震隐患。
8.2、矿区地质工作概况及所取得的地质勘查成果
1960-1961 年,河南石油队、水文队分别在本区测制了 1:20
万区域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
1977 年,郑州地校实习队与河南省地质十二队在本区东部进行了
1:5 万磷矿普查工作,填制了 1:2.5
万地质草图,对区内地层、岩性、变质作用、岩浆活动、构造特征、成矿作用进行了初步划分及观察研究,提供了比较系统的区域性资料。同年,河南省地质局航测队在南阳地区进行了
1:5 万航空磁测,发现了豫 C-77-38、39、40、41、42 等异常,并建议对豫 C-77-39
号异常首先进行钻探验证。
1978-1981 年,河南省地质十二队对豫
C-77-38、39、40 航磁异常进行了 1:1万地面磁测,并分别进行了钻探验证,证实豫 C-77-39
异常为含铂镍超基性岩体引起。经对该含铂镍超基性岩体进行初步普查(完成工作量见表
1.4.1),提交了《河南省唐河县湖阳含铂镍超基性岩体初步普查地质报告》,圈出了六个矿体,估算了远景储量,其中镍 8.91 万吨,铜
3.82 万吨,铂+钯 7.41 吨,钴 0.21 万吨。
1990-1992
年,河南省地质矿产厅第四地质调查队在该区东部开展了新集、祁仪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对区内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
2006 年 8 月,受内蒙古兴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依据 1982 年河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调查队提交的《河南省唐河县湖阳含铂镍超基性岩体初步普查地质报告》,对唐河县周庵铜镍矿区进行了铜镍矿资源储量核查,于
2006 年 10
月提交了《河南省唐河县周庵铜矿普查区与国家出资查明矿产地重叠区铜镍矿资源储量核查报告》,核实(333)+ (334)?资源储量矿石量
2588.92万吨,镍、铜的平均品位分别为 0.43%、0.19%,镍、铜金属量分别为 111645
吨、48318吨,比原报告增加矿石量 460.2 万吨,镍金属量增加 22545 吨,铜金属量增加
10118吨。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对核查报告进行了评审,向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提交了评审意见书,编号为中矿豫储评字[2007] 006
号。2007 年 1 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完成对报送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材料的备案,备案号为豫国土资储备字[2007]17
号。
2007 年 8
月,唐河时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对周庵铜镍矿进行勘探,于 2008 年 3
月提交了《河南省唐河县周庵矿区铜镍矿勘探报告》,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以“中矿豫储评字[2008]018
号”文评审通过,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以“豫国土资储备字[2008]57 号”文予以备案。
8.3、矿区地质概况:矿区位于扬子古板块与华北古板块俯冲带内,含矿岩体属豫西南~豫南蛇绿岩带中的隐伏超基性岩体,处于秦岭~大别基性、超基性岩带南亚带、随枣岩群的西段。含矿超基性岩体隐伏于新生界地层之下,侵位于中元古界地层中。
8.3.1、地层: 区内西部第四系大面积分布,其下为新近系,东部出露一套中元古界朱家山岩群大雀山岩组。
(1)大雀山岩组(Pt2d): 分布在矿区东北部,面积约 0.4
平方千米,岩性为(炭质)白云石英片岩、黑云母片岩、斜长角闪片岩、片状白云石英岩、浅粒岩、条带状白云石大理岩、石墨大理岩、大理岩等,局部见石榴斜长角闪岩。总体表现为以大理岩为主、大理岩与片岩互层产出的特点(图
3-1、表 3.1.2)。岩层总体走向近南北,倾向 260°~290°,倾角
30°~42°。岩石蚀变普遍,尤其在与超基性岩体接触部位蚀变更强,主要蚀变类型有次闪石化、蛇纹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图版Ⅲ—1)、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局部矿化强烈,可构成镍铜矿体。
(2)新近系(N):
岩性主要为含砾白云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砂砾岩、含砾泥岩。被第四系覆盖。底板埋深 1.00~129.76 米,厚 0~93.44
米,西部、南部埋藏深、厚度大,东部、北部埋藏浅、厚度小。新近系地层与大雀山岩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3)第四系上更新统琚湾组(Q3j): 区内大面积出露,岩性为砂砾石、流砂、砂质粘土,含铁锰质结核,含砾粘土。厚 0~77.52
