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拉根铅锌矿发现与勘查真相

(2008-06-23 01:05:43)
标签:

矿产资源

矿业开发

刘继顺

产经

杂谈

分类: 矿业论道

乌拉根铅锌矿发现与勘查真相

刘继顺

2008-06-23


今天从网上得知,中国地质学会于2008129日公布了2007度中国地质找矿十大成果,其中之一为“新疆乌恰县乌拉根发现超大型铅锌矿”,提到:探求铅锌资源量近800万吨,其中333级以上资源储量568万吨,已具备超大型矿床的特征。我们感到十分欣慰,自己曾经为之付出汗水的科研成果变成了现实。

 

 

欣喜之余,我们又从网上读到了中国有色地调中心的汇报提纲“新疆乌拉根铅锌矿勘查进展”。在其所描述的矿床发现经过中,竟然没有提及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感到十分困惑。

 

 

困惑之余,想就乌拉根矿床的发现与勘查过程作一回顾。好在时间不远,相信业界人士和知情人士应有记忆。如有错讹,敬请指正!

 

 

1999年前

 

 

乌拉根矿床位于新疆乌恰县康苏镇内,康苏镇东南直距3公里,公路里程仅18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乌拉根铅锌矿最初于1943年发现,根据乌拉根矿床的地表矿化露头,以矿点编入了1100万的区域地质矿产图中。

 

 

1951--1961年间,先后由新疆中苏有色金属公司新疆喀什矿管处和新疆有色金属702队进行过评价,当时的中方地质负责人为董永泉先生。对北矿带经钻孔和竖井勘探,证实为一小型矿床,铅金属量1.13万吨(品位5.8%),锌金属量1.74万吨(品位7.43%)。

 

 

1962--1998年间,由于认为乌拉根铅锌矿为一小型热液脉状矿床民采发现为“鸡窝矿”,故没有任何单位对其开展勘查工作。虽然期间实施了新疆305项目,乌拉根铅锌矿交通方便,往来专家无数。不知何因,没有人对其有过任何兴趣。

 

 

1999-2000

 

 

1999年9月1日至6日,新疆鑫汇矿业公司总工邓功全、刘继顺和奚小双教授考察了乌拉根铅锌矿的南、北两个矿带,刘继顺与奚教授还下民采竖井观察。尽管我们当时对成矿的细节有些争议,但均认为基本可与金顶铅锌矿对比,有成大矿的条件。

 

 

因此申报了中国有色地质总局的勘查项目。可在北京审项目时,部分专家仍然坚持过去传统的观点,对乌拉根铅锌矿能否成型提出了疑问。

 

 

2000年7月24日至8月25日,刘继顺与博士生高珍权高工对乌拉根铅锌矿区及外围开展成矿环境、成矿规律、找矿前景及突破方向研究。面对刀背似的裸露山脊、深切的沟谷及纵贯的克孜勒苏河,我们克服了种种的困难。有一天我们试图渡过克孜勒苏河去观察地质剖面,最后晚至凌晨一点才回到康苏镇。我们包的出租车司机到派出所报案说“我们失踪”,我们感谢辽宁有色局的从事矿区地质填图和化探等工作的同行,他们连夜出车寻找我们。

 

 

功夫不负有心人。获得的地质证据和矿化信息良好,完全可与金顶铅锌矿相对比。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制了1:5000矿区地质图,1:2.5 万地质矿产图,修编了1:10万地质矿产图和1:50万地质矿产图,撰写了“新疆乌恰地区热卤水铅锌矿资源潜力评价(新开)”中国地质大调查项目的B卷的绝大部分,全面对比了金顶铅锌矿的地质特征,明确提出了寻找“金顶式”超大型铅锌矿的观点。

 

 

由于乌拉根外围地名少,且原有名词过长难记,刘继顺便起了康西(意为康苏镇西)、吴东(意为吴合沙鲁以东)、杨北(意为杨叶铜矿点以北)和克南(意为克孜勒苏河南岸)等新地名来称呼已发现的新的矿点。这些地名至今还在沿用。

 

 

正在编制项目申请书时,邓总邀我一同向来疆调研的中国地调局项目办的王瑞江博士汇报,实物与分析结果同时送上。王瑞江博士当即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承诺鼎力支持。

 

 

由于当时中南工业大学没有勘查资格证,不能作为地质大调查项目的承担单位。鑫汇公司也不能作为申报单位,因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资料馆作为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为邓功全、朱世戎和刘继顺三人,我为技术负责。

 

 

除此以外,我们在哈密卡拉塔格地区发现了铜金矿化,同行者有我、奚小双、王旭东、秦克璋和孙超。本项目2000年由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申报为地质大调查项目。

 

 

2001年初,我们提交了“天山区带有色(贵)金属成矿条件及靶区优选”科研报告。

 

 

2001-2002

 

 

2001年我与高珍权和匡文龙二位博士生如约来到鑫汇公司,李明总经理和邓总要我们继续为公司选区选点,为立项作准备。乌拉根项目我们只要兼顾即可,不作要求。因为,当时参加单位又加进了桂林矿产研究院,据说桂林院也申报了乌拉根项目。

