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令“乌鸡”威达变“凤凰”
(2010-05-18 20:59:50)
标签:
威达矿产资源矿业开发财经 |
分类: 矿业之惑 |
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令“乌鸡”威达变“凤凰”
刘继顺
2010-05-08
刘继顺
2010-05-08
拜仁达坝银铅锌多金属矿区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林西县与锡盟西乌旗交汇处的克什克腾旗巴彦交勒苏木境内。出露岩石为下元古界宝音图组片麻岩和燕山期花岗岩。矿床产于片麻岩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系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2001年前,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20万化探扫面过程中,在本区发现了大面积的银铅锌多金属异常。
随后内蒙古第九地质勘查开发院,开展了1:5万化探普查,面积500平方公里,圈出银、多金属综合异常22个。
2001年,内蒙古第九地质勘查开发院筛选出AS5(拜仁达坝矿区)及AS7(维拉斯托矿区)二处异常进行Ⅲ级查证。
2001年3月至2004年9月,开展了普查和详查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有:1/1万地质测量75平方公里,1/2千地形地质测量4.10平方公里,1/1万电法、磁法测量4平方公里,钻探63个孔 13791.01米,探槽7020.61立方米,浅井15.20米,平巷20.60米,斜井56.80米,平硐262.70米。在拜仁达坝矿区,圈出矿体54个。单个矿体长80~2075米,均厚0.69~3.55米,延深20~1135米。
2004年9月,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拜仁达坝矿区银多金属矿详查报告》(编写人:吕金科,荆永河,王平安等)。经内蒙古自治区储委审批的1号及2~49号矿体122b+333类金属量:银3961.25吨(平均品位232.37克/吨),铅42.45万吨(平均品位2.38%),锌90.11万吨(平均品位 5.06%)。
2004年6月至2006年9月,内蒙古第九地质勘查开发院对拜仁达坝西矿区开展了锌多金属详查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有:1/1万电法及磁法测量5.41平方公里,1/5千地质测量45平方公里,1/2千地形地质测量5.41平方公里,钻探90个孔26962.96米,探槽8788.92立方米,浅井109.40米,平巷 30.40米;化学样3004件。圈出矿(化)体167个。其中达工业品位的矿体有23个,以3号为主要矿 体,而4、44、50、51、53、70、73、102、128号规模中等,其它矿体较小。矿体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走向以近东西为主。单个矿体长40--1200米不等,均厚1.00--8.54米不等,延深40--700米不等。氧化矿石主要为褐铁矿、铅、孔雀石;原生矿主要为磁黄铁矿、闪锌矿、辉银矿等。矿石工业类型可分为锌矿、锌铜矿、铜矿、银铅锌矿4种。
2006年9月,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拜仁达坝西矿区锌多金属矿详查报告》(编写人:荆永河,王平安,布日格德等)。经内蒙古国土资源厅组织评审,以“内国土资储备字[2006]389号”文备案。批准的拜仁达坝西矿区锌多金属矿24-15勘探线锌、铜、银、铅资源储量(3号等23个矿体,1306--824米赋矿标高,122b+333类查明矿产资源金属量)为:锌49.77万吨(平均品位5.57%)、铜1.08万吨(平均品位0.70%)、银276.21吨(平均品位286.44克/吨)、铅 3.96万吨(平均品位4.11%);伴生有砷17.23万吨(平均品位1.85%)、硫154.5万吨(平均品位16.59%)。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隶属于银都矿业公司,距拜仁达坝西矿区锌多金属矿1公里,目前保有的矿石储量(保有资源储量)为 1506.86万吨,其中银金属含量3217.33吨,铅金属含量35.55万吨,锌金属含量为81.09万吨。
2010年5月5日,*ST威达在停牌两年之后,公告了资产置换方案:威达公司以现有全部资产与银都矿业(特大型拜 仁达坝银多金属矿)62.96%股权进行置换。这意味着:*ST威达公司将由盈利能力日趋低下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摇身一变,成为一家有色矿产类公司。
投资者对停牌两年多后复牌的*ST威达,热烈追捧,其股价连续8个交易日涨停,创下近年新高,令“乌鸡”威达变成了“凤凰”。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彭飞调查:*ST威达公司停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是2008年2月15日,其停牌原因并非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而是由于整改结果未获深圳证监局验收通过。2008年3月7日,公司因涉嫌披露虚假信息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直至2010年3月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
在*ST威达公司被立案调查期间,原大股东江西生物研究所于2008年11月将所持3273.6万股转让给甘肃盛达集团,后者以23.32%的持股成为公司大股东和重组方。2010年4月29日,威达公司与大股东盛达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北京盛达以及红烨投资、王彦峰、王伟签署框架协议,拟以现有全部资产与前述四方合计持有的银都矿业62.96%股权进行置换,差额部分由公司发行股份支付。拟置入资产的预估值约为31.17亿元,置出资产预估值为1.39亿元,差额约29.77亿元。根据不低于7.54元/股的发行价格,预计增发股份规模约3.95亿股。
