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蒙边境塔林大型金矿化带发现对我们的启示

(2012-04-25 08:44:11)
标签:

蒙古

金矿

北山

找矿

矿业开发

分类: 矿业国际

中蒙边境塔林大型金矿化带发现对我们的启示
聂凤军, 江思宏  来源:内蒙古地质,(2):20-24,2000

 

 

1 引言

蒙古国与我国内蒙古、新疆和甘肃等省(区) 毗邻, 同属相类似的大地构造环境, 即西伯利亚与华北陆台间过渡带。该区范围内深大断裂纵横交错, 岩浆岩发育, 铜金钼矿床(点) 星罗棋布, 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属成矿省之一。蒙古境内的额德尼特(Erdenet, 铜900 万吨, 钼27 万吨) 和特萨嘎安(Tsagaan, 铜130 万吨, 钼4 万吨) 斑岩铜钼矿床; 我国境内的乌努格吐斑岩铜矿床、额仁陶勒盖银矿床和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均是称著于世的大型或特大型金属矿床。由于该区地处戈壁荒漠、人烟稀少, 生活和工作条件极为艰险困苦, 金属矿产地质理论研究和找矿勘查程度相对较低, 部分属空白领域。1997 年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朱拉扎嘎大型金矿床的发现致使国内外找矿勘查界“聚焦”这片戈壁荒漠。1999 年底, 美国普雷斯多姆矿业公司在距中蒙边境约4km 的蒙古国一侧找到的塔林特大型金矿带, 又一次“震惊”了国际矿床地质学界。据有关专家预测, 中蒙边境地区有可能是本世纪初全球金矿找矿勘查的“热点”地区之一。

 

鉴于塔林大型金矿化带所在地距中国地质调查局“蒙甘新相邻(北山) 地区综合找矿预测与评价”地调项目(编号K1.3.32) 工作区直线距离仅有5km , 我们认为有必要将收集到的一些零星资料整理成文, 供科研人员在工作中参考, 以便更好地将国外的经验用于北山地区找矿勘查实践。

 

2 塔林大型金矿化带地质特征

矿床名称: 塔林梅特斯乌尤(Talin Mettes Uul)
地理座标: 东经9615667, 北纬4219833 (WGS84 数据) , 中蒙边境4km 蒙古国一侧。

 

2.1 矿床地质概述
本区出露的岩层主要为志留系火山沉积岩, 大地构造单元属拼贴在古亚洲大陆上的古生代地体。尽管岩层的时代大体划属为古生代, 但是它们空间分布形态和构造形迹与前寒武纪绿岩带相类似。金矿化主要在Fe—碳酸盐化与硅化和剪切构造发育的构造地层单元中产出。在这一含矿地层单元中, 共圈定了三条矿化带, 每条带的走向长度均在1km 以上, 宽度变化范围为10m —300m。其中1 号带在地表出露的长度至少有1km , 宽度为300m , 此外, 在该带东西两端数公里长和125m 宽的范围均见有断续出露的金矿化。所有的这三个矿带均产出在一长约7km 的大型褶皱构造内, 其赋矿层位较为相似, 并且可以相互对比。迄今已对矿带进行了部分山地工程(槽探) , 并且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矿) 石采样, 所获部分分析结果如下:

 

(1) 在1 号矿带中心部位的12 号探槽内, 共采集了12 件样品(每件样品长约1m ) , 金的平均品位5.78g/t , 1 件样品大于20g/t。

 

(2) 横跨1 号矿带, 在325m 的范围共采集岩石露头样品13 件(每件样品长约1m ) , 岩石样品平均含金量为1.72g/t。

 

(3) 1 号矿带西部约212km 处, 在125m 范围内共采集岩石露头样品5 件, 金的平均品位为136g/t。

 

(4) 在1 号矿带东部, 沿着蚀变带露头, 采集样品25 件, 金平均品位为10.55g/ t。
一般来讲, 含金岩石样品均采自矿物与化学组份尚未确定的硅化和碳酸盐化火山岩或沉积岩层。矿化带附近侵入岩体极为发育, 并且产出有含金石英脉。当地的古采硐坑表明,早在二十世纪初期, 清政府就派人在此地开采黄金。因此, 本地金矿床找矿勘查和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应值得高度重视。

 

2.2 部分典型岩石类型描述

 

