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赣州稀土矿业公司采矿权价值涉嫌低估

(2013-11-17 21:10:47)
标签:

赣州稀土

矿权评估

借壳上市

矿产资源

财经

分类: 矿业经济

赣州稀土矿业公司采矿权价值涉嫌低估

刘继顺

2013-11-17

 

2013年11月4日,威华股份发布《广东威华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公告,以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赣州稀土集团公司全部资产,交易价格为758,484.41万元。


公告一出,威华股份一字连续涨停,而此前传闻赣州稀土借壳的昌九生化则连续跌停。
中国证券报记者刘兴龙11月15日发表了“威华股份“入赘”赣州稀土,五昼夜定姻缘”文章,让我们得知了赣州稀土选壳决策过程。在此,就赣州稀土集团所拥有的矿权资产价值,做些评估分析。


一、赣州稀土集团43宗采矿权资产价值涉嫌低估

     根据北京天健兴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的《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项目资产评估说明》,整合后的43宗采矿权(原87宗采矿权)作价58.8亿元。

      研读《说明》后发现,仅列举的4宗采矿权,其中有3宗采矿权价值评估时,未列入全部保有可浸出稀土氧化物储量(SRE2O3):足洞91吨,窑下32.5吨,柯树塘10047.5吨。

     《说明》给出的原因是:这部分储量尚未列入上缴国家的采矿权价款内,本着谨慎性原则,故未纳入资产评估范围,涉及至少低于评估价1.2亿元。

     其它40宗采矿权,有否同样未纳入资产评估的未列入上缴国家的采矿权价款的SRE2O3储量,从而少计评估价的情形存在呢?

 

二、细坑稀土矿未纳入采矿权资产评估

 

赣州稀土旗下的赣州虔力稀土新能源有限公司拥有细坑稀土矿采矿权证。

 

《说明》称:赣州虔力稀土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1 年 12 月,注册资本为贰仟伍佰万圆整。2012 年 10 月 29 日,根据私企(2012)第 2533 号文件,赣州稀土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虔力稀土100%股权转让给赣州稀土矿业,并于 2012 年 10
月 29 日在赣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变更登记。
2012 年 11 月 20 日,按照公司章程及董事会决议,虔力稀土公司的注册资本由 10,000.00 万元减少至 2,500 万元,本次减资已由赣州中浩会计师事务所有。

《说明》称其账面资产2687.4万元,评估价没有细说,很有可能未包括细坑稀土矿采矿证的资产价值。

 

三、赣州稀土资源找矿前景,在价值评估中未予充分体现

赣州境内的稀土资源,在国家宏观政策主导下,由赣州稀土公司垄断经营。原80多个稀土采矿证之间及其外围尚存在大量可浸取的稀土资源,未来增储空间广阔。而且,此类稀土矿勘查成本极低,勘查效益最佳。

 

四、赣州稀土公司垄断特许经营,价值评估未予体现

国土资源部网站2012年9月13日对外发布《稀土探矿权名单》和《稀土采矿权名单》,全国稀土探矿权仅 10宗;采矿权从 113 宗削减至 67宗,而江西省独揽45宗采矿证。江西省45宗采矿证,除万安江钨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拥有 1 宗外,其余全部被赣州稀土矿业所独揽(共 44 宗,包括旗下赣州虔力稀土新能源有限公司宗1 张),垄断经营地位毋庸置疑。

 

五、垄断经营理应体现全民所有

赣州稀土集团上市,最佳的归宿,应是IPO独立上市。

 

六、赣州稀土集团公司宏愿

据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网站介绍:公司前身为赣州稀土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2011年12月更名为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3月30日,赣州稀土集团举行了正式的揭牌、挂牌仪式。这表明国家已明确了组建国家大型稀土集团的“1+4”构架,与包钢稀土、中国铝业、五矿集团、广晟有色一起,纳入国家大型稀土企业集团整合主体。

集团注册资金5亿元,现有资产总额达到23亿元,净资产12亿元,资源价值数百亿元。拥有9个国有股东,6家全资子公司,2家控股企业,初步构建了集开采、加工、贸易、研发应用于一体的产业链,成为全国稀土行业的龙头企业、南方稀土第一大资源平台。
目前已初步实现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双环节、全覆盖”,即赣州市内稀土资源100%集中在赣州稀土集团,冶炼分离产业集中度正在向80%迈进,已经成为具有完整产业链功能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
重点发展:稀土磁性材料及永磁电机;稀土发光材料、新能源及应用元器件;稀土功能陶瓷、催化抛光等新材料及应用;稀土储氢材料、各种动力电池及储氢系统等应用;矿山的绿色提取、高效清洁、超高纯分离和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

 

力争用3年(到2015年)左右的时间,将赣州市稀土产业打造成为集资源开采、加工、应用于一体的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以赣州稀土集团为主体,打造特大型的、覆盖全产业链的中国南方稀土大型企业集团。到2020年,稀土产业主营业务力争实现2000亿元,把赣州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稀土产业基地、稀土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和南方离子型稀土战略资源储备基地。

 

附:

 

 

北京天健兴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项目资产评估说明

摘要


第一部分 关于资产评估说明使用范围的声明

第二部分关于进行资产评估有关事项的说明:委托方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估单位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

第三部分评估对象与评估范围及资产核实情况说明:评估对象为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的股东全部权益;评估范围为赣州稀土矿业于评估基准日全部资产及负债;评估基准日经审计后总资产账面值为 292,513.31 万元,总负债为 170,517.93 万元,净资产为 121,995.38 万元;委托评估房产、采矿权和车辆的产权。

 

第四部分 资产基础法评估技术说明

一、流动资产评估说明:评估基准日(2013 年 7 月 31 日)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和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货币资金评估值为 551,748,283.56 元;应收账款评估值414,559,704.30;预付账款面值为 8,731,940.02 元;应收股利账面价值为 6,139,403.19 万元;其他应收账款评估价值为 8,835,110.39 元;存货的评估值为675,421,098.21;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评估值为 0 元;其他流动资产评估值为 142,530,662.84 元(未抵扣的增值税和预交的企业所得税);流动资产评估结果:账面价值为 1,698,280,617.87 元,评估值为 1,807,966,202.51 元,评估增值 109,685,584.64 元,增值率为 6.46%。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评估
包括拥有控制权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参股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 1.58亿元。长期投资单位共 8 家,其中赣州稀土矿业控股子公司为 4 家。长期股权投资的评估价值为 10.04亿元,评估增值额为8.46亿,增值率为 535.05 %。本评估结果未考虑控股权溢价因素。

                                                       
序号    单位名称           投资日期  持股  注册资金  账面价值     
  赣州稀土龙南冶炼分离公司2012-07  100.00  1亿元       1亿元
  赣州稀土龙南矿业工程公司2012-07  100.00   50万元    50万元
  赣州虔力稀土新能源公司  2012-12  100.00 2500万元  2687.4万元
  赣州稀土研究设计院公司  2011-03   51.00  500万元    51.0万元
  赣州科源稀土资开公司    2007-10   50.00  200万元197.15万元
  龙南新源瓷土综合公司    2012-01   40.00  100万元 30.85万元
  江西广晟稀土有限公司    2010-08  15.00    3亿元   1800元元
  江西金力永磁科技公司    2009-02   9.00 1.1111亿元 1000万元
     合       计                                       1.58亿元

三、投资性房地产评估说明:奥林神大厦账面原值1,581,213.47元,账面净值1,362,141.79元,评估值在房屋建筑物—奥林神大厦的评估值中体现,本次投资性房地产评估为 0。

四、房屋建筑类固定资产评估说明:纳入本次评估范围的建构筑物类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及构筑(4项),账面原值1204.320908万元,账面净值692.300277万元。

五、设备类固定资产评估说明:列入本次评估范围的设备类资产包括运输车辆及电子设备。账面原值812.767437万元,账面净值237.406755万元。

六、在建工程评估说明:赣州稀土矿业的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生态恢复治理项目及安远、龙南、寻乌和定南四个分公司的仓储中心的建设工程,账面价值 2291.364630万元,评估值为 2356.200547万元。

七、无形资产—矿业权评估说明
(一)评估对象与范围:本次纳入评估范围的采矿权共计 43 个,账面价值为 9.77869247亿元,评估值为 58.82677198亿元。
序号 采矿权  年限 矿石量万吨 TR2O3吨  SR2O3吨   账面价值元 评估价值元
 足洞稀土矿 4.0  2456.52  25652.00 18197.00 61510000.00  796131752.99
  东江稀土矿 1.0   10.28    126.00    86.00   368900.00     771109.09
  临塘稀土矿 2.4   15.93    137.00    96.00   419800.00     763299.69
  富坑稀土矿 3.6   71.84    412.00    304.00  1819300.00   2414321.86
 5开子岽稀土矿 7.5  486.56   4702.00  3560.00 17374300.00  133506907.13
 6来水坑稀土矿 5.5  598.22   4034.00  2806.00 10532100.00   88011326.56
 7内头坑稀土矿 1.5  146.92   1040.00   724.00  3869600.00    5465859.41
 8甲子背稀土矿16.2 2407.37  20995.00 15532.00 74462700.00  543619681.56
 9三丘田稀土矿 6.5  929.26   7583.00  5320.00 22698100.00  187150885.44
10座加形稀土矿 5.9  543.00   4225.00  2932.00 11703800.00  102478795.87
11长坑尾稀土矿10.7 1455.35  12273.00  8629.00 58794200.00  335253215.10
12木子山稀土矿20.6 2911.46  26552.00 19383.00 87075300.00  612970095.98
13大坑稀土矿  10.8 2029.61  14162.00  9364.00 41728400.00  338353383.63
14白水寨稀土矿 5.8  105.57   1537.00  1238.00  8926400.00   53198356.13
15涂屋一矿稀土13.8  897.65   9044.00  6621.00 34256600.00  243361817.64
16涂屋二矿稀土 6.7  456.27   4310.00  3129.00 14794700.00  145237861.49
17古田稀土矿   3.7   75.61    795.00   583.00  5130700.00    4649498.25
18铜锣窝稀土矿 4.6  110.17   1015.00   737.00  4854200.00   24475694.55
19牛皮碛稀土矿 1.3   39.05    332.00   208.00  4465200.00    1789196.36
20车头稀土矿   1.0   12.12    129.00    92.80  1065,300.00    821490.89
21蔡坊岗下稀土 4.2  207.23   1864.00  1311.00  42124100.00   46652349.22
22赤岗稀土矿   7.5  528.79   5133.00  3537.00 20169700.00  151406231.51
23窑下稀土矿  16.1 1278.46   5870.15  7679.00 51325500.00  267619442.59
24虎山稀土矿  15.7 1269.71  10066.00  7582.00 41428,900.00  249210812.78
25桐木稀土矿   1.6   31.86    372.00   215.00   1621700.00    2022496.46
26油坑稀土矿   1.0   19.88    158.00   116.00   783400.00      922267.72
27安西稀土矿   2.7   29.00    261.00   183.00  1743500.00    1457819.39
28烂泥坑稀土矿 8.2 1278.22  11170.00  6515.00 38277700.00  304599308.09
29柯树塘稀土矿23.7 3906.75  45342.00 36041.00 96630400.00  499493333.31
30双茶亭稀土矿 3.6 1495.97  16107.00 12878.00 44487900.00   16395936.54
31南桥下廖稀土11.5  148.40   2945.00  2107.00 12983400.00   91010820.63
32上甲园墩背稀1.6    23.24    255.00   220.00   740000.00   1644,378.63
33黄陂稀土矿  6.8   553.48   4569.00  3326.00 11657500.00  144871449.11
34大沽稀土矿  2.4    69.56    583.00   389.00  6920000.00    2897489.77
35阳埠稀土矿  1.0    39.90    250.00   149.00  1262600.00    1079785.80
36吉埠稀土矿  1.0    20.34    166.00    98.00  1012100.00      794816.50
37田村稀土矿  1.0     6.35     65.00    36.00   551500.00      285354.44
38大埠稀土矿  2.0    76.24    470.00   334.00  4059700.00    2559100.00
39韩坊稀土矿  1.6    40.05    379.00   272.00  1818300.00    2028326.61
40大田稀土矿  1.7    57.39    412.00   269.00  1184900.00    2187315.13
41湖新稀土矿  1.0     7.10     66.00    41.00   333700.00     328635.10
42长城稀土矿  5.8   376.76   3759.00  2690.00 15613,200.00  97333758.28  
43玉坑稀土矿 12.7  1482.37  16506.00 11859.00 69555900.00  375451421.27
44 整合前缴纳的采矿权价款                      45734047.08      0
               合计                            977869247.08 5882677198.50
本次评估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和收益收入法,折现率取 10.85%。纳入本次评估范围的采矿权共计 43 个,账面价值 977,869,247.08 元,评估值5882677198.50元,评估增值 4,904,807,951.42 元。

