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的石头 化作盛开的莲花
(2008-11-06 17:44:10)
标签:
矿产资源矿业开发产经杂谈 |
分类: 纹石论矿 |
涅槃的石头
—宝山铜多金属矿
刘继顺摘
在湖南郴州桂阳县城西,有一个叫作宝山的地方。
宝山俗称 宝岭,古称虎形山,系大凑山之一部。原名子龙,缘于三国时赵云攻略桂阳城时屯兵之故。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朝廷于此开办官办银、铅、铜矿,后历代官 家于此炼银。据《桂阳州志》记载,“大凑山矿久矣,开自唐代,封禁于元朝,开禁于清初康熙,定于雍正,密于乾隆,停于嘉庆。”南汉时,桂阳铸造工艺相当发 达,当时曾用250斤铜铸铜钟一口,现存于湖南省博物馆。因宝岭藏有金、银、铜、铁、锡、铅、煤(石墨)、水晶等八种宝物,故曰“八宝之地”。
20世纪 60年代,238地质队对宝山矿区开展过地质普查与勘探工作。1966年8月,国家批准兴建宝山铜矿。1966年10月破土建设,来自瑶岗仙钨矿、湘西金 矿、湘东钨矿、湘南锰矿以及桃林铅锌矿等地的各路矿山精英,汇聚宝岭。采用先露采后井下的采矿设计方案,1974年正式投产,企业的投入与产出完全受国家 宏观调控运作。
20世纪80年代,是宝山最美好的时光。号称亚洲最大的选矿厂车间里五台球磨机机声隆隆,年处理40-50万吨露采铜、钼综合原矿及铅、锌、 金、银矿,日处理达2500吨,水冶车间冶炼出了一定量的钼、铼及铋精矿,产值达45亿元。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宝山矿露采铜钼开采与井下铅锌开采同时进行。1992年10月,该矿更名为“湖南宝山铅锌银矿”,同年9月经国务院经贸办等部门认定为国家大二型企业。
随 着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宝山因露天开采闭坑,转入井下开采。而井下开采工程建设资金由国家拨款转为贷款,宝山面临了大量负债的命运。恰在此时, 宝山人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开掘了巷道,在海拔472米的宝岭山头上竖起了直冲云霄的提矿卷扬井塔,在宝岭腹下的东部、北部、西部井下成矿区形成交错纵横的井 下开采巷道,探采了铅、锌、金、银等有色金属。因资金 不足,无力投入更多的井下深部地质勘查工作,采探严重脱节,只能边采边探维持矿山的简单生产。危难之际,宝山人一方面加快转换生产经营机制,利用承包,扩 大经营自主权的机制,调动干部职工扭亏增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想方设法通过残采、回采有用矿物和四处寻购零散铅锌原矿维持生产,积极开拓市场找出路,矿区 又逐渐显出生气。
2003年4月由于资源枯竭宝山被列入全国政策性破产名单。破产是不幸,也是有幸。破产就意味着企业被宣告死亡,但逆境也是一个机遇,置之死地而后生。此时,国家实施危机矿山风险找矿政策和振兴有色矿业经济的举措,再次给宝山寻找生机带来了新的曙光。宝山人一边组织实施破产与改制,一边谋划生存与发展,并加紧策划为开展危机矿山风险找矿寻求融资伙伴,走引资开发之路。
当 时的合作伙伴是西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因某种原因,虽与西部矿业公司融资合作只有一年,但有了积极的成果,借鉴西部矿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危机矿山风险找矿 技术以及融资优势,深挖内部潜力,危机风险找矿和周边探矿取得一定成效,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为改制重组谋生存、 扭转危机图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可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自2004年开始,企业为了顺利渡过破产难关,经营自救。自筹资金完成了一些井下掘进、探矿开拓工作。后来又挤出3000万元资金对采选、动力等单位共计18项技改工程投入。井下50至-150中段盲斜井开拓工程顺利进行,特别是选矿厂破碎设备系统更新技改、选矿磨浮提高工艺技术指标流程技改和精矿脱水高效陶瓷过滤机的使用,生产效率逐步提高,大大增加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后劲。
2006 年5月18日,宝山矿正式进入政策性破产-重组程序。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宝山矿重组工作也历尽艰难,可谓一波三折。但令人欣慰的是,宝山这座国企有色矿山企业终于破茧蝶变,完成了生死转型。
2008年9月26日10时18分,新组建的省国有绝对控股的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新一届领导班子肩挑重担起航,策划了公司“十一五”及中长期规划,提出了“实力强劲,生活富裕,公司文明,形象一流,管理现代”的五大理念。加大边部和中深部危机探矿,投入了3000余万元资金对采、选、动力、机加工等18项技改项目进行了有效动作,计划用4年 时间投入1.26亿开展矿山深边部的探矿工作,投入1.9亿元完成深部开拓的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系统工程,投资2500万元对选矿设备和设施进一步 更新改造,逐步完成“选矿尾砂开发利用工程研究”,“硫精矿中提金”,“稀有金属的有效利用”以及整合周边县、市铜矿资源,填补中南一带产铜空白,延伸粗 产品精加工产业链,建成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新矿山。
附:
湖南宝山是一个Cu-Mo-Pb-Zn-Ag多金属矿床,成因上与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位于南岭EW 向构造带与耒临SN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 地处坪宝复式向斜的北端。矿田由宝山中部、宝山东、宝山西、财神庙(宝山北) 四个矿床组成,矿床的形成与内生成矿作用相关, 在时空上表现出由地层(岩相)、构造、岩浆活动组成的“三位一体”控矿特征。区域出露地层为一套泥盆系- 二叠系浅海相碳酸盐岩夹少量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建造。矿田以石炭系碳酸盐岩为主, 自新而老依次为石炭系壶天群白云岩、梓门桥组白云岩、测水组砂页岩、石磴子组灰岩。区域地质构造复杂, 前泥盆纪基底构造呈EW向, 泥盆纪以后的盖层构造为SN~NE 向, 构造型式表现为由三个复式向斜(包括坪宝复式向斜) 与二个复式背斜及发育在褶皱之间的断层组合而成的一个往南收敛、向北撒开的褶断带, 宝山矿田恰处于该褶断带由SN - EW - NE 转向的拐弯部位。区内岩浆活动强烈, 岩浆岩广泛分布, 矿田中出露的岩浆岩为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岩脉, 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 同位素年龄161±1Ma,辉钼矿的成矿年龄为160±2Ma.宝山矿床成岩与成矿具有同时性,花岗闪长斑岩与宝山矿床的形成有成因联系,湘南乃至整个南岭中段地区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与成矿第一高峰期为155~165Ma,宝山多金属矿床正是华南这一高峰期的产物。
平面上宝山矿田各矿床以宝岭成矿花岗闪长斑岩体为中心, 呈半环带状分布。中部为矽卡岩型铜-钼-钨铋矿床; 外带东部有中- 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 外带西部有(宝山西)、北部(财神庙) 中低温热液型铅-银矿床。宝山中部、东部、西部等矿床位于F3 的下盘, 北部财神庙矿床位于F3 的上盘。宝山中部铜-钼-钨-铋矿床出露地表, 为露天矿床, 宝山西、宝山东、财神庙铅-锌-银矿床为隐伏矿床, 各矿床定位深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宝山中部铜-钼-钨-铋矿床- 宝山东铅-锌-银矿床- 财神庙铅-锌-银矿床- 宝山西铅-锌-银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