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地莲花铁索桥

标签:
禄劝地莲花铁索桥云南校园 |
分类: 纹石论矿 |
禄劝:地莲花
刘继顺
2012-03-18
云南禄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种花、一座桥。
那花呈黄色,长在旱地上,酷似莲花,煞是好看。问之则曰“地莲花”。
那桥便是铁索桥。
它位于禄劝翠华乡头哨与沿河办事处之间的普渡河峡谷上。两岸悬崖壁立,河水奔腾咆哮。该桥始建于1928年初。桥身由8根铁索并列,再铺上木板构成,长36米,宽2米,西端又再接长10米的木结构引桥,是寻甸通往金沙江边的重要通道。
普渡河铁索桥战场遗址记载着红军长征的故事。据说:
贺龙和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1936年春在昭通、威宁间突破滇军孙渡纵队的防堵后,向滇中挺进,决定沿中央红军北上路线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北上。1936年4月8日深夜,红二军团四师经三哨向普渡河铁索桥前进。此时,云南军阀龙云急令滇军近卫一、二团和工兵营、两个重机枪连星夜赶到普渡河铁索桥一带布防。红四师先头部队来到普渡河畔,发现桥已被毁,桥头通道被封锁。师部调整部署,作出佯夺铁索桥之势。红12团、10团在距离桥400多米处的小河塘渡口涉水过河。拂晓,守敌发现渡过河的红军,将枪口调转向小河塘射击。这时隐蔽在铁索桥东面的红军部队用密集的炮火射击敌群;12团抢先占领了制高点,狙击后山之敌;10团向敌后迂回,造成对敌夹击之势。下午3时,滇军一部赶来增援,红四师也收到返回河东的命令。当时红军背山面水,形势对撤退极为不利,因此只好先将部队退至白马山与敌形成对峙;除部分兵力迷惑和骚扰敌人外,大部分人员到者广坝子休整。
由于急行军和连续作战,红军指战员已经十四五个小时没有吃饭喝水,但他们动员铁索桥附近的群众烧水做饭和带路。天黑后,红军在山上点起灯笼,烧起了火堆,并在松毛和松叶堆里放了一些子弹点着。顿时整个白马山头火光冲天,枪声大作,敌工兵大队吓得胆战心惊,慌忙向上司报告,“共军又发起了攻击”,并在机枪的掩护下,蜂拥向板上方向撤退。敌军在撤退途中碰上前来增援的敌近卫一团,误认为是红军,彼此打了一夜,死伤无数,第二天才知道是自相厮杀。而红10团、12团却利用敌人混战之机,安全顺利地从普渡河西岸撤回到寻甸鸡街一带,与师警卫营、炮团会合,同时也接到部队撤出战斗折转南下富民的命令。第二天上午6时许,红军挥师向楚雄、丽江方向进发,从石鼓渡过金沙江。
而今,普渡河铁索桥已弃用,代之以公路石拱桥。
禄劝还有一处红军金沙江渡纪念地--皎西乡皎平渡。1935年的5月1日至9日,中国红军一方面军在皎平渡36名船工6条船9天9夜奋力拼搏下,3万名红军胜利渡江,甩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真正地跳出了包围圈。
禄劝县地形,基本上为自南向北流的普渡河与自北向南而流掌鸠河,切为三大块。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自东北向西南呈阶梯状缓降。雄峙东北的乌蒙雪山主峰马鬃岭为最高点,海拔4247米;普渡河与金沙江汇合处的小河口为最低点,海拔746米,相对高差3501米。地质构造雕塑出了禄劝绵亘耸立群山与纵横交错江河溪涧相间的千姿百态,致使当今地震和滑坡频繁,普渡河温泉多见。
禄劝名自何处?据说禄劝古称“洪农碌券”,彝语意为有很多石头的山梁。的确,禄劝山高坡陡,是云南省昆明市远郊县。其北界金沙江与四川省会理、会东两县相望。县府驻地屏山镇,县域总面积4249平方千米,总人口45.2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