(二)评估结果分析
1、案例一: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窑下采矿权(含原瓦下、窑下和坑坳稀土矿3个采矿权),矿区面积:6.195 平方公里,窑下采矿权评估价值为 26761.94 万元。采矿权有偿处置评估结果为 5132.55 万元,该价款已在应付账款中挂账。
   窑下稀土矿位于江西省信丰县城北东 81°方位直距约 22km 处,信丰县新田镇。 地理坐标: 东经115°08′24″-115°10′42″,北纬25°27′06″-25°28′38″。面积 6.1948km2。矿区处于丘陵地带,沟谷发育,海拔标高一般在 250-380m,相对高差多在50-100m 之间,最高海拔标高位于矿区内东北角山顶为 420.4m,最低海拔标高位于矿区南侧溪沟为 232.90m,总体表现为北高南低。
    以往地质评述:区内先后完成了 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重砂测量、金属量测量、分散流测量、重力测量、遥感,完成 1/10 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及 1/5 万航空遥感及放射性测量、1/5 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以不同矿种为目的普查找矿工作。自70 年代龙南足洞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后,多以群众性自发找矿开矿为目的。2003 年受江西省赣州南方稀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对瓦下、窑下和东坑坳稀土矿开展了地质普查工作, 4 月提交了《江西省信丰县稀土公司瓦下稀土矿储量地质报告》、《江西省信丰县稀土公司窑下稀土矿储量地质报告》和《江西省信丰县稀土公司东坑坳稀土矿储量地质报告》。2011 年 3 月,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委托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对窑下稀土矿(整合)预划定矿区范围开展了资源储量核实,2012 年 1 月编制了《江西省信丰县新田矿区窑下稀土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12 年 9 月17 日由江西省金林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限公司以赣金林储审字[2012]120 号文予以评审,2012 年 9 月 21 日,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以赣国土资储备字[2012]50 号文对该核实报告进行了矿产资源储量备案。2012 年,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受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委托,对矿区内资源储量进行了核实,于 2013 年 2 月编制并提交了《江西省信丰县新田矿区窑下稀土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12 年)》,2013 年 5 月 28日由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以国土资矿评储字[2013]93 号文予以评审,2013 年 7 月 3 日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储备字[2013]165 号予以备案。
    矿区地层:第四纪联圩组(Q4)沿沟谷凹陷等低洼处分布,主要为亚砂土、亚粘土及砂砾层。寒武系下统牛角河组下段(∈1n1)出露于矿区的南东侧,为薄层状含炭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变余粉砂岩等,接触带发育角岩化热液蚀变,蚀变带接触界线不很清楚,呈渐变过渡关系,蚀变带宽 550-1150m。
    矿区构造:主要发育一组 SN-NNE 向韧性剪切带,局部为强置换劈(片)理,岩体内发育叶理、线理组构。断裂构造不发育,只有少量规模小、延伸不长的硅化破碎带出露,硅化破碎带呈不规则条带状或团块状分布,有的表现为充填后期石英脉,花岗岩内微细裂隙发育,与稀土矿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岩浆岩:除北侧边缘见燕山中期侵入岩外,其它主要见大面积分布的加里东晚期侵入岩。 ①加里东晚期侵入岩(γ33)分布于区内中部及北部大部分地方,南东部侵入于震旦纪老虎塘组、寒武纪牛角河组浅变质地层,侵入接触界线呈弯曲状,接触面外倾。片理、劈理平行侵入接触面,侵入体岩石中长石斑晶常定向排列构成倾斜面理。该侵入岩体是矿区的成矿母岩,在其发育的风化壳内形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灰白色粗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结构,基质为粗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10-30%),成份以钾长石为主,少量石英。钾长石斑晶呈半自形板状,具卡氏双晶,为微斜条纹长石;基质成份主要为石英(20-25%)、斜长石(30-35%)、钾长石(20-30%)、黑云母(5-10%),片径一般 2-5mm,少数5-8。石英呈它形粒状,粒径一般2-8mm,常聚晶分布;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An:23-26 号属更长石;钾长石呈它形—半自形板状;黑云母呈半自形片状,少数呈弯曲片状,多色性显著。岩石副矿物组合较简单,为磁铁矿—钛铁矿—锆石型,种类少,但总量较高,锆石和挥发份矿物电气石含量偏高,锆石晶形较单一,由柱体和锥体组成,颜色以淡黄为主,颗粒细小,长、短之比为 2±,极少部份晶体呈细长柱状,晶面具细小的溶蚀沟纹,多含气液包体。里特曼指数 δ为1.77<3.3,岩石为钙碱系列 Al2O3>K2O+Na2O+CaO,属铝过饱和类型,A/NKC值 1.5>1.1。在 A—C—F 图解中,落入S型花岗岩区。分异指数 DI=72.49,固结指数 SI=11.37,n/k 为 0.53 指示岩石低钠高钾的特点。亲石元素 Ba、Rb、Li、Nb 偏高,Sr 偏低,Zr、Cs 与维氏值相当。稀土元素总量343.59μg/g,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分配曲线图为一向右倾斜的折线,δEu 值为0.64,显示铕具弱的负异常。侵入时代志留纪。围岩内发育一组平行接触面的韧性变形或挤压破碎带,局部为强置换劈(片)理,外接触带具有较强的的角岩化热液蚀变。岩体内发育叶理、线理组构,侵入体具有区域挤压背景下的主动定位的特征。 ②燕山中期侵入岩(γ52)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缘,呈岩株或岩瘤状小面积出露,与加里东期侵入岩(γ33)呈侵入接触关系,主要岩性有中细粒含斑黑云母钾长花岗岩,细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含斑黑云母钾长花岗岩浅肉红色,似斑状结构,基质为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为微斜长石(64%)、石英(25%)、黑云母(5%)。钾长石为微斜长石,格子双晶清晰,呈他形晶为主,少半自形晶。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An 23,在与钾长石接触处靠斜长石一边有少量蠕石英形成。石英呈他形粒粒状,常聚晶分布。黑云母呈它形一半自形片状,多色性显著。副矿物种类较多及含量变化较小,为锆石—独居石—石榴石型。细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浅肉红色,似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为钾长石(37-45%)、斜长石(22-25%)、石英(20-22%)、黑云母(1-2%)。钾长石为微斜长石,格子双晶清晰,呈他形晶为主,少量半自形晶。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An 25-27,在与钾长石接触处靠斜长石一边有少量蠕石英形成。石英呈它形粒状,稍具波状消光,均匀分布于长石粒间,晶体内常有一些气液小包体。黑云母呈片状,含量较少,多色性显著。副矿物种类及含量较少,为锆石—磁铁矿—石榴石型。与中细粒含斑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呈渐变过渡关系。
    矿床地质特征:稀土矿体赋存于加东期粗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因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含量高,在区内特有的丘陵地形地貌条件,加上赣南地区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经过长期的风化淋积作用下,形成该地区特有的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风化壳水平分布特征:矿区地貌属丘陵地形,山脊总体呈北东—南西分布。山体北东高南西低,沟谷纵横发育。矿区内最高海拔标高为 420.4m,最低海拔标高为 243.3m,相对高差多数在 50-100m 之间,风化壳一般分布在 245-385m 标高区间。由于风化堆积作用大于剥蚀作用,造成山形多呈不规则的浑圆状或馍头状外貌,保存了比较完好的风化壳。在加东期粗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上部基本上都分布着风化层,风化壳平面形态呈面型似层状分布,矿区内风化壳总面积为 3.36Km2。根据山体被沟谷的切割、冲沟和第四纪沉积物的自然分隔情况,将区内山体划分为 8 个自然地块。区内Ⅵ、Ⅶ、Ⅳ地块风化壳面积较大,最大为Ⅵ号地块达 0.7530Km2;Ⅱ、Ⅷ地块风化壳面积较小,最小为Ⅱ号地块为 0.1437Km2。风化层最厚达 20.20m,最薄为 1m,平均厚度较大,普遍达 8-10m,其中平均厚度最大的Ⅷ号地块达 11.47m,最薄的为Ⅴ号矿块为 5.88m;风化层底板坡度相对较小,总体风化壳底板坡度在5-25°,基岩裸露率较低,只在Ⅱ号、Ⅳ号地块内局部见小面积基岩裸露,占风化壳总面积的 10%以内。风化壳的垂直分带结构、构造及物质成分:在加东期粗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上部基本上都保存了比较完好的风化壳。由于风化作用强弱不均及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显示出风化岩石的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在垂直剖面上存在差异,自上而下划分为:表土层、全风化层、半风化层。
    表土层:一般厚约 0.5—2.0m。上部缺失或有很薄的腐植土,腐植土呈灰黑色,结构松散,见有植物根系,由亚粘土、亚砂土及腐植质组成,厚 0.0-0.5m不等;腐植土以下为褐红色粘土层,主要由褐红色粘土及少量石英砂粒组成,偶见有花岗岩和石英岩的碎块,厚约 0.0-1.5m。表土层的变化一般是山脊、山腰薄,厚 0.5-2.0m,山脚厚 1-4m,个别达到 4m 以上。该层 TRE2O3 品位在 0.081-0.082%之间,基本上可以认为非矿盖层。
    全风化层:一般厚 4.0—12.0m,呈褐红色、褐黄色,质地较均一,结构松散,大部分造岩矿物解体,长石被绢云母交代,部分斑晶保留板状、柱状形态,大小呈现 2×5cm,多数已被高岭土所取代,呈土状产出,手搓具滑感;石英颗粒较粗,他形粒状,无色,多介于 2-8mm,少数 10mm,黑云母多析出铁质产生退色化,部分已蚀变为白云母片。微裂隙甚为发育,裂隙中往往被粘土矿物充填。该层具有在山头、山腰厚度大,山脚薄的特点,与表土层界线清楚。TRE2O3 品位一般变化在 0.02-0.14%之间,稀土矿体主要赋存于该层位的中上部。
    半风化层:一般厚 0.5—6.0m,绝大部分洛阳铲揭露到此层位,从一些天然或人工陡坎中也能清楚见到的厚度一般有 1-6m,其颜色、结构构造特征与原岩差别不大,质地较松散到稍成块,长石多呈碎粒状,小碎块状,部分手搓成粉末状,局部亦发育高岭土化,往下部长石碎块逐渐增多,岩石中裂隙宽 1mm 不等,且多为铁质充填,该层底部未风化的原岩碎块逐渐增多,上部与全风化层,下部与微风化层(基岩)界线均不太清楚,均呈渐变过渡关系。在此层对 1m 以上厚的半风化层进行了分层采样,多数样品测试结果 TRE2O3 为低于边界品位,少部分在边界品位以上或达到工业品位,一般情况到此层位稀土品位明显降低,越是往下品位渐低至低于边界品位。上述各层没有截然界线,皆呈渐变过渡关系。
     矿体赋存层位:  区内稀土矿体主要产布于花岗岩全风化层中,矿体形态简单,受地形产状控制,分布于海拔 240-385m 之间,呈面型分布,平面上多呈阔叶状随地形而变化。单个矿体形态略为复杂,多呈不规则多边形及梅花状,山包呈椭圆状;剖面上呈似层状随地形波浪起伏,厚薄不一。矿体厚度一般 2-16m,平均厚 6.89m,厚度一般山顶较厚,山脊次之,山坡两翼及坡脚矿体厚度较薄。矿石品位一般山腰或山顶偏下部位较高,山脚一般较低。矿体产状与地形坡向一致,但倾向较地形略为平缓,底板倾角变化一般为 5-25°。矿体大部分地段有残坡积层覆盖,盖层厚度一般为 0-2.0m。
    矿体特征:稀土元素主要富集于粗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风化壳全风化层的中上部并形成矿体,矿体呈面型状分布,但矿体规模总体要小于风化壳全风化层的规模。就单矿体而言,由于风化程度、开采区及第四系等因素影响,其平面形态略为复杂,多呈不规则多边形,长轴方向多为北东或东西方向,矿区内共圈出 8 个矿体,规模较大的主要有Ⅰ、Ⅲ、Ⅳ、Ⅴ、Ⅵ号矿体,矿化面积均在 0.1Km2 以上。矿化面积最大的为Ⅵ号矿体,为 0.1731Km2。矿体分布标高在 240-385m 范围,随岩体所处的地势由低至高和岩体微地貌部位山头—山腰—山脚的变化,矿体产状由 0-10°至 10-25°由缓变陡。矿体垂向上单工程揭露厚度一般为 2.00-10.00m,最厚达 16.00m。各矿体平均厚度为 3.4-8.05m,全矿平均厚度为 6.89m,矿体厚度变化系数为 17.77-36.80%;其中山顶(山脊)矿体较厚,山腰矿体厚度次之,山坡两翼及坡脚矿体厚度较薄,见矿工程的 80%存在山顶和山腰位置,只有约 20%存在山脚。普遍表现为东部或南部矿体产状更为平缓,平均厚度较大,往西部和北部矿体厚度总体上逐渐变薄。非矿盖层则一般从山头(山脊)-山腰-山脚,非矿盖层厚度由薄变厚的规律。一般山顶为(0-2m),腰为(0-3m),山脚为(1-4m)。
    Ⅰ号矿体:主要分布于矿区北西角坳脑一带,有采空区分布,已采损消耗部分资源储量,保有储量矿块主要分布于矿体的中南部。矿体呈似层状,倾角平缓,矿体赋存标高 252-361m,总体走向为北东向,长约 1500m,宽 50-400m,厚度 1.0-16.0m,平均厚度 6.73m,厚度变化系数 84.02%,厚度较稳定。矿化较连续,TRE2O3 品位 0.038-0.240%,矿体平均品位 TRE2O30.092%,SRE2O30.061%,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TRE2O3 品位变化系数 43.3%。
    Ⅱ号矿体:主要分布于矿区北东角一带,有老采空区分布,矿体呈似层状,倾角平缓,矿体控制标高 290-356m,总体走向为北东向,长约328m,宽约 148m,厚度 2.0-16.0m,平均厚度 7.5m,厚度变化系数 92.79%,厚度较稳定。矿体平均品位 TRE2O30.112%,SRE2O30.094%,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TRE2O3 品位变化系数 45.68%。