米,西部较厚,东部较薄。第四系与新近系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8.3.2、构造:
矿区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仅东部小面积出露基岩。基岩出露区构造较简单,层间小揉皱和顺层断裂构造较发育,局部发育近东西向断裂构造。
(2)断裂: 区内断裂构造规模较小,最长者 10 余千米,一般长几千米。以北西、北东向两组为主,伴有北北东向小断裂。
①东西向断裂:该组断裂为横切地层的断裂,主要有 F1、F2 两条断裂。 F1 断裂位于基岩区南部,倾向 5°,倾角 70~85°,宽
2~8
米,由构造角砾岩组成,角砾成分主要为大理岩,其次为各类片岩,呈次棱角~次圆状,胶结较紧密,略具定向,具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蚀变。该断裂出露长度为
200 米,向西进入第四系,向东为窑场及植被掩盖,延伸不清;F2 断裂位于 F1 北约 100 米处,出露长约 80 米,宽 1~2
米,倾向 10°,倾角 50~65°,特征与 F1 相似。
②南北向断裂:该组断裂较发育,主要位于大理岩与片岩的接触部位,为顺层断裂(见图版Ⅲ—7),宽 1~3
米不等,由碎裂岩和构造角砾岩组成,角砾成分以片岩为主,局部以大理岩为主。其产状与地层一致,倾向 260°~290°,倾角
30°~42°。
周庵矿区超基性岩体侵位于区域岩层变形和变质作用之后,即侵位于中元古界朱家山岩群大雀山岩组(Pt2d)上段变质岩层中。在大雀山岩组地层之上,为新生界地层覆盖。超基性岩体为隐伏岩体,深埋于地下,地表未见出露,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界限明显。围岩受到较轻的接触变质作用,控制岩体的断裂构造不明显。岩体埋藏较深,顶界埋深一般 300-400 米,底界埋深一般 750~850 米。总的来看,岩体顶界埋深西部浅(局部最浅 142.47 米),东部深(局部最深 458.63 米),中间略浅。两侧深,在突起带两侧,埋藏深度明显增大,在岩体的边界局部翘起。岩体底界埋深东部深、西部浅(与顶界相反),局部最深为 1028.53 米,最浅处为 337.99 米(为东部岩体边界处)。总体上反映出岩体西部厚、东部薄的特征。
岩体规模较大,长 2450 米,宽:西部 700 米,东部 1500
米,水平投影面积 2.25平方千米。岩体平面形态呈西窄东宽的不规则三角形,岩体轴向北东 40°。北部一般倾向 0°~20°,倾角
0°~10°;在东部(ZK3602~ZK4404 孔)倾向东,倾角约 30°。南部倾向 140°~180°,倾角一般为
0°~20°;在西部呈“岩墙状”(19 线),倾向 140°,倾角达
42°。岩石类型比较单一,根据矿物成分的含量变化、共生组合、蚀变程度,分为二辉辉橄岩、二辉橄榄岩、蚀变二辉橄辉岩及全蚀变岩(次闪石岩、蛇纹岩、绿泥~次闪石、次闪~绿泥石岩)等岩石类型。属二辉辉橄岩~二辉橄榄岩型,以二辉橄榄岩为主。除此之外,在岩体内部常见数量较多的基性脉岩。
其总体地质特征为:岩体侵位于区域变质岩中,呈侵入接触关系,淬火边不明显,与围岩界限清楚,局部有混染现象及硬玉类物质,围岩有角岩化、次闪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滑石化,既有高温接触变质,也有低温矿物构成的接触带。岩体分异作用比较明显,岩石类型属二辉辉橄岩~二辉橄榄岩型,M/F
比值
3.8~5.2,属铁质超基性岩。岩相由内向外呈环带状,未伴生辉长岩相。矿物成分:斜方辉石略大于单斜辉石,不含斜长石。岩体内分布有不穿入围岩的基性脉岩。认为该岩体成因类型属阿拉斯加与阿尔卑斯型之间的过渡类型。岩体形成可能为上地幔拉斑玄武岩浆直接结晶沿造山带构造冷侵位于区域岩层变形和变质作用之后,即岩体是在岩浆源地以原生分离熔融结晶形成,又沿板块俯冲带挤入构造带中的洋壳碎块。
8.4、矿体特征
8.4.1、矿体:
区内铜镍矿化主要集中在岩体的内接触带蚀变壳内,在岩体顶、底板围岩中和岩体内部二辉辉橄岩与二辉橄榄岩两相带的接触部位局部见有矿化。K1
矿(化)带产于岩体顶部蚀变带中,构成“上矿带”; K2 矿(化)带产于岩体底部蚀变带中,构成“下矿带”。K1、K2
矿带产状分别与岩体的顶、底板一致;K3 矿(化)带产于岩体内部蚀变带中。各矿(化)层与围岩均呈渐变过渡关系,无明显界限。
K1-Ⅰ矿体:位于 K1 矿化带中,分布于 19-44
线之间,控制矿体长度约 1820m,宽 80-1060m,呈中间宽两端窄的板状(层状)体,形态不规则。平面上总体展布方向约
40°。矿体埋深291.57- 546.07m,赋存标高为-168.24-
-425.59m。与岩体顶板形态类似,矿体在中部埋藏较浅,形成一近东西向弧形突起带,其两侧埋藏深度明显增大。矿体厚度为
1.06~31.96m,平均厚度 10.97m。矿体中部及东南部厚,东部、北部薄,西部变化大。矿体厚大部位品位一般较高。工业矿体矿量为
2057.17 万 t,镍、铜金属量分别为 86393t、37730t,平均品位分别为 0.42%、0.18%。
K2-Ⅰ矿体:位于 K2 矿化带中,分布于 03-44
线间,控制矿体长度为 1500m,宽 350~1100m,呈中间宽、两端窄的不规则板状体。矿体埋深
456.48-990.87m,赋存标高为-328.77-
K3-Ⅰ矿体:位于岩体内部的二辉辉橄岩于二辉橄榄岩接触带,分布于
