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文书
(2008-10-25 15:29:47)
标签:
地学人生感悟情怀杂谈 |
分类: 矿业人物 |
悼文书
刘继顺
2008-10-25
刘继顺
2008-10-25
昨接云南洪滔电话,惊悉曹文书先生于10月24日不幸逝世。他刚从缅甸回国,偶感不适,以为感冒遂不以为意。待支撑不住住院抢救时,然已病入膏肓,无力回天而仙去。
我与曹文书先生结识,缘于1996年,他报考中南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后选定我为指导教师。自此,我们的交往日渐增多。虽为师生,实属朋友。那时地矿行业很不景气,许多地质人或搞工勘,或做公务员,或做买卖。他却仍然选定地质专业,如饥似渴地钻研地质成矿理论与矿产勘查技术方法,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1997年,我借调到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三江”找矿工程指挥部担任综合研究组长。一年的中南工业大学的学位课程学习完后,他回到了云南有色地质306队(滇中勘查院),来征求我学位论文工作意见。我要他承担一个地质勘查项目,顺便完成学位论文。其时正处年中,项目已经分配完毕。此时,有306队的陈和生工程师带来一块杨万八步铜矿的标本,看上去颇似块状硫化物型铜矿。我遂建议陈耀光书记、任治机总工、朱治华副总、李连举处长、赵重顺副处长、罗荣生工程师等连同306队的同志,一同前往麻栗坡八步铜矿考察。大家虽然对其发展前景有不同看法,但均认为可与塞浦露斯块状硫化物矿床相对比,一致同意立项,由306队执行,曹文书同志负责。
后来,由于经费有限,工作还是难以深入下去。文书又来找我,说八步铜矿的工作恐难完成学位论文,又说他负责过麻栗坡三保银矿的普查工作,资料较多,又有新的认识和发现。我说,那就以三保银矿为题,补充一些矿床地球化学方面的测试分析工作。就这样,1999年,他圆满地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了答辩,回到了306队。
此时,地矿行业的日子更不好过。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早已解散,属地化后的有色地质队伍,一如一后娘生的孩子,无人理睬。他一个硕士回到队里,工作都不好安排。有一年,竟然拿着70%的工资,守着那个广南县堂上金矿的项目。此时,他很苦恼。因为他的夫人没有工作,又有一个孩子,还有父母需要赡养。虽然他的夫人精打细算,但一个人70%的微薄工资,难以维持家庭的简单生计,夫人只身洒泪前往广东打工。
此时,有矿老板找上门来,要文书跟他们干金矿,待遇优厚。他到了局里,与领导说要调走时,脸就红了。领导一劝,就再无后话。心里想:他是局里送出去深造的,学成归来,尚未效力却要离开,于“忠义”上有些说不过去;再想,有困难,才有真才实学者的用武之力;有平台,才有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就这样,他又回到了306队,担任过技术负责,地勘分院院长,306队总工。随着找矿成果的显现,306队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因此,2006年他被评为云南省地质工作先进个人,也是2008年云南省科技进步奖“滇东南地区铝土矿成矿规律与找矿实践”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等。
痛失文书,其感多多!他不是巧言善辩之人,亦非溜须拍马之辈,更不是弄虚作假见钱眼开之徒;有的只是实干,有的只是忠诚,有的只是淡泊。他的四十余短暂年华,虽经风雨无数,但却绽放出了美丽的彩虹,写出了地质矿产人的尊严,成就了自己无悔的人生!
祝文书一路走好!
前一篇:聂凤军:氧化铁型铜-金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