    Ⅲ号矿体: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桃树坑北西侧山头,有少量采空区分布,证内采矿为 2003 年以前所采,已采损消耗部分资源储量。矿体呈似层状,倾角平缓,矿体控制标高 285-377m,总体走向为北东东向,长约 850m,宽 90-380m,厚度 2.0-8.0m,平均厚度 6.57m,厚度变化系数 35.61%,厚度较稳定 。 矿化较连续 , TRE2O3 品位 0.050-0.166% , 矿体平均品位TRE2O30.092%,SRE2O30.066%,有用组分分布均匀,TRE2O3 品位变化系数25.15%。
    Ⅳ号矿体:主要分布于矿区北东部,瓦下村庄的北西侧山头,有少量采空区分布,已采损消耗部分资源储量。矿体呈似层状,倾角平缓,矿体控制标高285-377m,总体走向为北东东向,长约 1200m,宽 90-360m,厚度 2.0-14.0m,平均厚度6.03m,厚度变化系数 71.50%,厚度稳定。矿化较连续, TRE2O3品位0.027-0.283%, 矿体平均品位 TRE2O3 0.082% ,SRE2O30.056%,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TRE2O3 品位变化系数 48.61%。
   Ⅴ号矿体:主要分布于矿区南西角,老屋场村庄的北西侧山头,有大量采空区分布,已采损消耗大部分资源储量,保有储量矿块零星分布于矿体四周边部。矿体呈似层状,倾角平缓,矿体控制标高 265-295m,总体走向为北东向,长约 1000m,宽 200-600m,厚度 1.0-7.78m,平均厚度 5.37m,厚度变化系数 29.89%,厚度较稳定。矿化较连续,TRE2O3 品位 0.051-0.138%,矿体平均品位 TRE2O30.094%,SRE2O30.069%,有用组分分布均匀,TRE2O3 品位变化系数 23.29%。
    Ⅵ号矿体: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旱塘坳村庄的北侧山头,有大量采空区分布,已采损消耗大部分资源储量,保有储量矿块零星分布。矿体呈似层状,倾角平缓,矿体控制标高 250-381m,总体走向为北东东向,长约1600m,宽 150-1000m,厚度 6.5-10.1m,平均厚度 7.95m,厚度变化系数 25.40%,厚度较稳定。矿化较连续,TRE2O3 品位 0.050-0.327%,矿体平均品位 TRE2O30.101%,SRE2O30.075%,有用组分分布均匀,TRE2O3 品位变化系数 13.56%。
    Ⅶ号矿体: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旱塘坳村庄的南侧山头,有老采空区分布。矿体呈似层状,倾角平缓,矿体控制标高 285-330m,总体走向为北东东向,长约 1114m,宽约 314m,厚度 2.0-18.0m,平均厚度 3.4m,厚度变化系数 19.33%,厚度较稳定。矿化较连续,矿体平均品位 TRE2O3 0.088%,SRE2O30.055%,有用组分分布均匀,TRE2O3 品位变化系数 12.82%。
    Ⅷ号矿体:主要分布于矿区南东角,朱坑、老屋下村庄的南东侧山头,有老采空区分布。矿体呈似层状,倾角平缓,矿体控制标高 275-327m,总体走向为北东东向,长约 779m,宽约 175m,厚度 2.0-14.0m,平均厚度 8.05m,厚度变化系数 17.77%,厚度较稳定。矿化较连续,矿体平均品位TRE2O3 0.104%,SRE2O30.08%,有用组分分布均匀,TRE2O3 品位变化系数12.42%。总之,区内稀土矿体为似层状面型矿体,矿体形态较为简单,矿体产状和厚度的变化明显受风化壳及地貌形态制约,受构造的影响程度较小。
    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全风化灰白-褐红色粗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次为半风化灰白-褐红色粗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矿体系由成矿母岩粗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风化而成,呈松散土状、泥沙状,由于在整个风化过程中基岩不断解体,元素迁移、重新组合,故与原岩矿物成分不尽相同。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埃洛石等高岭石类粘土矿物(40-60%)、其次是石英(30%)和未风化斜长石、钾长石(5-10%),含少量的褐铁矿和黑云母,其余矿物均少量至微量。稀土元素以离子状态吸附于次生粘土矿物之中,上述风化壳中的粘土矿物是稀土元素的富集场所和重要载体。稀土矿物主要有独居石、氟碳铈矿和氟碳铈钡(?)矿。
    矿石化学成份以 SiO2 和 Al2O3 为主,二者含量占 81.40%,其次为Fe2O3、FeO 和 K2O,占 8.86%,其它成分含量甚少。泥砂结构,粗中粒花岗结构,似层状构造,块状构造。
    稀土品位变化特征:据矿区矿体内 635 个化学样品测试结果统计,最高(TRE2O3)品位达 0.327%,最低 0.022%,平均 0.080%。单个样品品位在 0.05-0.2%之间的 565 个,约占88.98%,单个样品品位在大于 0.2%的只有 4 个,占 0.63%,单个样品品位在 0.022-0.05%的 66 个,占 10.39%,单个样品品位在小于 0.025%的 1 个,占 0.16%,稀土品位变化范围绝大多数为全山平均品位的-2.4-+3.0 倍之间,无特高品位,表明矿化连续性较好,品位较为均匀。据统计,矿区内工业矿保有资源储量矿石平均浸取率为 73.19%; 低品位矿保有资源储量矿石平均浸取率为 64%,矿区内保有资源储量矿石平均浸取率为70.88%。矿区矿石品位与风化程度呈正相关,即全风化层的稀土品位高于半风化层的稀土品位,半风化层的稀土品位高于基岩的稀土品位。反映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主要是与岩相、地形的变化有关。一般而言,富含粘土矿物高的矿石品位就较富,就单个微地貌单元来说,山头、山脊处的矿石品位较富,往山坳、山脚处渐渐变低直至非矿体。反映在垂直剖面上品位的变化即有中上富下贫的现象,亦有上贫下富的现象。但总的来说具有上下贫、中间富的大肚子型。反映出区内矿体总体保存较好,这与本区岩体风化壳类型较为一致。
    稀土元素赋存状态:三种情况:一是主要呈离子状态吸附于粘土矿物表面;二是部分呈独立矿物,如磷钇矿、独居石等;三是少量以类质同象或微包体方式分散于造岩矿物或副矿物中。实验表明:稀土元素主要以可以交换的阳离子形式吸附于粘土矿物表面,并溶于盐碱溶液。这是本矿床十分突出的特点,这种特性为从矿石中用水冶方法直接提取稀土元素提供了简便、经济的条件。
    浸矿工艺流程:因稀土元素主要呈离子吸附状态赋存在高岭土类粘土矿物中,所以,利用离子交换式置换矿石中的稀土离子,是矿床稀土回收的基础。通过实验室试验和各种规模的生产试验及矿山开采实践,稀土回收工艺中采用 2-2.5%浓度的(NH4)SO4 作浸矿试剂,用 1:0.3 的固液比,析出的母液中的稀土浓度可达 5.5 克/升以上,离子相稀土可回收 90%以上。  本矿主要采用原地浸矿生产工艺。
    原地浸矿工艺技术路线为:网井布液、静压渗浸、负压封底、综合收液。即将浸矿液通过网格布置的注液井注入天然埋藏条件下的风化矿体,浸矿液在静压渗浸条件下,在渗流场中渗透,矿石由非饱和状态过渡到饱和状态,渗流场由不稳定态过渡到稳定态,进而产生稳定流动,在此过程中,浸矿剂溶液中的阳离子与矿物中的稀土离子发生交解作用,稀土离子进入溶液,形成稀土母液,浸出的稀土母液或沿天然基岩隔水层面流向集液沟(沿山脚开挖收液沟或在矿体底部开挖平窿,窿内布有导流孔和集液沟),并汇集到集液池,或向负压封底收液面集中,并沿负压收液系统,最后汇集到集液池,再输送到水冶车间进行处理,得到湿式稀土,该工艺无尾矿排放。
    本矿原地浸矿工艺流程主要技术指标:浸取率为 70.99%,采选综合回收率为 75%,贫化率为 0%,精矿品位为 92%。
    产品质量:从原矿配分与氧化稀土产品配分对比可知,选矿后其 Y2O3、La2O3、Pr2O3、Nd2O3、Sm2O3、Gd2O3、Dy2O3、Ho2O3 得到相对富集,而 CeO2 明显减少,其它元素变化不大。综上所述,矿区稀土矿属中钇富铕型轻稀土矿床。
    开发条件:水文与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矿山地质环境质量中等。
    矿区开发现状:矿区原 3 处稀土矿山断续筹建于 2001 年,并投产,2007 年以前稀土生产主要采用池浸工艺,2007 年以后该矿区采用原地浸矿生产工艺,矿山原矿 SRE2O3 入选平均品位约 0.065—0.070%,综合回收率为 60.0—70.83%,贫化率为 0%。2000-2006年区内矿山采出矿量(SRE2O3)为 279.77 吨,损失量(SRE2O3)为 186.51 吨,合计动用资源量(SRE2O3)为 466.28 吨,平均综合回收率为 60.00%。2007-2011 年区内矿山采出矿量(SRE2O3)为 135.25 吨,损失量(SRE2O3)为 55.70 吨,合计动用资源量(SRE2O3)为 190.95 吨,平均入选 SRE2O3 品位为 0.070%,平均综合回收率为 70.83%。因涉及矿产资源整合,窑下、东坑坳、瓦下三个稀土矿自 2012 年停产至今未。现整合后的新采矿许可证正在办理之中。本次评估采用折现现金流量。
评估基准日保有资源储量:根据《储量核实报告》及评审意见书,截止 2012 年 10 月 31 日,矿区范围内保有矿石量 1278.46 万吨,稀土氧化物总量(TRE2O3)5870.15 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7679 吨;其中:122b 矿石量 259.94 万吨,稀土氧化物总量(TRE2O3)2590 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1873 吨;333 类矿石量555.15 万吨,稀土氧化物总量(TRE2O3)555.15 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4062 吨;低品位 333 类矿石量 463.37 万吨,稀土氧化物总量(TRE2O3)2725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1744 吨。窑下稀土矿为整合矿山,2012 年 11 月至本次评估基准日无动用,亦无净增资源储量。
缴纳价款的剩余资源储量:据《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窑下稀土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兰德矿权评字[2013]07-002 号)及《江西省国土资源厅采矿权评估结果备案书》(赣国土资矿评备字(2013)第 022 号),该次价款评估在评估基准日 2012 年 10 月 31 日的保有储量为(赣国土资储备字[2012]50 号)备案的资源储量。即保有矿石量 1272.6万吨,稀土氧化物总量(TRE2O3)10772 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7633 吨;其中:122b 矿石量 38.02 万吨,稀土氧化物总量(TRE2O3)432 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255 吨;332 类矿石量 221.92 万吨,稀土氧化物总量(TRE2O3)2157 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1617 吨;333 类矿石量 549.29 万吨,稀土氧化物总量(TRE2O3)5448 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4007 吨;低品位 333 类矿石量 463.37 万吨,稀土氧化物总量(TRE2O3)2735 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1754 吨。窑下稀土矿为停产整顿矿山,2012 年 11 月至本次评估基准日无动用。故截至本次评估基准日缴纳价款的剩余资源储量即为价款评估评估基准日(2012 年 10月 31 日)的保有资源储量。
   评估利用资源储量:本次评估 333 可信度确定为 0.7。则:按部备案储量核实报告保有资源储量计算评估利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资源储量为 5937.20 (=1873 +(4062 +1744 )×0.7)吨;按价款评估剩余保有资源储量计算评估利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资源储量为 5904.70 (=255 +1617 +(4007 +1754 )×0.7)吨。本项目评估按属小原则取评估利用资源储量(SRE2O3)为 5904.70 吨。尚有可供利用的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资源储量 32.5 吨未缴纳价款,没有纳入本项目评估。
    开采方案:根据矿体赋存状态、出露的地形特点及环保要求,本方案开采方式采用溶浸采矿,采矿方法为原地浸矿工艺。
    产品方案:设计产品方案为混合稀土碳酸盐。企业实际生产与销售过程中,均将混合稀土碳酸盐折算到 92%的氧化稀土。本项目评估产品方案选取为混合稀土碳酸盐(REO92%)。
    开采技术指标:采选综合回收率为 75%,最终产品折算到氧化稀土的品位为 92%。
    生产规模及服务年限:窑下稀土矿浸矿生产能力(原矿)60.00 万吨/年,氧化稀土(REO92%)300 吨/年。本次评估据此确定生产规模为氧化稀土(REO92%)300 吨/年。根据《未来年度开采排产计划》,窑下稀土矿于 2017 年开始生产,另根据―开发利用方案, 窑下稀土矿基建期为 1 年,为保证 2017 年顺利生产,2016 年开始基建。则本项目评估计算年限为 19.46 年。即 2013 年 8 月-2015 年为无配额期;2016 年为建设期, 2017 年-2032 年为生产期。
    销售收入:年氧化稀土(REO92%)年销售量为 300 吨。2009 年中钇富铕矿全年平均含税价格为 5.57 万元/吨;2010 年中钇富铕矿全年平均含税价格为 10.35 万元/吨;2011 年 7 月中钇富铕矿含税价格上涨至历史最高价 56 万元/吨,2011 年 12 月中钇富铕矿含税价格已下调至 32 万元/,2012 年中钇富铕矿平均含税价格为 28.83 万元/吨;2013 年 1-7 月中钇富铕矿平均含税价格为 20.76 万元/吨,7 月底价格回升,回升至平均含税价格为 25.50 万元/吨。中钇富铕评估基准日前一期(2013 年 1-7 月)平均含税价格为 20.76 万元/吨。评估对象配分类型属中钇富铕矿。按照计价方法调整后,本次评估取值为 20.80(=20.76 +((0.93%-0.8%)/0.1%×1000+(0.58%-0.65%)/0.1%×1000+ /0.1%×150+ 1%×100)/10000)万元/吨,则不含税销售价格为 17.78(=20.80/1.17)万元/吨。本项目评估在 2013年混合稀土碳酸盐(REO92%)不含税销售价格取 17.78 万元/吨。本次评估混合稀土碳酸盐(REO92%)不含税销售价格在 2017 年、2018 年、2019 年、2020年、2021 年、2022 年、2023 年分别取 23.70 万元/吨、26.54 万元/吨、29.73 万元/吨、33.30 万元/吨、37.29 万元/吨、41.77 万元/吨、43.02 万元/吨。2023 年以后混合稀土碳酸盐(REO92%)不含税销售价格为 43.02 万元/吨。
    评估对象未来正常生产期年销售收入为(以 2017 年为例):年销售收入=300×23.70=7109.83 (万元)。

