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五道沟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2010-03-21 13:51:20)
	
			
					(2010-03-21 13:51:20)		| 标签: 黄金成矿找矿黑龙江五道沟杂谈 | 分类: 矿业课堂 | 
五道沟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闫文强,高树学,杨凤喜,腾云 来源:黄金科学技术,2008,16(3):43-45
闫文强,高树学,杨凤喜,腾云 来源:黄金科学技术,2008,16(3):43-45
1 成矿地质背景
五道沟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境内。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兴凯湖一布列亚山地块区张广才岭一太平岭边缘隆起带的南端。太平岭隆起带作为佳木斯地块南缘的增生部分,晚元古代张广才岭期运动形成褶皱隆起,其基底地层主要为上元古界黄松群变质岩及同期花岗岩,出露面积较大。黄松群地层变质程度自上而下由浅变深,岩性属滨海一浅海相碎屑沉积碳酸盐岩建造。张广才岭期沿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分布并伴有印支期碱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的侵入,后期闪长岩脉侵入与金矿(化)体的形成关系密切,并控制其分布。
 
图1 
五道沟金矿床地质图 
2 矿床地质概况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上元古界黄松群杨木组、阎王殿组;中生界三叠系上统罗圈站组。阎王殿组主要岩性为泥质板岩、含碳质干枚岩、干枚状板岩、钠长石英岩、变质砂岩,局部夹大理岩透镜体,以中等变质程度为主(图1)。杨木组主要岩性二长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岩、黑云斜长变粒岩、石英岩,局部夹角闪片岩、阳起石片岩和磁铁石英岩。中生界三叠系上统罗圈站组主要岩性为流纹岩、流纹质、英安质角砾凝灰熔岩、火山碎屑岩夹凝灰砂岩。
2.2 构造
构造以北东向断裂为主,主要有北东向雁行排列五道沟(F2)和六道沟(F1)断裂。F1断裂规模最大,分布在六道沟附近的晚元古代张广才岭期花岗闪长岩与阎王殿组地层的接触部位,长约4km,总体走向北东。 F2断裂与F1断裂基本平行产出,分布在杨木组和阎王殿组地层的接触部位。在F1和F2两断层所形成的断裂带内,即阎王殿组地层,层间构造发育,主要表现为层间破碎,片理化带和小揉皱现象,为金矿(化)体的形成提供良好容矿空间。
2.3 侵入岩
区内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晚元古代张广才岭期花岗闪长岩和晚三叠世印支期花岗斑岩,其次为时代不明的闪长岩脉和花岗斑岩脉。其中侵入岩以张广才岭期花岗闪长岩和晚三叠世印支期花岗斑岩规模最大。闪长岩脉在阎王殿组地层中呈北东向雁行展布,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3 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位于绥阳--老黑山金、铜多金属成矿带的中部,目前区内发现7条低品位金矿体和14条金矿化体,均产在阎王殿组的砂、板岩地层中,受五道沟和六道沟断裂所控制,矿(化)体均为北东走向,呈雁行排列,显示出压扭性构造的控矿特点,矿(化)体受层间破碎构造控制明显,呈脉状产出。Au矿体最高品位2.30g/t,平均品位1.64g/t,金矿化体最高品位0.87g/t,平均0.50g/t,在层间破碎、硅化、褐铁矿化发育处,金矿化富集。
从金矿(化)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金矿(化)体多产于闪长岩脉的边部附近板岩中,围岩蚀变范围较小,强度较低,多局限在闪长岩脉边部及构造带附近,表明浅部热源能量不足,形成的矿体规模较小。
金矿(化)体多数产于闪长岩脉附近表明与闪长岩脉有成因联系。
从金矿化赋存的围岩介质及蚀变特征来看。载金介质及金的赋存状态应该有4种情况:石英小细脉及褐铁矿中的粒问金;黄铁矿中的粒间金及包体金;碳质板岩中碳质吸附金;石英、黄铁矿中的晶格金。
4 找矿特征及标志
4.1 构造控矿特征
杨家趟子--北大砬子断裂是区域内的主要构造,控制着区内地层和岩体的空间分布,受其影响区内的北东向F1、F2 断裂控制着含矿地层的展布方向。特别是处在F1、F2两断裂之间的阎王殿组地层中所产生的次级小裂隙等层问构造,是矿(化)体赋存的良好空间,区内次一级的层间构造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4.2 地层控矿特征
阎王殿组地层是区内唯一的基底构造岩层,金丰度值较高,Au含量一般在几至几十ppm之间。由于受构造运动和岩浆侵人的影响,地层中的金元素进一步活化、迁移,当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时,Au元素开始富集,在砂、板岩层间构造发育地段富集成矿。
区内所见的各矿(化)化均产于阎王殿组地层中,所以阎王殿组地层是本区的主要矿源层。
4.3 岩浆岩找矿特征
晚元古代张广才岭期花岗闪长岩与阎王殿组地层相伴产出,矿(化)体均分布在接触带附近的砂、板岩地层中,说明该岩体在前期阶段对金的活化、迁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后经闪长岩脉侵人和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使金元素进一步活化、迁移,富集成矿。
闪长岩脉、构造破碎带与金矿(化)体关系密切,所以张广才岭期的花岗闪长岩体和分布其附近的细粒闪长岩脉,是区内岩浆岩找矿的重要前提。
4.4 蚀变矿化特征
发育在阎王殿组地层中的硅化、褐铁矿化和黄铁矿化与成矿关系密切。蚀变愈强烈,金矿化规模愈大,金矿体愈富。因此,硅化、褐铁矿化和黄铁矿化是区内找矿的重要标志。
4.5 地球化学标志
Au、As、Sb、Bi等元素的组合异常叠加部位是找金的潜在远景区。
5 矿床成因探讨
五道沟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床处于绥阳--老黑山金铜成矿带内,敦密断裂的东南侧。区内敦密断裂的次级羽状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构造发育,为岩浆的侵人提供了通道并形成良好的导矿、容矿空间,岩浆的侵入为矿床形成提供热源,阎王殿组地层金丰度值较高,为五道沟金矿床形成奠定了基础。由于多期的岩浆侵入和强烈构造运动,使阎王殿组地层中金元素活化、转移,当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大量成矿物质沿F1、F2两断裂之间次级小裂隙等层问构造上升并发生沉淀,形成五道沟金矿床。
后一篇:萤石行业准入标准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