19 线上,有 2 个钻孔控制,控制矿体长度为 380m,宽 1600m。矿体埋深
469.56-874.41m,赋存标高为-343.36-
-766.29m,产状较陡,形态呈弧形,产状变化较大,弧顶较缓,两翼较陡。矿体厚度为 10.15~19.38m,平均厚度
16.70m。工业矿体合计矿石量为 66.87 万 t,镍、铜金属量分别为 2073t、201t,平均品位分别为
0.31%、0.03%。
8.4.2、矿石质量:矿石自然类型为浸染状矿石;工业类型为超基性岩含镍(铂钯)硫化物矿石。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方黄铜矿、马基诺矿等。脉石矿物有蛇纹石、次闪石、绿泥石、橄榄石、角闪石、辉石、方解石等。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晶、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他形晶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细脉、网脉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以浸染状构造和斑杂状构造为主,局部见有致密块状构造和细脉浸染状构造。矿石中主要有益元素有:Ni、Cu、Co、Pt、Pd、Au、Ag、Os、Ir、Ru、Rh、Cr2O3、S
等,其中 Co、Pt、Pd、Au、Ag 可综合回收利用,有害元素:P 为 0.002-0.022%;As 为
0.0002-0.0003%,含量较低,对矿石加工选冶无影响。 矿石品位较低,主导矿种镍品位一般为
0.2-0.4%,矿石品级为贫矿石级。
8.5、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选矿试验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完成,试验规模为小型试验室试验,建议工艺流程为一粗二扫四精混合浮选,工艺指标及条件为:
磨矿细度:-0.074mm 88.05%; 浮选时间:每次粗、扫选各 5 分钟,每次精选各 7 分钟; 药剂用量:硫酸铜为
200g/t,SC 为 100g/t,TNF 为 84g/t; 连续磨矿浮选工艺闭路试验分选指标:精矿镍、铜品位分别为 7.14%和
3.20%,镍、铜回收率分别为 64.77%和 72.46%;精矿中伴生的 Co、Au、Ag、Pt、Pd 品位分别为
0.27%、2.13g/t、25.01g/t、2.99g/t、2.71g/t,回收率分别为
37.35%、75.77%、16.74%、74.45%和 67.48%。
8.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概况
矿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裂隙水和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松散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新近系松散沉积物的孔隙内,其分布规律主要与地层孔隙发育程度有关,并受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赋存于碳酸盐岩溶蚀孔洞和裂隙内,其发育规律与与溶蚀程度、裂隙发育特征有关。矿区内地下水的水量随地质构造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变化,水质良好,矿区内施工了
9个抽水试验孔,概略估算出单孔涌水量
12001.28t/d。矿体顶底板均为隔水性较好的岩层。总体来说,本区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根据工程地质实测数据,矿体及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稳定,抗压、抗拉、抗剪强度均较高,物理力学性质稳定,工程地质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矿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矿区内地下平缓,地层稳定,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矿区地质环境良好。
9、矿山开发利用现状
10、评估实施过程
10.1、接受委托阶段:2014 年 9 月 15
日,内蒙古兴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周庵铜镍矿采矿权评估,委托人向本公司阐明本次评估的目的、评估基准日等有关事宜,并将相关资料提交本公司。
10.2、尽职调查阶段:2014 年 9 月 16 日~9 月 18
日,我公司评估人员李俊才(矿业权评估师、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等在唐河时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的陪同下,对周庵铜镍矿进行现场勘察,同时进行产权验证和查阅有关材料,征询、了解、核实矿床地质勘查、矿山建设和生产经营等基本情况,指导企业准备评估有关资料,实地考察矿山的建设情况,现场收集、核实与评估有关的地质、设计、财务资料等;对矿区范围内有无矿业权纠纷进行了核实,调查矿产品销售价格。