    投资估算:固定资产投3990.54 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06.00 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 168.00 万元;其他费用 3716.54 万元(含林地临时租用费 1926.00 万元、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费用 1732.54 万元)。本次评估用固定资产投资共计 332.00 万元,其中:矿建工程 109.05 万元,房屋建筑物 55.74 万元,机器设备 167.21 万元。无形资产投资为林地临时租赁费 1926.00 万元,流动资金投资674.00万元。
     成本费用:单位氧化稀土(REO92%)外购材料费 18803.42 元/吨,单位氧化稀土(REO92%)外购燃料及动力 4273.50 元/吨,单位氧化稀土(REO92%)职工薪酬 12000.00 元/吨。矿建工程年折旧费=109.05 ÷16.05 =6.80 (万元),房屋建筑物年折旧额=55.74 ×(1-5%)÷20.00 =2.65 (万元),机器设备年折旧额=(167.21 ÷1.17)×(1-5%)÷10.00 =13.58 (万元),单位折旧费=(6.80 +2.65 +13.58 )×10000÷300=767.37 (元/吨),本次评估在 2027年更新投入 167.21 万元机器设备,2026 年回收机器设备残值 7.15 万元,评估计算期末分别回收机器设备及房屋建筑物残余值 61.45 万元、13.38 万元。单位氧化稀土(REO92%)安全费用为 10000.00 元/吨。单位氧化稀土( REO92%)其他制造费用为 3442.67(=( 332.00 ×4%+90)×10000÷300)元/吨。管理费用包括总公司、分公司管理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和地方各种规费,单位氧化稀土(REO92%)管理费用为 24480.82(=
4001.15 +9479.77 +5997.00 +2002.89 +3000.00 )元/吨。单位氧化稀土(REO92%)销售费用为 1184.97 元/吨。单位氧化稀土(REO92%)单位财务费用为 943.60 元/吨。
     总成本费用及经营成本:未来正常生产期评估对象的单位氧化稀土(REO92%)总成本费用为 75896.34 元/吨,单位氧化稀土(REO92%)经营成本为 70184.23 元/吨。
     销售税金及附加:指矿山企业销售产品应负担的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及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为计税依据。产品为混合稀土碳酸盐(REO92%),销项税税率取 17%。进项税额以外购材料费和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之和为税基,税率取 17%。城市维护建设税7%。教育费附加5%,资源税3.6
万元/吨混合稀土氧化物,企业所得税率取 25%,评估折现率取 10.85%。