BE 1: 具显微剪切构造的富含石英(10% —15% ) 花岗岩, 除石英外, 所有的矿物均已蚀变或风化成为粘土矿物, 残留结构与花岗岩类似, 原岩大概是石英二长岩。

 

BF 2: 主要由细粒长条状斜长石、绿泥石和少量石英所组成, 磁铁矿和钛铁矿散布在主要造岩矿物内部或间隙中。样品为众多碳酸盐细脉所切割。棕色斑点表明碳酸盐类属铁白云石或菱铁矿, 该件样品的原岩可能为一条岩脉或一个岩株。

 

BF 3: 为蚀变斜长角闪岩, 斑状结构, 斑晶为残余粗粒角闪石, 基质由细微粒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 在个别角闪石斑晶内部见有辉石残留体。原岩的70% 均已蚀变为绿泥石、阳起石和碳酸盐, 其中碳酸盐含量高达20%。此类岩石的原岩很可能是一条岩脉或一个岩株。

 

BF 4: 这件样品几乎完全被碳酸盐、绿帘石、绢云母、粘土和其他钙硅酸盐矿物所交代, 其原岩可能是含有粗粒斜长石晶体的闪长岩(?) , 斜长石完全被绿帘石和褐帘石所取代。闪长岩中的粗粒斜长石晶体嵌布于细粒的斜长石、石英和一些铁镁矿物中, 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

 

BF 5: 具强烈碳酸盐化的薄层状石英—绢云母—绿泥石化岩石。如果将残余的钾长石和斜长石斑晶剔除, 原岩似乎是粉砂质页岩。岩石样品中含有15% —20% 绿泥石和碳酸盐,其原岩是细粒粉砂质变凝灰岩或凝灰质粉砂质页岩。细小的尖棱状褶皱常可见及。这种岩石与本区一些蚀变和高度剪切变形花岗质岩石是同期构造活动的产物。

 

2.3 产出环境推测

 

所有上述岩石类型均采自遭受到构造变形的志留系—泥盆系火山—沉积岩层。在矿化区范围内, 不同规模剪切和褶皱构造随处可见, 其中尤以紧密褶皱最为发育。此外, 岩体与地层呈断层接触关系。普莱斯多姆矿业公司的地质学家认为, 金矿化大都产在基性岩—花岗岩体(脉) 群与早古生代火山—沉积岩层的接触带上, 赋矿层位多是遭受到多期褶皱和剪切作用的蚀变火山—沉积岩。尽管各类火成岩、沉积岩的原岩类型较难恢复, 但是它们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表明, 部分岩石可能属喷气成因。需要提及的是, 关于赋矿层位的形成时间争议颇大, 一种意见是, 这套岩层属古生代, 另外一种意见主张将其放在中晚元古代。时代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找矿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几点建议
建国以来, 在蒙甘新交界处的北山地区, 有关生产和科研单位陆续开展了区调和矿产普查工作, 发现了一批中小型金矿床(如马庄山、南金山、460 和霍勒扎德盖东等)。近年来, 有关部门加强了该区地质科研和矿产勘查力度, 发现了大量找矿信息。1999 年中国地调局地调项目“蒙甘新相邻(北山) 地区综合找矿与评价”(编号K1332) 的立项, 为开发本地区金矿资源吹响了“冲锋号”。与此同时, 也应该看到尽管本项目批准经费为180 万元(二年) , 但是扣除项目组18 人每年的工资费用外, 直接用于综合性找矿预测与评价的费用并非很充裕。此外, 与本项目配套的1∶5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尚未安排, 这必将影响该区找矿勘查工作的深入进行。为此, 我们建议:


(1) 继续加大北山地区找矿勘查的投资强度, 每年应为综合性研究工作再增拨50--80万元, 用于综合性找矿与评价。

(2) 应该在蒙甘新交界区沿中蒙边境布置系统的1∶5 万区域地质填图。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 今明两年应在甘肃范围内安排2 幅区调联测, 在内蒙古境内安排3 幅区调联测。

(3) 在开展1∶5 万区域地质填图的区域范围内, 应对示矿信息较好地段, 开展大中比例尺物化探(高精度磁和激电测量) 工作。

(4) 继续加强本区金矿床产出环境、构造形迹、岩浆岩类型、成岩(矿) 时代和矿床成因方面的研究工作, 为找矿勘查提供理论依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