10.3、评定估算阶段:2014 年 9 月 19 日至 2014 年 9 月 24
日,依据委托方提供和评估人员收集的评估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确定评估方法,完成评定估算,形成评估报告初稿,进行公司内部三级审查,与委托方交换意见,并对评估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
10.4、提交报告阶段:在评估报告经过严格审查及修改后,2014 年 9 月 25
日,打印、装订评估报告及其附件,向委托方提交正式的评估报告书。
11、评估方法
根据《矿业权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并参照《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鉴于周庵铜镍矿为建设矿山,经济技术资料较齐全,具备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的适用条件。因此,本项目评估确定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
12.1、评估指标和参数选取依据:
(1)本项目评估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是以《河南省唐河县周庵矿区铜镍矿勘探报告》及其评审备案证明备案的资源储量为基础;
12.2、备案保有资源储量
12.3、动用资源储量:
矿山正在建设中,没有动用资源储量。
12.4、本次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
本项目评估,(331)、(332)按基础储量全部参与评估计算,(333)根据《铜镍矿方案设计》取可信度系数 0.6
折算后参与评估计算。则:评估利用资源储量=2096.89+2540.53+5117.48×0.6=7707.91(万吨)
(矿石量)
12.5、采矿、选矿方案及其技术指标
根据《铜镍矿方案设计》,矿山地下开采,竖井开拓,中深孔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和房柱采矿嗣后充填采矿法。采矿综合回采率
84.2%,综合矿石贫化率
7%。矿山设计工艺流程为:三段一闭路破碎流程、二段连续磨矿流程、一粗二扫四精混合浮选流程。选矿工艺技术指标为:精矿产率为
3.77%,精矿镍、铜品位分别为 7.10%和 3.195%,镍、铜回收率分别为 64.00%和 72.00%。精矿中伴生的
Co、Au、Ag、Pt、Pd 品位分别为 0.27%、2.13g/t、25.01g/t、2.99g/t、2.71g/t,回收率分别为
37.35%、75.77%、16.74%、74.45%和 67.48%。
12.6、可采储量
根据《铜镍矿方案设计》,周庵铜镍矿没有设计损失量,本项目评估也不考虑设计损失量。则:可采储量=(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设计损失量)×采矿回采率=(7707.91-0)×84.2%=6490.06(万吨)
12.7、产品方案: 根据《铜镍矿方案设计》,本项目确定评估采用的产品方案为铜镍混合精矿。
12.8、生产规模及矿山服务年限
周庵铜镍矿《采矿许可证》证载生产规模及设计生产规模均为 330 万吨/年。本项目评估据此确定生产规模为 330 万吨/年(其中:达产期
4 个月,达产期生产能力为设计的 85%)。矿山服务年限根据公式计算为 21.20 年。其中:建设期 3 年,自 2014 年
9月-2017 年 8 月;达产期 4 个月,自 2017 年 9 月~12 月;生产期 20 年 10 个月,自 2018
年~2038 年 10 月。
12.9、销售收入:
年销售收入=∑(年产品产量×产品销售价格)
12.9.1、产品产量
产品方案为铜镍混合精矿,正常生产年采出矿石量 330 万吨。年精矿金属产量=原矿产量×平均品位×(1-矿石贫化率)×选矿回收率;年精矿
Ni 金属产量=330 万吨×0.34%× (1-7%)×64.00%=6616.37 吨;年精矿 Cu 金属产量=330
万吨×0.12%× (1-7%)×72.00%=2714.73 吨;年精矿 Co 金属产量=330 万吨×0.01%×
(1-7%)×37.35%=116.84 吨;年精矿 Au 金属产量=330 万吨×0.09g/t×
(1-7%)×75.77%=220.06 千克;年精矿 Ag 金属产量=330 万吨×3.13g/t×
(1-7%)×16.74%=1608.53 千克;年精矿 Pt 金属产量=330 万吨×0.14g/t×
(1-7%)×74.45%=327.28 千克;年精矿 Pd 金属产量=330 万吨×0.12g/t×
(1-7%)×67.48%=253.14 千克
12.9.2、产品销售价格
本项目销售价格评估按 2009 年 9 月~2014 年 8 月 5
年平均市场价格确定。根据评估人员收集的网上资料和计价系数,确定销售价格如下。
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