评估结论: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窑下采矿权评估价值为 26761.94 万元,大写人民币贰亿陆仟柒佰陆拾壹万玖仟肆佰元整。
      

案例二    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足洞稀土矿采矿权:采矿权面积23.3060 平方公里,评估价值79613.18 万元。开采标高:573 米- 250 米标高,由15个采矿权(龙江、东江联办、东江、足洞试验、关西、黄沙、黄沙联办、建材稀土一矿、建材稀土二矿、里仁、临塘、汶龙、乡际联办、足洞一矿、足洞二矿)整合而成,根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采矿权评估结果备案书》赣国土资矿评备字(2011)第 011 号)采矿权有偿处置评估金额为 6151.00 万元。
   矿区位置和交通:位于江西省龙南县城 107°方位,相距 10 公里处,行政属于龙南县东江、汶龙、黄沙和关西四个乡镇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东经 114 °48′54″-114°54′28″,北纬 24°48′34″-24°51′39″。区内地貌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势东高西低,沟谷纵横发育。海拔标高一般在300-400m,最高标高 530.7m,最低标高为 239.6m,相对高差多在 50-200m之间。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是原江西省地质局 908 大队于 1969 年在该区进行 1:5 万区域普查时发现的。1971 年 7 月至 1972 年 5 月,原江西省地质局 908 大队进行了地质勘查工作,并完成了足洞稀土矿勘探报告的编制。1972 年 10 月至 1973 年 12 月又对矿区西部的黄沙岗和里陂两个较富的区段进行了勘探和验证工作,在综合研究整理的基础上,对矿区勘探地质报告作了全面的补充和修编。于 1979 年 10 月提交《江西省龙南县足洞重稀土矿(七○一矿)勘探地质报告》,1980 年 8 月,经江西省矿产储量委员会赣储决字第 21 号文评审通过,获平衡表内混合稀土氧化物储量 C+D 级 114960 吨;平衡表外混合稀土氧化物储量 C+D 级 21594 吨。2003 年受江西省赣州南方稀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对区内 15 个采矿证分别储量核查,提交了 15 份《稀土矿储量地质报告》,该十五份储量地质报告经赣国土资认储字〔2003〕23-37 号评审通过。截止日期为 2002 年底,15 个采矿证的资源储量审批结果为 111b+122b 保有资源储量 53070 吨(SRE2O3)。2007 年 8 月,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为查明赣采复字[2008]0004 号文批复的江西省龙南县足洞稀土矿划定矿区范围内的稀土资源储量,委托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开展了龙南县足洞稀土矿资源储量核实,提交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并报评审机构评审和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备案。2009 年 2 月,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提交了《江西省龙南县足洞重稀土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报告经评审(赣金林储审字[2009]004)认为,江西省龙南县足洞稀土矿控制与研究程度基本达到详查阶段要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基本可靠,同意评审通过该报告和所估算的资源储量。2009 年 3 月 23 日,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以赣国土资储备字[2009]004 号文对该核实报告进行了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认定截至 2008 年 12 月 31 日,足洞稀土矿划定矿区范围内稀土资源储量 37222吨(TRE2O3)。2012 年 11 月,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编制《江西省龙南县足洞重稀土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报告经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并经国土资源部备案。
     地层:矿区以花岗岩体为主,地层占少部分,分布于矿区四周和花岗岩体周围。二叠系在矿区仅出露二叠系上统乐平组(P2lP),分布在矿区南部,根据其岩性和含煤特征,分上、下两段;下段以浅灰、灰绿色中层状细-中粗粒岩屑石英杂砂岩、铁质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夹黑色薄层状含炭粉砂质泥岩、炭质页岩及局部可采煤 1 层,底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状含砾中粗粒岩屑砂岩;上段下部为灰黑色中层状粉砂岩、薄层状含炭粉砂质泥岩、含炭泥岩夹炭质页岩和可采煤 3 层,局部可采煤 1 层及 2-3 层细-中粒岩屑石英杂砂岩。矿区仅出露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下段(T1d1),分布在矿区西部,岩性为风化呈紫红色中厚层状钙质粉砂质泥岩与泥岩互层夹含钙粉砂岩。侏罗系分布于足洞矿区北、南、东三面,呈北北东向展布,为一套陆相火山岩系。与下伏三叠系大冶组和上覆白垩系版石组,均为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根据时代和火山岩系特征分为两个群,即下-中统水头迳群和上统鸡笼嶂群。侏罗系下-中统水头迳群(J1-2sh)分为两个岩组,在矿区仅出露其第二岩组(J1-2shⅡ)。该岩组为基性熔岩组合。上部:灰绿色致密状玄武岩,风化后呈紫红色,气孔-杏仁状构造不发育;中部:浅灰-灰紫色中层状含角砾晶屑沉凝灰岩;下部:灰绿-深灰色玄武岩,气孔-杏仁状构造发育,夹有 6 米厚的角砾状玄武岩。侏罗系上统鸡公嶂群(J3Jl)根据其火山岩系特征,鸡公嶂群(J3Jl)也分为两个岩组。第一岩组(J3JlⅠ):深灰色英安岩、流纹质英安岩、英安质流纹岩组合。中部夹 20 多米厚的紫灰色中层状岩屑杂砂岩;底部见一深灰色沉角砾凝灰岩和玻屑熔结凝灰岩。第二岩组(J3JⅡ):根据其岩性特征分成上下段。下段:灰-浅灰色少斑流纹岩,流动构造发育,局部夹凝灰岩,底部具一层厚 9 米的英安质熔结凝灰岩。上段:上部为浅灰色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深灰色玻屑熔结凝灰岩;中部为灰褐-浅红色斑状流纹岩,流动构造及柱状节理发育;下部为浅灰色中薄层状沉凝灰岩及沉角砾凝灰岩,具层理构造。第四系(Qhl)分布于矿区河谷两侧及山间低洼处,由砂砾、砂质粘土组成。
    构造:断裂构造主要为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断裂。(1)东西向断裂,区内查明的东西向挤压破碎带规模较大的有 9 条,自南向北依次编为 F1-F9,均分布于花岗岩体内,延长一般为 4-10 公里,个别延伸达 20 公里以上;断裂宽 4-10 米,其中以 F1 宽度最大,局部地段达 70 余米。断裂走向一般为85-105°,F1 –F4 断裂倾向南为主,F5-F9 断裂倾向北,倾角均为 50-85°;断裂内主要由压碎花岗岩、硅化破碎花岗岩和粗糜棱岩组成,近东西向叶劈理、片理或挤压透镜体发育,其断裂旁侧的派生扭压面走向为北东 60°,显示东西向断裂除其挤压特征外,兼有较强烈的右行扭动特点。东西向压性断裂伴生的北西向扭裂较为发育,断续成组密集出现,其较大裂隙常为石英脉所充填;伴生的近南北向张裂往往追踪两组扭裂出现,充填有界面不清的脉体。(2)北北东向扭压断裂带,矿区内北北东向断裂较为密集,已查明的有 70 余条,其中较大的断裂有 13条,自西向东分别为 F10-F22、一般延伸 2-4 公里,其中 F17 长达 6 公里以上。断裂宽 2-5 米,最宽达 10 余米;断裂总体走向为 15°-20°,倾向东或西,倾角60°-85°。断裂由破碎花岗岩劈理带、硅化糜棱岩带及硅化破碎花岗岩组成,断裂内出现的构造透镜体,矿物定向排列及石英条带等均显示扭压性特征。北北东向断裂的旁侧,次级密集的扭压性裂隙发育,并常为高岭石脉、铁锰质条带、碳酸盐脉和硅质脉所充填。伴生的北北西向扭裂较为常见,而北西西向张裂往往迁就近东西向裂面而发育。(3)北北西向扭性断裂,此组断裂在矿区西部较为常见,而以黄沙岗区段内最为发育。规模较大的有F11 和 F12,断裂走向北西 20-30°,倾向北东。其余断裂倾向北东或南西,倾角 65-85°,延伸一般为 100-800 米,最大 2500 米,断裂宽 0.2-2 米不等,断裂面较为平直,断裂内以糜棱岩为主。黄沙岗区段内的北北西向断裂较发育,主要集中分布于区段中部,一般延伸50-300 米,彼此间距为 50-100 米,断裂较窄,断面平直延伸,断裂内主要为糜棱岩,与稀土矿化较为密切。构造与稀土矿化的关系,本区稀土矿化富集地段的微裂隙极为密集,岩石破碎,片理、劈理发育,沿裂隙高岭土细线十分普遍,并经常可见萤石-方解石细脉,较为明显的高岭石细线密度最大可达 400 条/米以上。以上地段一般岩石也较破碎,白云母化、萤石-高岭石化较为强烈,其花岗岩近地表部分风化程度较高,稀土品位一般均在 0.1%以上,形成稀土相对富集部位。
    岩浆岩:大面积出露与稀土矿化有关的中粒白云母花岗岩和少量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同位素年龄为148Ma),东西长 7-8 公里,南北宽 3-4 公里,面积约 30 平方公里。岩体侵入于下侏罗统火山岩系,属燕山早期第二阶段侵入体,为新圩花岗岩体西部的舌状突出部分。在矿区西部和东北部尚有少量燕山早期花岗岩第三阶段细粒黑云花岗岩,呈小岩廇沿断裂带分布。矿区东部还出露有燕山晚期花岗斑岩,呈岩滴分布于海螺岽的北坡,面积仅 0.6 平方公里。
   矿区按地貌沟谷自然形态划分为 69 个矿体,编号依次为Ⅰ-ⅩⅣ、1-52和新增 D1,其中 45、46 和 47 号矿体规模较大,Ⅻ、ⅩⅤ、ⅩⅣ和 51 号矿体规模较小。下面对控制较高保有资源较多的矿体(24、35、39、45、48 和 50 号矿体)分述如下:
    24 号矿体:分布于矿区中南部,位于 45 矿体的西部,与 45 号矿相邻。平面形态呈不规则多边形,呈似层状分布于花岗岩风化壳中,倾角一般 5-30°,矿体赋存标高 383.2-254.7m,呈近北东向延伸,长 1230m,宽 780m,矿体面积为 0.458km2,矿体厚度 2.25-18.4m,平均厚度 5.44m,厚度变化系数 59.27%,矿体厚度较稳定。TRE2O3 品位为 0.055-0.147%,平均品位 0.092%, SRE2O3品位为 0.039-0.104%,平均品位 0.065%,浸取相占有率 70.65%,矿体 TRE2O3品位变化系数 26.27%,SRE2O3 品位变化系数 26.95%,稀土组分分布均匀。
       35 号矿体:分布于矿区东南部,位于 45 矿体的北部,与 45 号矿相邻。平面形态呈不规则方形,呈似层状分布于花岗岩风化壳中,倾角一般 5-20°,矿体赋存标高 333.9-264m,呈近东西向延伸,长 780m,宽 730m,矿体面积为0.38km2 矿体厚度 1-11.27m,平均厚度 5.22m,厚度变化系数 57.26%,矿体厚度较稳定。TRE2O3 品位为 0.046-0.162%,平均品位 0.091%, SRE2O3 品位为0.033-0.116%,平均品位 0.064%,浸取相占有率 70.33%,矿体 TRE2O3 品位变化系数 28.64%,SRE2O3 品位变化系数 28.52%,稀土组分分布均匀。
       39 号矿体:分布于矿区中东部,平面形态呈不规则棱形,呈似层状分布于花岗岩风化壳中,倾角一般 10-20°,矿体赋存标高 481.4-276m,呈北东向,长 1590m,宽 710m,矿体面积为 0.479km2,矿体厚度 0.8-23.65m,平均厚度5.93m,厚度变化系数 74.68%,矿体厚度较稳定。TRE2O3 品位为 0.05-0.353%,平均品位 0.114%,SRE2O3 品位为 0.036-0.252%,平均品位 0.081%,浸取相占有率 70.87%,TRE2O3 品位变化系数 46.21%,SRE2O3 品位变化系数 46.35%,稀土组分分布均匀。
       45 号矿体:分布于矿区东南部,平面形态呈不规则长条形,呈似层状分布于花岗岩风化壳中,倾角一般为 5-30°,矿体赋存标高为 441-268.6m,呈近东西走向,长 2200m,宽 50-730m,矿体面积为 2.48km2,矿体厚度为 1.0-17.5m,平均厚度 5.84m,厚度变化系数 46.38%,矿体厚度较稳定。TRE2O3 品位为 0.052-0.211%,平均 0.119%,SRE2O3 品位为 0.037-0.151%,平均 0.084%,浸取相占有率 70.59%,矿体 TRE2O3 品位变化系数 34.51%,SRE2O3 品位变化系数34.36%,稀土组分分布均匀。
       48 号矿体:分布于矿区东北部,位于 39 矿体的东部,与 39 号矿相邻,平面形态呈不规划多边形。呈似层状分布于花岗岩风化壳中,倾角一般 5-20°,矿体赋存标高 500.6-387m,呈南北向延伸,长 650m,宽 490m,矿体面积为0.225km2,矿体厚度 1-17m,平均厚度 4.23m,厚度变化系数 49.24%,厚度较稳定。TRE2O3 品位为 0.071-0.252%,平均品位 0.107%,SRE2O3 品位为 0.050-0.180%,平均品位 0.077%,浸取相占有率 71.96%,TRE2O3 品位变化系数 36.56%,SRE2O3 品位变化系数 36.74%,稀土组分分布均匀。
       50 号矿体:分布于矿区东北部,位于 48 矿体的东部,平面形态呈不规划多边形。呈似层状分布于花岗岩风化壳中,倾角一般 5-20°,矿体赋存标高 451.2-348m,呈南北向延伸,长 700m,宽 510m,矿化面积为 0.227km2,矿体厚度 1-9.2m,平均厚度 4.84m,厚度变化系数 37.35%,厚度较稳定。TRE2O3 品位为0.070-0.227%,平均品位 0.116%,SRE2O3 品位为 0.050-0.162%,平均品位0.083%,浸取相占有率 71. 37%,TRE2O3 品位变化系数 33.18%,SRE2O3 品位变化系数 33.34%,稀土组分分布均匀。
     总之,区内稀土矿体为似层状面型表露矿体,矿体形态较为简单,矿体产状和厚度的变化明显受风化壳及地貌形态制约,受构造的影响程度较小。矿体由花岗岩风化而成,在风化过程中由于原岩矿物成分的不断分解及元素迁移,稀土元素在全风化层中得到相对富集。矿石矿物成分主要由粘土矿物(35-55%)、石英(10-20%)、长石(25-30%)和云母(10-25%)等矿物组成,其中高岭土类粘土矿物、石英和钾长石,三者约占 95%,其次为磁铁矿和云母等,约占 5%,少量至微量难风化稀土矿物及副矿物。矿石的化学成分以 SiO2 和 Al2O3 为主,二者含量占 87.5%以上,其次为Fe2O3、FeO、MgO、CaO、Na2O 和 K2O,占 5.17%以上,其它成分含量甚少。矿石结构构造为泥砂结构、中粒花岗结构及中粒似斑状花岗结构、似层状构造及块状构造。
    稀土品位变化特征:矿化连续性好,稀土组分分布较均匀。水平方向上,稀土品位变化主要与母岩岩性、地形地貌的变化有关。一般而言,稀土品位高低与粘土类矿物含量成正比,粘土类矿物含量愈多,稀土品位相对较富;就单个微地貌特征来说,山头、山脊处的稀土品位一般较高,往山坳、山脚处稀土品位逐渐变低直至为非矿。垂向上各矿体的稀土品位变化相对较大,既有上贫下富,亦有上富下贫,但总体以上下贫、中间富的大肚子型为主,反映出区内矿体总体保存较好,这与本区岩体风化壳类型较为一致。从原矿配分与稀土产品配分对比可知,选矿后其 Y2O3、Pr2O3、Sm2O3、Gd2O3、Dy2O3、Ho2O3 得到相对富集,而 CeO2 明显减少,其它元素变化不大。综上所述,本区稀土矿属富钇型重稀土矿床。
    开发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矿山地质环境质量中等。评估方法: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
     评估指标和参数:截至本次评估基准日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为 2456.52 万吨,混合相稀土氧化物 TRE2O3 量 25652 吨,浸出相稀土氧化物 SRE2O3 量 18197 吨。矿区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的可供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浸出相稀土氧化物SRE2O3 量 13871.00(=3777+14420×0.7)吨。据评审意见书,国土部备案《储量核实报告》中资源储量与缴纳价款省厅备案《储量核实报告》中资源储量相比较,浸出相稀土氧化物 SRE2O3 量减少 91吨。依谨慎性原则,本次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采用国土部备案《储量核实报告》中资源储量中的可利用资源储量,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浸出相稀土氧化物SRE2O3 量 13871.00 吨。
     开采方案:采用溶浸采矿,采矿方法为原地浸矿工艺。
     产品方案:混合稀土碳酸盐(REO92%),采选综合回收率为 80%,最终产品折算到氧化稀土的品位为 92%,足洞稀土矿浸矿生产能力(原矿)449.50 万吨/年,氧化稀土(REO92%)3000 吨/年。矿山基建期为 1 年,则评估计算年限为 5.02 年,其中:2013 年 8 月-2014 年 7 月为建设期, 2014 年 8 月-2018 年 8 月为生产期。年销售量氧化稀土(REO92%)年销售量为 3000 吨。
   评估结论: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足洞稀土矿采矿权评估价值为 79613.18 万元,大写人民币柒亿玖仟陆佰壹拾叁万壹仟捌佰元整。