银都矿业2004年2月11日注册成立,内蒙古地矿局旗下的内蒙古矿业开发总公司持有30%股份,为第一大股东,内蒙古地矿局旗下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持有5%股份,盛达集团出资1000万元持有20%股份,与赤峰红花沟金矿并列第二大股东。2004年5月24日,赤峰红花沟金矿将其所持银都矿业20%股权转让给盛达集团。2004年6月6日,盛达集团又将其中4%股权转让给内蒙古矿业开发总公司,将1%股权转让给内蒙古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这样,盛达集团持股比例变为35%,成为第一大股东,但内蒙古矿业开发总公司和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合计持有40%股份,银都矿业实际控制人仍为内蒙古地矿局。2005年6月30日,银都矿业增资,盛达集团增资2500万元,持股比例不变。2006年2月27日,赤峰红烨锌冶炼公司将银都矿业10%股权转让给赤峰红烨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5月18日,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将其持有的银都矿业6%股权转让给内蒙古矿业开发总公司。2007年6月29日,盛达集团将其持有的银都矿业35%股权转让给子公司北京盛达。2009年11月20日,北京盛达单方面增资800万元。这样,北京盛达出资4300万元,持有银都矿业 39.80%的股份,内蒙古矿业开发总公司持股比例降为37.04%,赤峰红烨投资有限公司持有9.26%股份,王彦峰持有7.41%股份,王伟持有 6.49%股份。
经过一系列繁复的股权转让,盛达集团实际控制人赵满堂仅仅以4300万元的代价就抱回了一个“金娃娃”。
银都矿业公司成立之初,尽管内蒙古矿业开发总公司和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分别认缴了30%和5%的注册资本,但实际出资额为零。2005年公司第一次增资时,尽管按持股比例认缴了注册资本,但实际出资额仍为零。最终在2005年8月,内蒙古矿业开发总公司和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分别以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的采矿权作为出资。或许是迫于资金压力,内蒙古地矿局放弃了最后一次回收的机会。2010年4月,内蒙古矿业开发总公司出具声明,承诺放弃银都矿业62.96%股权的优先购买权,同意北京盛达、红烨投资、王彦峰、王伟分别将所持银都矿业39.80%、9.26%、7.41%和6.49%股权转让给*ST威达。
根据公告,此次交易置入资产估值约为31.17亿元,拟置出资产的预估值约为1.39亿元,差额约为29.77亿元,最终交易价格以评估结果为准。截至2009年12月31日,银都矿业未经审计的总资产为6.35亿元,总负债为4.11亿元,净资产2.24亿元,62.96%股权对应的净资产为1.41亿元,由此可以算出,该部分资产的交易预估值31.17亿元较净资产溢价了21倍。公司表示,增值主要是拟置入资产所拥有采矿权的增值。
据悉,以2005年4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中煤咨询曾对银都矿业拥有的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的探矿权进行了评估,当时的评估值为1.7亿元。而因本次交易,中煤咨询再次对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的采矿权进行了初步预估,预估值基准日为2009年12月31日,预估值约为47.5亿元。两者相差约 45.8亿元,溢价约27倍。
*ST威达的对估值差归为4大原因。
原因之一是:银、铅、锌近几年销售价格上涨,导致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采矿权评估值经初步估算增加约 26亿元。
原因之二是:可采储量的增加,导致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采矿权评估值增加约2亿元,2005年预计可采储量为854.64万吨,2009年预计是1232.34万吨。
原因之三是:生产能力的增加,导致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采矿权评估值增加约9亿元,公司原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通过技改,银都矿业生产能力2010年7月将达到90万吨/年。
原因之四是:折现率降低,导致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采矿权评估值增加约8.5亿元,2005 年评估时探矿权采用折现率为12%,2009年则为8.5%。
*ST威达此次重组成功,赵满堂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总收益超过13亿元。中国有色集团旗下中色股份2009年底仅以10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红烨投资,进而持有银都矿业9.26%的股份,获利超过6亿元。重组预案披露之前,公司原第二大股东深圳市安远控股集团的一笔股权划转,让陈光第的自然人财富陡增上亿元。
据公司披露,今年2月3日,公司原第二大股东深圳市安远控股集团与南京万年聚富投资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经南京市下关区中院裁定,安远控股将持有的1370万股*ST威达过户至万年聚富名下,用于抵偿320万元债务,安远控股的持股量降为700万股。这意味着,经法院裁定后,安远控股持有的1370万股*ST威达股权变现价值仅为0.23元/股,只有公司停牌前二级市场价格7.72元的3%,同样以5月14日的收盘价11.42元计算,万年聚富获得的这部分股权价值1.56亿元,大大超过其320万元的债权。
有媒体报道称,安远控股的法人代表兼董事长为陈族远,其控制的安远控股实力也不可谓不雄厚,注册资本达2亿元,总资产达200多亿元。而南京万年聚富在去年3月份才注册经营,其股东为自然人陈光第。该报道表示,一方是实力雄厚的公司,却为了区区320万元的债务,将到手的“肥肉”拱手相送,另一方则是新成立的公司,明显存在利益输送之嫌。
面对以上种种“巧合”,有小股东质疑,*ST威达在未达到退市标准的情况下,从2008年起以“整改”为名停牌达两年之久,通过迁址和关联交易等进行重组,实质上是在钻监管制度的空子,变相限制中小投资者的知情权和流通权,从而直接损害了他们的投资利益。
前一篇:章源钨业核心资产陷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