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盗矿战争:内蒙哈达门金矿
(2014-07-01 11:36:27)
标签:
鑫达黄金偷盗金矿矿业开发财经 |
分类: 纹石论矿 |
国有黄金矿区盗矿为何屡禁不止
来源:中国黄金网
用内蒙古包头鑫达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保卫部部长王晓峰的话说,与盗矿分子打交道,就像一场场“猫和老鼠的游戏”。“在我们进矿区的路上,就有盯车放哨的人向山上的盗矿人员通风报信。等我们上去时,他们大多已经躲藏起来。”王晓峰对《中国黄金报》记者说。
2014年5月8日,在带队巡查阿贵沟回来的路上,王晓峰和护矿队员碰到了两个骑摩托的人。“见到我们,他们扭头就跑。我们在确定他们是盗矿人员后,在附近发现了近百吨矿石。”他说。
内蒙古包头鑫达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所在的包头市九原区哈达门地区,蕴藏着较为丰富的黄金资源,1986年开始进行黄金生产。而哈达门金矿区早在2011年便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国家首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装勘查区之一。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丰富的黄金资源令当地很多人垂涎三尺,都想分一杯羹。据包头鑫达公司董事长关士良介绍,由于盗矿,公司每天损失的金矿石在500吨左右。“损失金矿石是一方面,关键是盗矿者造成了矿区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资源的大量浪费。”他说。同时,盗矿人员进入公司上部已封闭的废弃坑道,破坏通风设施,给井下生产造成安全隐患,而且盗矿人员自身的安全也没有保障,时有人身伤亡事故发生。
目前,包头鑫达公司金矿石日处理量已达3000吨,将来计划达到4500吨。“对一家资源型企业来说,没有资源便无从发展,面对资源大量矿石被盗采,我们必须出重拳治理。”关士良说。与此同时,王晓峰也袒露了他们的无奈:“由于我们没有执法权,要想彻底遏制盗矿现象发生,必须由政府相关部门出头,才能形成长效联动机制。”
背后的“老板”在哪里?
简陋的几顶帐篷,里面是脏乱不堪的床铺和盗矿人员简单的生活用品。当记者到达盗矿的“重灾区”火烧沟时,盗矿人员早已逃走。他们可能正站在不远处的山头上观望。鑫达公司副总经理李德佩说:“我们对他们也无可奈何。他们多数是外来打工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为谁干活。”
李德佩的话被准备送往派出所的几名外来务工者证实。来自陕西的吴树峰(化名)告诉记者,他们只和同乡的另一位姓崔的人联络:“他负责发放工资和提供食宿,但他不是老板,背后的老板我们一次也没见过。”据吴树峰介绍,他负责出矿、捡矿石,按件计工资,月收入大约四五千元,与他一起工作的人一共有四五个,而晚上放炮的人他们也没见过。“没办法,家里负担重,小孩要上学,我只能出来干苦力。”他说。
当问到在放炮后工人进入矿硐前是否有相关仪器确认安全时,吴树峰笑笑说:“哪有这么讲究。”根据国家规定,在出矿人员进入矿硐前必须进行通风,并确认是否有安全隐患。在这里,相关规定成了一纸空文。这对盗矿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据鑫达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在这些地方,电话不能接收到信号,一旦出现事故,工人无法和外界联络。同时,由于不知道幕后的老板是谁,他们也无法维权。
这些幕后老板是谁?他们真的有那么神秘吗?
据当地一位知情人士说,这些盗矿者的幕后老板其实就是当地一些有背景、有势力的人。李德佩说,要打击盗矿,只抓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不起什么作用。据了解,自2014年3月份集中打击盗矿以来,鑫达公司从矿权范围的东西两边同时收拢排查,先后在酸枣沟、石门沟等多个区域发现盗矿硐口100多个,并对盗矿现场进行了影像资料采集和现场专项清理,收缴盗采矿石2000多吨。一次次打击,一次次遣散盗矿人员,但如果不从根本上整治幕后老板,治理只能起到一时的震慑作用,死灰随时可能复燃。
谁来管?
当记者见到李德佩时,他正在鑫达公司保卫部整理盗矿证据,并打算把这些证据上交包头市相关部门。“我们实在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治理盗矿,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实际上,盗矿在鑫达矿区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从爆破到出矿,再到销售和冶炼加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从记者到达的火烧沟向对面山顶望去,被盗矿的地方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植被已被推土机铲平。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工人的生活区域位于山沟里,一旦发生泥石流,后果不堪设想。“不管是林业部门还是安监部门、环保部门,只要一个部门出面下大力气整治,就能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除了盗矿的硐口会破坏生态环境外,盗矿者的黄金冶炼小作坊,更是对环境造成了更为严重的破坏,严重污染了地下水资源。”李德佩说。
记者了解的情况是:当鑫达公司把盗矿人员移交给当地公安部门后,这些人员很快被放走,一切如常。鑫达公司所在地包头市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乡级行政单位)派出所所长说,他们对盗矿的打击力度其实是很大的,但是,这些盗矿人员并不知道他们的老板是谁,“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放掉”。但当问到是谁缴纳罚款、是否是幕后老板时,他并没有明确告诉记者。
九原区财政局代表九原区政府持有鑫达公司18%的股份。该局韩姓局长认为,发生盗矿的主要原因是利益驱使,同时与当地居民法律意识淡薄有很大关系。“他们通常认为,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发现了黄金,当然应该属于他们。这种看法当然是错误的,我们首先要加强法制教育。”韩局长说。
韩局长也认为,盗矿显然是违法行为,应该加大力度打击。“但我们也有自己的苦衷,作为县级政府,维稳的压力相当大,特别是在民族地区,更要倍加谨慎。”韩局长说,鑫达公司对九原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很大,要为公司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如果盗矿猖獗而得不到有效治理,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
利益纠缠
上任不久的关士良显然要和盗矿者“死磕”到底。2014年3月31日才上任的保卫部部长王晓峰也打算掀起一场打击盗矿的“飓风行动”。“我来到鑫达公司的当天晚上7点多赶到矿点,山上的盗矿硐密密麻麻,令人触目惊心。不管是历史遗留问题,还是最近发生的,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进行打击。”王晓峰说。
实际上,鑫达公司的盗矿现象并不是现在才发生的,但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得到有效治理,随着鑫达公司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治理盗矿已势在必行。显然,断别人财路的事不好做。王晓峰坦言,他曾多次接到威胁短信。“你刚来的吧,你这样整干不长。”但他对记者说,盗矿者有了饭碗,鑫达公司上上下下就没有了饭碗。
一场利益之争暗流涌动。只是一方是非法的,而另一方则是光明正大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王晓峰的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说,他刚发现的一个盗矿点矿脉非常窄,且品位很高。在鑫达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一条窄窄的高品位矿脉显然如大海捞针,即便是专业地勘人员,也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发现,何况是一般的盗矿者。
对于是否有内部人员勾结盗矿者,公司一位人员给出了肯定答案。“每次打击盗矿行动我都不向其他人说明目的地,就是为了不让公司内部人员通风报信,一旦发现有内外勾结的现象,我们将坚决清除。”王晓峰说。
打击盗矿显然不是一家公司力所能及的事情,还需要政府出头。但是正如一位公司人员所说,盗矿本来是非法的,但每次公安部门在抓获外来盗矿者后均释放,而不再追究幕后操纵者,这显然存在可疑之处。
据记者了解,国家对盗矿的态度是明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规定,单位和个人进入他人依法设立的国有矿山企业和其他矿山企业矿区范围内采矿的,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