 

 

案例三: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柯树塘稀土矿采矿权:矿区面积:10.642 平方公里,开采标高:从 422m 至 250m,采矿权评估价值为 49949.33 万元。

包括:原上甲柯树塘稀土矿为主体,整合原石排涵水稀土矿并适当调扩范围而组建的稀土矿。2013年3月10日,江西国土资源交易中心以窑下稀土矿有偿处置价款为目的,委托北京红晶石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柯树塘稀土矿采矿权评估报告书》(红晶石评报字[2013]第05号总第1897号),评估价款9663.04万元,评估计算年限为30年,评估期内矿山拟动用TRE2O3可采储量为24348.78 吨、 SRE2O3可采储量 19320吨;对应的评估利用稀土氧化物总量(TRE2O3)资源储量32465.04 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资源储量25760吨,其中包括需补交价款对应的资源量(TRE2O3)6929吨、(SRE2O3)5450吨。则价款评估基准日已价款处置而未开采的可供利用资源量为(TRE2O3)25536.04 (=32465.04 -6929)吨、(SRE2O3)20310.00 (=25760-5450)吨。2013年4月2日,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以赣国土资矿评备字(2013)第055号文对该价款评估报告及评估结果出具了《江西省国土资源厅采矿权评估结果备案书》。本次评估基准日,该价款已在应付账款中挂账。
     柯树塘稀土矿位于寻乌县城南东 171°方向 13km 处,属寻乌县留车乡上甲村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东经 115°39′09″-115°41′55″,北纬 24°48′35″-24°51′47″,面积 10.64km2。区内交通以公路为主,从赣州经寻乌至广东兴宁、梅县的公路(206 国道)从矿区东部通过,从 206 国道至上甲村及柯树塘稀土矿山有简易公路相通。区内为丘陵地貌,最高处位于矿区东部,其海拔标高为 421.1 米,最低处位于矿区北部偏东的河流处,其海拔标高最低为 245.8 米,相对高差约 175 米。整个矿区内海拔标高几乎都有矿化。地势总体为中间低,东西两边较高,区内小水系由东西两侧汇入中部的柯树塘河,柯树塘河在矿区中部偏西由北往南流出矿区。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是寻乌县河岭大型稀土矿的一部分。河岭稀土矿由江西省地质局九○九地质大队于 1972 年在综合普查找矿中发现,矿区自 1972 年 10 月开始普查,1974 年转入勘探,1977 年 9 月结束野外工作,同年 12 月提交了《江西省寻乌县河岭稀土矿地质勘探报告》。1978 年 8 月通过江西省矿产储量委员会的地质报告终审,以赣储决字[1980] 17 号文(《江西省矿产资源储量委员会审查江西寻乌县河岭稀土矿地质勘探报告的决议书》)对报告及估算的资源储量予以批准。2001 年 11 月,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受赣州南方稀土矿冶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对河岭稀土矿区范围内的上甲柯树塘稀土矿等五个采矿证(矿山)进行了资源储量调查复核工作,编制了《江西省寻乌县稀土原矿生经销公司上甲柯树塘联营稀土矿储量地质报告》、《江西省寻乌县稀土原矿生经销公司石排涵水联营稀土矿储量地质报告》。报告于 2002 年 3 月通过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聘请专家的评审,以赣国土资认储字[2002]15、16 号文(《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对报告及估算的资源储量予以认定。2006 年 1 月,根据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 2005 年 8 月 18 日下发的关于在江西、黑龙江、福建、重庆四省(市)开展重要矿区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国土资储函[2005]25 号)要求,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结合本省实际选择了赣南优势矿种中的―江西省寻乌县河岭稀土矿区‖典型矿床,作为江西省六个重要矿区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区之一。赣州市矿产资源管理局依据省厅部署,组建项目课题组,委托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实施完成寻乌县河岭稀土矿区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赣州南方稀土矿冶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资金配合工作。在全面搜集、整理矿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经野外调查和择区加密工程控制等工作,对矿山建矿以来(2001 年-2006年)矿山开采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厘定,重新对区内各采矿证范围内(包括上甲柯树塘、石排涵水稀土矿区)的采损资源储量和保有资源储量进行了估算,对矿区资源潜力作了总体评价。同年 6 月,提交了《江西省寻乌县河岭稀土矿资源潜力评价报告》,该报告经赣金林资潜储评字 [2006]005 号评审通过,以赣国土资潜储备字[2006] 05 号文(《评审备案证明》)对报告及估算的资源储量予以认定。2011 年 3 月,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为查明赣国土资核(2011)232 号文批复的江西省寻乌县河岭矿区柯树塘稀土矿(整合)预划定矿区范围内的稀土资源储量,委托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开展了寻乌县河岭矿区柯树塘稀土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2012 年 1 月编制了《江西省寻乌县河岭矿区柯树塘稀土矿(整合)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该报告经江西省金林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限公司评审(赣金林储审字[2012]121 号)。2012 年,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受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委托,对矿区内资源储量进行了核实,于 2013 年 2 月编制并提交了《江西省寻乌县河岭矿区柯树塘稀土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13 年 6 月 24 日由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以―国土资矿评储字[2013]123 号‖文予以评审,2013 年 7 月 31 日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储备字[2013]264 号‖予以备案。
   柯树塘稀土矿划定矿区位于河岭环状火山机构中心的南缘,区内仅出露有花岗斑岩及火山熔岩类和分布在低洼处的第四系。
   矿区地层:区内火山岩系为晚侏罗世菖蒲群上亚段陆相喷溢的火山岩,岩性为流纹质凝灰熔岩(J3ch3(Ⅱ)),遭受不同程度的碱性长石化,易风化,于地势平缓处,往往形成厚层的风化壳。是矿区稀土矿床成矿母岩重要组成部分。流纹质凝灰熔岩在区内出露面积约 4.41 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 41.45%。第四系(Q):沿老鸦河(寻乌河)两岸普遍发育,主要为全新统河漫滩堆积及稍早之超河漫滩一级堆积阶地。
   矿区构造:区内构造简单,主要在整合区外围东部见一条北东向断裂,宽为 0.5—3.0 米,延长为 4—4.5 千米,倾向南西,倾角 70 度。
   岩浆岩:区域上属于河岭上甲岩体的一部分。该岩体在区域上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分布面积达 20.7 平方公里,是一个受火山构造控制的次火山岩相侵入岩,岩性为花岗斑岩,侵入时期为晚侏罗世(γπ53—2(Ⅰ))。其中在矿区范围内花岗斑岩体出露面积约 3.761 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 35.35%。花岗斑岩呈浅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高达 60%左右,斑晶成分为透长石、微斜长石及斜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晶形较完整,部分见溶蚀现象,粒径 1.0—20.0 毫米;基质微粒状,粒径 0.06—0.50 毫米,成分为钾长石、石英、斜长石、黑云母、少量磁铁矿、锆石、榍石;含独居石、氟碳铈钡等数种稀土矿物。化学成分特征(平均含量(%))为:SiO2 70.06, TiO2 0.41, AI2O3 14.43, Fe2O3 1.99, FeO 0.71, MnO 0.10, MgO 0.48, CaO 0.67, Na2O 3.44, K2O 6.64,P2O5 0.05, TRE2O3 0.132,烧失量 0.84。属于铝过饱和的富碱性岩石。花岗斑岩微量元素特征:Pb、Sn、W、Yb、Li、Ag、Ge、Zn、Zr、Ni、SRE、Ba 高于酸性岩维氏值 1—12 倍,Be、B、Ga、Ti、V、Cu、Co、Cr 低于酸性岩维氏值 1—12倍。
     风化壳特征:受风化作用强弱不均及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区内岩体风化壳的发育程度有所差异。分布于矿区的燕山晚期花岗斑岩(γπ53—2(Ⅰ))、晚侏罗世菖蒲群上亚段陆相流纹质凝灰熔岩(J3ch3(Ⅱ)),海拔标高一般在 250-411.7 米,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多数在 90 米以下,山脊相对平缓,山脊坡度多在 35°以内,岩体风化壳保留较好,故其风化壳较为发育,风化壳厚度普遍在 10 米以上,基岩出露少,稀土矿化也相对较强。总之,区内风化壳总体呈裸脚式为主,部分为全覆式,少数为残留式,风化壳面积约占岩体分布面积的 96%。风化壳在垂直剖面上其岩性、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存在明显的分带性,自上而下可划分为表土层、全风化层、半风化层。 ①表土层:该层不发育,局部分布,主要由亚粘土、亚砂土及腐植质组成,夹杂有花岗岩和石英岩碎块,一般山脊、山腰厚度小于 1m,山脚厚度 1-2m。该层一般为非矿盖层,稀土含量较低,TRE2O3 为 0.010-0.049%,平均 0.030%,属非矿层。 ②全风化层:厚度一般 4.55-8m。岩石风化后呈褐红色、黄褐色,质地较均一,结构松散,硅酸岩矿物已基本风化解体,长石已基本风化成高岭土,残留板状、柱状形态,大小 2×4mm,手搓具滑感;石英粒径 2-3mm,呈灰白色;黑云母多析出铁质。微裂隙甚为发育,裂隙中往往被粘土矿物充填。该层具有在山头、山腰厚度大,山脚薄的特点。据目前样品测试结果统计,TRE2O3 最高品位 0.237%,最低 0.01%,平均 0.131%;矿体主要赋存于该层位的中上部,向下品位降低,并向半风化层过渡。 ③半风化层:厚度不详,其颜色、结构构造特征与原岩差别不大,质地较松散到稍成块,手搓不易成粉末状,长石多呈半风化碎粒状,局部亦发育高岭土化,风化裂隙发育,裂隙宽 0.1-1mm 不等,且多为铁质充填,该层未风化的原岩碎块增多,含矿性差,TRE2O3 一般低于 0.03%,属非矿层。上述各层没有截然界线,皆呈渐变过渡关系。
      矿体赋存层位及分布范围:区内稀土矿体赋存于花岗岩、火山岩风化壳的全风化层中,矿体的分布严格受风化壳范围及地形地貌因素制约,被冲洪积层覆盖的沟谷部位一般不存在矿体,基岩分布区也无矿体存在。区内矿体主要分布于矿区燕山晚期花岗斑岩风化壳、晚侏罗世菖蒲群上亚段陆相喷溢的火山岩风化壳中,矿体走向延长 200-3500m,宽 200-1000m,矿体厚度一般 2-8m,最厚 28 m,最小 1 m,矿体倾角较为平缓,山顶一般为 5-10°,沿山坡变陡为 20-30°,总体倾角较地形坡度略为平缓。矿体厚度一般山顶较厚,山脊次之,山坡两翼及坡脚厚度较薄。矿体分布海拔标高为 422-250m 之间,形态和产状随地形呈波状起伏展布。
    矿体特征:矿区按自然地理条件及矿体赋存岩性特征,区内共圈出Ⅲγπ、Ⅲλπ、Ⅳλπ共三个矿体,其中赋存于花岗斑岩风化壳中的有 1 个,分布于熔岩风化壳中的有2 个矿体。矿体分布面积总计约 6.92Km2,占矿区总面积的 65.04%。矿体总体走向为北东向,已查明单矿体长度 3-4 千米,宽度 2-3 千米,平均厚度 6.94 米。
 ①Ⅲγπ 矿体:分布于中北部,赋存于花岗斑岩风化壳中,面积 3.19 Km2,占矿区总面积的 29.98%。其中保有矿块面积 0.72 Km2。共划分 105 个块段,其中保有块段 39 个,采损块段 39 个,残余量块段 29 个。目前有 443 个工程控制,其中保有块段 72 个工程控制、残余量块段 124 个工程控制。矿体呈北东走向的长条状,分布集中,矿体赋存最大标高 393.7m,最小标高 250m,平均厚度为 7.31 米,厚度变化系数 70.17%;TRE2O3 品位:0.145%,SRE2O3 品位:0.115%,浸取率78.86%,品位变化系数 49.17%。
      ②Ⅲλπ 矿体:分布于中西部,赋存于火山熔岩风化壳中,面积 1.61 Km2,占矿区总面积的 15.13%。其中保有矿块面积 1.01 Km2。共划分 68 个块段,其中保有块段41 个,采损块段 14 个,残余量块段 13 个。目前有 234 个工程控制,其中保有块段 100 个工程控制、残余量块段 51 个工程控制。矿体呈北东走向的长条状,分布相对集中,矿体赋存最大标高 372.9m,最小标高 265m,平均厚度为 7.51米,厚度变化系数 70.53%,全相 TRE2O3 品位:0.114%,SRE2O3 品位:0.090%,浸取率 78.90%,品位变化系数 42.56%。
      ③Ⅳλπ 矿体:分布于南部,赋存于火山熔岩风化壳中,面积.2.12Km2,占矿区总面积的 19.92%。其中保有矿块面积 1.90 Km2。共划分 60 个块段,其中保有块段 48
个,采损块段 6 个,残余量块段 6 个。目前有 245 个工程控制,其中保有块段787 个工程控制、残余量块段 15 个工程控制。矿体呈北东走向的长条状,分布较集中,矿体赋存最大标高 411.7m,最小标高 265m,平均厚度为 4.49 米,厚度变化系数 78.31%,全相 TRE2O3 品位:0.102%,SRE2O3 品位:0.080%,浸取率 77.49%,品位变化系数 47.25%。
    矿石矿物组成:系由成矿母岩风化而成,由于在整个风化过程中基岩不断解体,元素迁移、重新组合,故与原岩矿物成分不尽相同。矿石中主要矿物为高岭土类粘土矿物、石英和钾长石,三者占 94.81%,其次为磁铁矿和黑云母,占 4.61%,其余矿物均少量至微量。在熔岩风化壳中,除上列矿物外,常见到少量变质岩岩屑。矿石中可见之稀土矿物主要有独居石、氟碳铈矿和氟碳铈钡(?钙)矿。这三种矿物粒级细,多数<0.076 毫米,在 0.15—0.076 毫米粒级中偶然可见单晶体产出。独居石黄绿色,多具板状,晶体坚实,表面新鲜。氟碳铈矿与氟碳铈钡矿一般呈褐红色,多具不规则粒状,略具赭黄色氧化面,晶体疏松易碎,与磁铁矿、黑云母密切共生。
     稀土品位变化特征:属单一的稀土矿床。除主产稀土元素外,其他金属元素如 Nb、Ta、Ti、Zr、Hf、Cu、Pb 等含量很低,无综合利用价值。矿石有用组分(TRE2O3)含量:TRE2O3 品位 0.05-0.273%,平均品位0.131%,其中熔岩型,一般为 0.05—0.235%,最高 0.570%,最低 0.019%,平均0.122%;花岗斑岩型,一般 0.120—0.180%,最高 0.760%,最低 0.024%,平均0.149%。矿石中稀土总量在水平方向上变化不大,在垂直方向上变化较大,特点是近地表品位稍低,全风化层中下部品位较高,半风化层至基岩逐渐降低,品位变化系数为 91.96-18.4%。反映在水平方向上,稀土品位变化主要与母岩岩性、地形地貌的变化有关。一般而言,稀土品位高低与粘土类矿物含量成正比,粘土类矿物含量愈多,稀土品位相对较富;就单个微地貌特征来说,山头、山脊处的稀土品位一般较高,往山坳、山脚处稀土品位逐渐变低直至为非矿。反映在垂向上,各矿体的稀土品位变化相对较大,既有上贫下富,亦有上富下贫,但总体以上下贫、中间富的大肚子型为主,反映出区内矿体总体保存较好,这与该区岩体风化壳类型较为一致。总之,矿石品位变化不大,属较均匀类型,其品位变化系数为:花岗斑岩风
化壳 49.17%,其中全风化层 49.74%,半风化层 47.83%;熔岩风化壳 43.94%,其中全风化层 46.13%、半风化层 38.32%。
      稀土配分特征:矿石稀土总量中以轻稀土(镧、铈、镨、钕)为主,重稀土(镝、铽、钬、铒、铥、镱、镥、钇)次之,中稀土(钐、铕、钆)最少。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矿区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有三种情况:主要呈离子状态吸附于粘土矿物表面,粘土矿物是矿石的主要成分,也是稀土元素的载体,粘土矿物中分布最广者为高岭石,其次为多水高岭石和水云母。部分呈独立矿物,如磷钇矿、独居石等。少量以类质同象或微包体方式分散于造岩矿物或副矿物中。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因稀土元素主要呈离子吸附状态赋存在高岭土类粘土矿物中,利用离子交换式置换矿石中稀土离子,是矿床回收的基础。离子相稀土可以回收 90%以上。原地浸矿工艺流程浸取率为 79.47%,采选综合回收率 为 75%,贫化率为 0%,精矿品位为 92%。
     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矿山地质环境为中等。
     保有矿石量:根据储量核实报告及评审意见书,截止 2012 年 10 月 31 日,矿区范围内保有矿石量 3906.75 万吨、稀土氧化物总量(TRE2O3)45342 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36041 吨;其中:122b 矿石量 1714.96 万吨、稀土氧化物总量(TRE2O3)21536 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17096 吨;333 类矿石量1737.55 万吨、稀土氧化物总量(TRE2O3)21025 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16789 吨;低品位 333 类矿石量 454.24 万吨,稀土氧化物总量(TRE2O3)2781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2156 吨。
     评估可利用矿量:( =1714.96+1737.55×0.7+454.24×0.7 ) 万 吨 、 稀 土 氧 化 物 总 量 ( TRE2O3 ) 为38200.20 吨,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为 30357.50 吨。即:由部备案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计算的可供利用可浸出的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资源储量为 30357.50 吨。缴纳价款剩余的评估可供利用可浸出的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资源储量为 20310.00 吨。本项目评估按属小原则取评估利用可浸出的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资源储量为 20310.00 吨。尚有可供利用的离子相稀土氧化物量(SRE2O3)资源储量 10047.50 吨未缴纳价款,没有纳入本项目评估。
       评估结论: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柯树塘采矿权评估价值为 49949.33 万元,大写人民币肆亿玖仟玖佰肆拾玖万叁仟叁佰元整。

