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寻找矿梦想光芒-朱溪项目负责人陈国华

(2013-08-14 16:02:27)
标签:

朱溪钨铜矿

江西912队

地质勘查

矿业开发

财经

分类: 矿业人物

追寻找矿梦想的光芒
记江西省地质矿产局912队朱溪项目负责人陈国华
来源:山野风网站  作者:奚韵虹

 

每一位地质队员心中,都有“多找矿、找大矿、找好矿”的梦想,并且锲而不舍地去追寻梦想的光芒,陈国华也不例外。1987年从萍乡煤校毕业分配到我局912大队工作,由于专业方向的不同,工作中存在诸多困难,但他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愣是从地质新手成长为区调、矿产普查到勘探样样都精通的行家里手,先后十余次获得“全国地质勘探工程技术能手”,我局“劳动模范”、“优秀党员”、“文明职工”等各种荣誉称号,2013年更是获得了鹰潭市五一劳动奖章。

 

征战朱溪,为梦想增彩

 

陈国华26年来坚持在野外一线从事艰苦的地质找矿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完成了黎川上水桥金萤石矿、临川十二公包金矿、彭泽上横山钒矿等矿床的普查、详查工作,特别是近3年来他负责的浮梁朱溪铜钨矿调查评价项目,取得具有震动性的找矿成果,预计钨、铜资源量可达超大型和大中型以上规模。

 

早在2010年浮梁县朱溪矿区及外围铜多金属矿预查项目启动之初,陈国华就是项目负责人。那时,他每天奔忙于各个点之间,常常是白天出野外,晚上整理资料,一年到头,身体都处于疲乏状态,大脑也没一刻休息。由于他患有老胃病,经常带病工作,有时胃病突然发作,疼痛难忍,不禁全身打颤,但他并没休息,而是用手捂着胃部,忍着疼痛,继续坚守岗位。白钨矿在白天不易识别,他就和同事们在晚上带着紫外灯上机台,在紫外灯光下一段一段仔细观察岩心,以便更准确得目测白钨矿化情况,第一时间掌握矿化信息。一旦钻孔打到主矿体,厚度达数百米,要连续几十个白天晚上去机台编录和布样,夏天蚊子叮咬,冬天寒风刺骨。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正是有他和同事们洒下的辛勤汗水,才使得朱溪的成果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夺目。在工作中,他勤于思考,大胆创新,前人认为朱溪矿区南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有较大找矿前景,但他和同事们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认为矿区沿走向上和往北西方向更有找矿前景,这一新的认识得到了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同,也被后来的实际工作所证实。由于有了认识上的突破,才有了在矿区深部找矿的大胆设想,也正因为有了大胆的设想,才有了巨厚矿体的发现,以及后来见矿厚度的屡创新高。业内人士称,朱溪找矿成果的取得为重新塑造江西省钨矿资源分布格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将其评价为“江西省多年来取得的具有先导性和突破性的找矿成果
 
勇挑重担,为梦想加分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临川云山地区找金多年来一直久攻不下,很多同志觉得云山地区找矿难度大,不愿当云山金矿普查项目负责人。陈国华却毫不畏缩,主动请缨,勇敢地挑起了这副重担。通过收集整理野外第一手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当年施工就取得了新的进展,获得了金资源量的突破,打破了多年久攻不下的僵局,为该地区列入第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时恰逢地勘行业处于低迷期,许多地质工作者放弃了一直从事的找矿事业另谋出路。而云山地区迎来了国土资源大调查,为稳定地勘队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因此发现了临川十二公包金矿

 

2006年底,912队承接了第一个“走出去”项目——《老挝华潘省元赛县康布村一带综合地质普查》,大队又把项目副经理的重担交给了陈国华。他二话没说,立即带领37位成员奔赴目的地开展工作。当举国上下欢度春节的时候,他们却在异国他乡跋山涉水,吃着糯米饭团,喝着山泉水,爬着险峻山,钻着荆棘林,更为可怕的是身上时有旱蚂蟥光顾,一不留神被其吸咬而血流不止。老挝北部高原上天气变幻莫测,忽而晴空万里,忽而暴雨倾盆,上山经常会被淋得全身透湿,体冷身寒,而且因为泥泞,山区公路大雨后车辆无法通行,只得在野外过夜或借宿当地村民家。即便是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体弱的陈国华也一直和组员们坚持工作,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他身上具备的良好素质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

 

持续学习,为梦想添力

 

尽管陈国华已是四十多岁的人,而且业务已经相当熟悉了,但仍坚持学习和钻研。平时只要他出野外,总忘不了带上几本专业书籍,在野外总爱琢磨矿区的成矿背景和控矿因素,钻研成矿模式,同时还会翻阅大量同类型的资料,从网络上、从各种学术交流会议上,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的技术、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及时了解地学前沿动态。此外,他还在南京大学攻读在职硕士。正是有这种踏实的工作态度、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以及多年来养成的随时随地读书的习惯,使他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被大家戏称为“快枪手”和地勘行业的“航母”。

 

陈国华不仅自己爱学习,还谆谆教导和亲自带领年轻的地质技术人员一起学习和钻研。朱溪项目的技术员小张,是近年来分配至地勘院的大学生,也是陈国华“师带徒”的徒弟。陈国华对他重点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进行培养,要求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并将书本里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不时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就这样,陈国华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理论知识与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以及项目里的年轻人,在项目中形成了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学习风气。四年下来,这些年轻人基本上都可以独当一面。持续学习,也为陈国华实现梦想添加了力量,让他在追寻找矿梦想的天空中飞得更高更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