 

 

这样我们奔赴西昆仑,承担选区选点任务。这一年,我以项目负责人身份申报了“西昆仑库斯拉甫至他龙成矿带北段铅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的地质大调查项目,又得到批准。

 

 

在疆期间,曾两次赴乌拉根指导勘查工作。

 

 

2002年,鑫汇公司李明总经理和邓功全总工仍要我们选区选点,为立项作准备。西昆仑项目只要兼顾,不作要求。这样,我们主要对哈密沙泉子铜矿以东开展调研,发现了层纹状硫化物硅质岩和铁碧玉建造,认为银邦山等铁矿点属于铁碧玉建造,提出寻找块状硫化物矿床及“三位一体式”铜多金属矿床的观点。以此申报地质大调查项目又获批准。

 

 

2002年,乌拉根项目完成了三个孔的钻探工作,其中南矿带ZK0-1孔穿矿厚254(水平厚194.10),平均含铅0.53%,含锌4.34%。据矿物鉴定以菱锌矿为主,当时争论又起,菱锌矿是原生的还是次生。如是氧化物,如此深的氧化低品位矿有价值吗?邓总来电问询,我认真地查阅了相关资料和研究后,回信认为:菱锌矿为次生氧化的产物,其下应该有原生矿;对比北矿带,矿体沿走向的氧化带厚度可能是不一致的,浅部仍有原生矿的可能性,因为北矿带民采竖井离地表很近,就有原生矿的存在。由于矿体之上有两层厚大的膏盐层,致使物探效果不佳。而钻孔又是一孔之见,以当时项目经费不可能按网度打钻,因此钻遇矿体不能完全反映矿体的真实面目。如果能在南北两矿带各实施一个斜井工程,问题可能迎刃而解,品位可能大幅提高。

 

 

2003-2007

 

 

2003年,高珍权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后去了鑫汇公司任职,我们多次有过对乌拉根矿床研究与勘查方案的讨论。

 

 

2004年3月29日至3月31日,鑫汇公司李总和邓总邀请我与吴延之教授到公司讲学,并就鑫汇公司各项目勘查方案提出建议。

 

 

2005年1月9日至14日,我的祁东老乡彭连生先生邀我在昆明见面,他是广西万泰成公司、阿克陶桂新矿业公司和新疆金旺矿业公司的董事长,一方面要我为他的云南项目出些主意,更主要的是问及我对乌拉根和塔木铅锌矿等的看法,因为他早就与鑫汇公司合作了。这次我对他说:乌拉根矿床的资源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其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关键是要下决心投入坑探,以便尽早开发。

 

 

2005年3月18日至21日,鑫汇公司李明总经理与邓功全总工带队来我校参观学习,我与吴延之教授、奚小双教授又与鑫汇公司研讨了乌拉根等矿区的找矿问题,我再次提出上坑探。

 

 

2006年春节期间,彭连生董事长到长沙,我又建议他在乌拉根矿区下决心整合资源,并果敢地下坑道工程。

 

 

2006年5月15日至23日,我到了塔木和乌拉根考察,再次提出开发乌拉根矿床的建议,这次彭连生董事长(原金旺公司)动心了,因为他感觉到,我对塔木铅锌矿的看法和三千米坑探建议,合情合理,有创见性。

 

 

20061012日至19日,我应邀与鑫汇公司及原金旺公司一道去乌拉根矿区调研,确定了开发利用方案(包括供电、供水和选厂、矿部、尾矿库选址工作),特别是确定了坑口位置,即南矿带31线的2180米标高的平坑、0线斜井和北矿带路西北沿斜井,两斜井首期控制200米垂高。

 

 

谁知,风云突变。过了不久,鑫汇公司执意要与紫金矿业合作,广西万泰成公司只能参股,因此原金旺公司控股权转移至紫金矿业公司。我们原定的开发利用方案,大部分为改造了的金旺公司所采纳。只不过紫金公司实力更加雄厚,在2007年按网度系统地以钻探控制,控制储量大幅增长,远景已达超大型规模。

 

 

结语

 

 

行文至此,诸位同仁应该清楚,我对于乌拉根矿床的理论和实际贡献。这有1本年度总结报告和2本科研报告(现存新疆鑫汇公司)及3篇关于乌拉根的学术论文为证。当然推动乌拉根项目的主要有邓功全总工、李明总经理、高珍权博士、李丰收、杨军明、王旭东、奚小双、田培仁、尤泽峰、刘全德、胡婧文、尹利君、蔡宏渊及辽宁有色局的同仁等。

 

 

我特别要感谢的是原中国有色地质总局孙肇均局长。正是在他的安排下,我才得以从1999-2002年进疆开展成矿规律与找矿研究,且每年在疆工作时间达4个月之久。值得欣慰的是,年年有发现,立项必中。新疆鑫汇矿业公司李明总经理、邓功全总工及同仁给了我无私的协助,至今难以忘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