 

案例四   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东江稀土矿采矿权:矿区面积0.4891 平方公里, 开采深度由 362 米至 250 米标高,评估价值77.11 万元。采矿权有偿处置评估金额为 36.89 万元。本次评估基准日,该价款已在应付账款中挂账。

矿区位置和交通:位于江西省龙南县城107°方位,直距约10公里,划隶属于龙南县东江乡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4°49′49″—114°50′20″ 北纬24°49′37″—24°50′17″。京九铁路、105 国道及建设中的赣粤高速公路均经矿区东部通过。区内主要为低山丘陵地貌,地形北西南东高中间低,海拔标高一般在 262.0-362.2m,相对高差多在 50-100m 之间。区内山体总体呈北东南西走势。山沟、水系发育,呈―U‖型谷蜿蜒分布。支流水溪分别流为北西、南东方向,主西河流向西汇入东江河流。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1969 年,江西省地质局 908 大队在足洞勘探矿区进行过 1:5 万区域普查。1971年 7 月至 1972 年 5 月,完成了足洞稀土矿勘探报告的编制。1972 年 10 月至 1973 年 12 月,提交了《江西省龙南县足洞重稀土矿(七○一矿)勘探地质报告》,1980 年 8 月江西省矿产储量委员会以―赣储决字第 21 号决议书‖批准。该报告提交了平衡表内混合稀土氧化物储量 C+D 级 114960.29 吨,地质储量 269481 吨;平衡表外混合稀土氧化物储量 C+D 级 21593.32 吨,地质储量 90.58 吨。其中在东江稀土矿采矿证内投入小圆井工作量 546.88 米,获得的混合稀土氧化物储量 C+D 级 3715 吨。2003 年,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地勘院编制《江西省龙南县东江稀土矿储量地质报告》。该报告经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评审通过。省国资厅以赣国土资认储字[2003]34 号文对报告评审意见予以认定,截止 2002 年 12 月31 日矿区保有资源储量 2428 吨(SRE2O3)。2009 年,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地勘院编制《江西省龙南县足洞重稀土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报告经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评审通过。省国资厅以赣国土资储备字[2009]004 号文对报告评审意见予以认定备案,但未单独对足洞矿区东江稀土矿进行认定备案。2010 年 10 月,赣南地质调查大队编制《江西省龙南县七○一(足洞)稀土矿核查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和数据入库工作。东江稀土矿采矿证范围包含足洞稀土矿核查区内,在完成足洞稀土矿核查工作的同时完成了东江稀土矿核查工作。2011 年 3 月至 2011 年 12 月,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编制了《江西省龙南县足洞矿区东江稀土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报告以金林储审字[2012]071号文通过评审认定并经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以赣国土资储备 46 号(2012年)通过备案。2012 年 5 月,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编制了《江西省龙南县东江稀土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该报告经国土资源部储量评审中心评审并经国土资源部备案。
    矿区地层:主要有侏罗系和第四系。构造主要表现为构造裂隙发育,主要以北东向为主。同时,广泛分布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岩体侵入于二叠系含煤地层,属燕山早期第二阶段第一次侵入体,呈岩株分布,为重稀土矿成矿母岩。侏罗系中上统鸡笼嶂群(J3j):在矿区呈北西角有所分布。岩性为流纹质英安岩、英安质流纹岩、流纹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角砾凝灰岩组合。该群第一岩组英安岩年龄值为 151Ma,相当于晚侏罗世早期。第四系全新统联圩组(Ohl):主要分布于山间谷地中,为残坡积层和河流冲积沉积。自下而上:砾石、卵石层,颜色较杂,往上为中砂、细砂、粘土、亚砂土层,顶部为耕作区,以冲积为主。厚度 0—20.7 米不等。
    矿区构造:断裂构造为主,按断裂走向划分主要有北东-北北东断裂、北西向断裂。两组断裂纵横交错,构成一组共轭的压扭性断裂,并将地质单元分割成棱形地块。近东西向断裂次之。这些断裂与稀土矿化富集有一定关系。(1)北东-北北东断裂:区内北北东向断裂有一条,断裂带宽度 0.5-2m,走向15°-20°,分布在矿区北西角的断裂为中晚侏罗世火山喷发—沉积盆地的控制断裂。部分断裂带切穿燕山期花岗岩,断裂带内有压碎花岗岩劈理带、硅化破碎带和硅化糜棱岩组成。一般旁侧有派生的裂隙密集成带,并具张性和扭性双重特点。(2)北西向断裂:分布于矿区的大部分地段。断裂带走向 290°—340°,倾向不一,倾角一般日 60°—80°,少数在 50°左右。为区域内主要构造的次生断裂,断裂切穿燕山期花岗岩,与北北向断裂构成共轭的剪切断裂。以硅化破碎带形式产出,带宽一般数米。岩石经多次强烈硅化破碎,构造角砾岩极为发育,角砾多呈棱角一次棱角状,部分圆化,胶结紧密;同时带中挤压透镜体、糜棱岩、挤压片理也常见。构造岩镜下见泥质岩角砾和硅化石英岩角砾,以及挤压形成的带状糜棱岩带。(3)东西向断裂:分布于矿区的南部地区,呈断续状分布。断裂走向 85°-105°,断裂带宽 1-2m,断裂带内有压碎花岗岩、硅化破碎花岗岩和粗糜棱岩组成,叶劈理、挤压片理及透镜体发育。断裂带具有挤压和扭动特点。(4)区内与稀土矿化有关的微裂隙极为发育。主要有三组:①N20°--40°W;②NS-N30°E;③N70°-80°E。区内微裂隙最密处达到 400 条以上/m,裂隙多充填有高石脉、方解石脉、萤石脉等。裂隙的发育程度与稀土矿化关系密切,一般而言,裂隙发育地段,稀土矿化较好,稀土品位一般均在 0.05%以上,形成稀土相对富集部位。
   岩浆岩:燕山早期花岗岩,为新圩花岗岩体西部的舌状突出部分中的一小部分。新圩花岗岩体侵入于下侏罗统火山岩系,属燕山早期第三阶段侵入体。矿区出露与稀土矿化有关的花岗岩,主要为中粒白云母花岗岩和少量呈岩滴状侵入的细粒花岗岩。新圩岩体各岩体化学成分基本相近,具富硅、富碱、贫钙特征。副矿物有铌钽铁矿、黑钨矿、磷钇矿、褐钇铌矿、钼铅矿、辉钼矿、毒砂、锡石等,硫化矿物种类较多。区内白云母花岗为稀土总量比维氏值略高,但重离子组分高于维低值许多,岩石风化后易形成离子型重稀土矿床。矿区内花岗岩遭受蚀变作用较为强烈,蚀变种类多范围广。以自交代蚀变作用为主,表现为广泛微斜长石化、钠长石化、白云母化、萤石化。热液蚀变作用为次,表现为脉状或条带状产出的高岭石化、方解石—萤石化、硅化等。区内花岗岩的蚀变作用为稀土组分的迁移、富集起着重要作用。
      矿体特征:区内矿体为足洞重稀土矿体一小部分。采矿许可证内矿体被中部北北东向或近南北向沟谷切割,总体呈北北东向长条状分布。除低洼、沟谷属第四系外,其余为矿体。矿体出露的最高处位于东、西部,海拔标高分别为 362m、355.9m,矿区分布最低处位于矿区北部山脚,海拔标高 268m。采矿许可范围内由 55 个工程控制矿体长 1.1km,宽 0.58km,面积0.364 km2,矿体厚度 2.3-19.0m,平均厚度 6.82m,矿体厚度变化系数为 47.13%;SRE2O3 品位为 0.032-0.261%,平均 SRE2O3 品位为 0.098%,品位变化系数为33.64%。采矿权范围内矿体大部分已动用,占矿体面积的 97%。在矿区中北部的低缓山包-山脚处有两小块保有块段,矿体分布海拔标高 260-320m。矿体南北长170-350m,东西宽 100-130m,形态上呈丘馒状分布。矿体产状随地形的起伏而发生变化,一般矿体底板倾角略低于全风化层倾角,总体上矿体倾角 5°-15°。其中Ⅰ号块段有 3 个工程控制矿体面积 0.0023km2(工程密度达 1304 个/km2)、厚度 4.000-9.30m,SRE2O3 品位 0.072-0.078%。Ⅲ号矿体有 4 个工程控制矿体面积 0.0074m2(工程密度达 536 个/km2)、厚度 2.60-11.10m,SRE2O3 品位 0.034-0.121%。
   矿石质量:全由花岗岩全风化层组成,其不同岩石类型的风化层之间有明显的差别。因此,矿石组成及矿石类型与风化壳的特征及岩石类型有着直接的关系。矿石成分与风化壳所处部位关系密切,花岗岩风化壳可分为三层,即残坡积层、全风化层和半风化层,三者均为逐渐过渡关系,矿石主要由全风化层和部分残坡积层组成。 ①残坡积层:以花岗岩风化残积物为主,各处厚度不一,一般山顶较薄甚至缺失,山坡及山脚较厚,并常混杂有较多的坡积物,其上部往往有数十厘米的腐植土,平均厚度 1.3m,稀土品位略低,但多数在最低工业品位以上,属矿体的一部分,所形成的矿石为灰褐至黑褐色,由石英砂、花岗岩风化碎块,粘土及少量云母,长石组成,质地松散易碎。 ②全风化层:此层稀土品位最高,为矿体主要赋存部位,矿石由粘土矿物(20-40%),石英(30-40%),长石(15-20%)和云母(5-15%)等矿物组成,常为淡红、黄白、白颜色,矿石疏松多孔,极端易粉碎(用手可以捏碎)。厚度一般 10 米左右,最厚者 19m。③半风化层:此层稀土品位变化较大,一般低于全风化层,粘土矿物含量显著减少,未划入离子吸附型矿体。
   矿石化学成份:以 SiO2 和 Al2O3 为主,占 88.61%、其次为 Fe2O3、FeO、MgO、CaO、Na2O 和 K2O ,占 10.07%,其它化学成份含量甚少。
   稀土品位变化特征:据区内采集的 335 个化学样品测试结果统计,浸取品位(SRE2O3)最高达0.3056%,最低 0.010%,平均 0.097%,矿体 SRE2O3 品位变化系数为 48.71%。单个样品 SRE2O3 品位在 0.03-0.05%之间的 10.0%,而小于 0.03%的占 12.0%、大于 0.05%的占 88.0%,稀土品位变化范围绝大多数为全山平均品位的+0.1-+3.15 倍之间,无特高品位,表明矿体矿化较连续,稀土组分分布较均匀。反映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主要是和岩性、地形的变化有关。一般而言,富含粘土矿物高的矿石品位就较富,就单个微地貌单元来说,山头、山脊处的矿石品位较富,往山坳、山脚处渐渐变低直至非矿体。反映在垂直剖面上品位的变化即有上贫下富的现象,亦有上富下贫的现象,也有的表土就是矿体。但总的来说具有上下贫、中间富的大肚子型,且全风化层愈深矿石品位愈富的趋势。
    稀土元素赋存状态:有三种情况:主要呈离子状态吸附于粘土矿物表面;部分呈独立矿物,如磷钇矿、独居石等;少量以类质同象或微包体方式分散于造岩矿物或副矿物中。实验表明,大部份稀土元素是以可以交换的阳离子形式吸附于粘土矿物表面,并溶于盐碱溶液。这是本矿床十分突出的特点,这种特性为从矿石中用水冶方法直接提取稀土元素提供了简便、经济的条件。
   离子稀土的粘土矿物:粘土矿物是矿石的主要成分,也是稀土元素的载体。在花岗岩全风化层的矿石中,吸附于粘土矿物上的稀土离子占 83%以上,而吸附于白云母、黑云母上的稀土离子甚少。粘土矿物中分布最广者为高岭石,其次为多水高岭石和水云母。粘土矿物中呈离子吸附状态的稀土占 83.93%,呈类质同象的稀土占 16.07%。
    矿石类型:矿区全风化层矿石类型主要为离子吸附型矿石:该类型矿石中的稀土元素80%以上呈离子状态吸附于次生粘土矿物之中,其次有少量呈独立矿物出现。
    矿石品级:分为工业矿石和低品位矿石两种,区内矿石均为 SRE2O3 品位在 0.05%以上的工业矿石。
    围岩与夹石:矿体赋存于花岗岩全风化层中,矿体围岩岩性为全风化的花岗岩,岩石结构松散,呈砂土状。矿体一般呈单层产出,矿体厚度为 2.30-190m。在垂向上,矿体中夹石分布数量少,夹石厚度小(一般≤2.00m),夹石为花岗岩全风化层,夹石 SRE2O3 品位一般 0.016-0.028%。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原地浸矿工艺进行开采。评估折现率取 10.85%,采矿权权益系数 7.6%。

评估结论:评估价值为 77.11 万元,大写人民币柒拾柒万壹仟壹佰元整。

 

 

八、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评估: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所使用的2宗国有土地使用权:龙南县金塘工业园石人片区工业用地面积15,600平方米和石排工业园G地块工业用地面积13,333平方米。账面价值为 2,379,932.56 元, 评估值 为 2,459,300 元。

九、无形资产—其他无形资产:计算机软件评估值为 567,530.62元,评估无增减值。
十、长期待摊费用的评估:主要为办公楼装修费,账面价值 339,993.21 元,评估价值为 0 元。

 

十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评估:为坏账准备确认的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且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账面价值 52,585,548.12元,评估价值为 48,041,498.24 元。

 

十二、其他非流动资产的评估:赣州稀土矿业安远分公司费仓库土地交易服务费和仓库土地评审费用,账面价值 36,703.00 元,评估价值为 36,703.00 元

 

十三、负债评估:流动负债账面值为 1,582,278,474.29 元,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帐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和其他应付款;非流动负债账面值 122,900,826.17 元,包括其他非流动负债。 负债账面价值1,705,179,300.46元,评估价值1,705,179,300.46 元。

 

 

第五部分 整体收益法评估

2013 年 8-12 月取值不含税价为 18.08 万元/吨

生产成本=外购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及福利费+折旧及折旧性质维简费+安全费用+其他制造费用。

企业整体价值=营业性资产价值+长期股权投资+溢余及非经营性净资产价=739,638.41+ 100,442.68 -38,096.68= 801,984.41 万元。

企业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企业整体资产价值-有息债务=801,984.41-43,500.00= 758,484.41 万元

 

评估结果:评估基准日账面总资产 292,513.31 万元,总负债 170,517.93万元,净资产为 121,995.38 万元。采用收益法评估后的净资产 758,484.41 万元。

 

 

第六部分 评估结论及其分析
一、资产基础法评估结果
总资产账面价值为 292,513.31 万元,评估价值为 880,474.27 万元,增值额为 587,960.96 万元,增值率为 201.00%;总负债账面价值为 170,517.93 万元,评估价值为 170,517.93 万元,评估无增减值;净资产账面价值为 121,995.38 万元,评估价值为 709,956.34 万元,增值额为 587,960.96万元,增值率为 481.95%。

二、收益法评估结果
评估基准日账面总资产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于评估基准日账面总资产 292,513.31 万元,总负债 170,517.93 万元,净资产为 121,995.38 万元。采用收益法评估后的净资产 758,484.41 万元,资产增值 636,489.03 万元,增值率 521.73%。

三、评估结论的瑕疵事项
  1.本报告所依据的权属资料之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由委托方和被评估单位负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2.本报告未考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以及遇有自然力和其它不可抗力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3.当前述条件以及评估中遵循的各种原则发生变化时,评估结果一般会失效。
  4. 赣州稀土矿业成立之时,稀土开采经营性资产都是由原开采者投资,目前,赣州稀土矿业采取了管理运营型、特许(指定)经营的运作模式,由于稀土开采模式的限制及南方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的特点,因此原开采者产生部分超额开采被置于监管之中的混合稀土氧化物(截至2013 年7 月 31 日止,混合稀土碳酸盐库存数为 447400 袋,预计折合混合稀土氧化物 5,368.80 吨),赣州稀土矿业和原开采者就购买价款等事项尚未能商定,因此目前产权无法界定,本次不纳入评估范围,也未考虑该部分资产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5. 本次纳入评估范围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共 2 宗,地上建筑物正在建设之中,龙南分公司和安远分公司的仓库以及寻乌的简易工棚所占用的土地为租赁土地,本次评估未考虑产权问题对评估结果的影响,也未考虑租赁土地到期后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6. 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将原来的 88宗采矿权整合为 44 宗(包含子公司赣州虔力稀土新能源有限公司名下的细坑稀土矿),截止至评估基准日,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已出具了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的烂泥坑稀土矿等 19 宗采矿权的《划定矿区范围批复》,烂泥坑稀土矿等 44 宗(包含子公司赣州虔力稀土新能源有限公司名下的细坑稀土矿)整合后的采矿权许可证正在办理中。
  7 .截止 2013 年 7 月 31 日,赣州稀土矿业共拥有 43 宗采矿权,根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采矿权评估结果备案书》,需缴纳的采矿权价款为 93,213.52 万元,其中足洞稀土矿采矿权价款 6,151.00 万元已缴纳,剩余 87,062.52 万元采矿权价款尚未缴纳,已在应付帐款中挂账。
  8. 赣州稀土矿业的 43 宗采矿权的开发利用方案是本次评估的主要依据。
  9. 本次评估各采矿权评估基准日保有资源储量已经国土资源部备案,本次评估以评审备案的保有资源量为基础,同时考虑被评估矿业权出让时出让保有资源量,依谨慎性原则,其中较小者作为本次评估利用的资源量。
 10. 本次评估过程中,资产基础法中矿业权的评估以及整体资产收益法评估均依据赣州稀土矿业编制的《未来年度开采排产计划》进行未来产销量的预测,如果未来年度国家相关部门下达的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指标发生调整和变更,以及各矿山因环境保护、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导致不能够按照《未来年度开采排产计划》如期投产,则本次评估结论需要调整。
 11. 从全球供给情况来看,未来赣州稀土矿业中重稀土的供给地位很难改变;从国家政策来看,国务院及国土资源部对赣州稀土矿业所处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鼓励支持政策力度较大,对赣州稀土矿业资源枯竭接续增储力度支持较大,未来增储空间广阔。随着国内稀土矿山的整合,2012年 9 月 13 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稀土探矿权和采矿权名单》,赣州稀土矿业获得了全国 67 本中 44 本。本次评估基准日后如果稀土价格不能够按照预测的价格实现时,需要重新调整评估结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