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汶川8级地震成因分析

(2008-05-29 17:46:12)
标签:

地震

刘继顺

杂谈

分类: 纹石论矿
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成因分析


来源:中国地震信息网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东 部龙门山构造带汶川附近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不仅在震中区附近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大范围造成破坏,其影响更是波及到全 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
汶川地震发生在四川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上。该构造带是青藏高原内部巴颜喀喇地块和中国东部华南地块的边界构造带,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历史,具有十 分复杂的结构和构造。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灌县-江油断裂(前山断裂)、映秀-北川断裂(中央断裂)和汶川-茂县(后山断裂)及其相关褶皱之上, 这次8级强震发生在映秀-北川断裂之上,是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向东南方向推挤并伴随顺时针剪切共同作用的结果(图1和2)。

http://www.huaxia-ng.com/web/attachments/2008/05/2_200805250149431AEv7.jpg
图1 龙门山断裂带及强震分布

  映秀-北川断裂全新世(10000年)以来具有明显的活动性,其长期地质滑动速率小于每年1毫米。GPS观测表明龙门山构造带的现今构造变形也是以逆 冲和右旋剪切为特征,但变形速度不大(图2)。因而,龙门山构造带及其内部断裂属于地震活动频度低但具有发生超强地震的潜在危险的特殊断裂。

http://www.huaxia-ng.com/web/attachments/2008/05/2_200805250149491JUzN.jpg
图2 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的主要活动断裂及地壳运动速度场

  汶川地震的发生及龙门山向东南方向推覆的动力来源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及其向北的推挤,这一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导致了亚洲大陆内部大规模的构造变 形,造成了青藏高原的地壳缩短、地貌隆升和向东挤出(图3)。由于青藏高原在向东北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在四川盆地一带遭到华南活动地块的强烈阻挡,使得应力 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高度积累,以至于沿映秀-北川断裂突然发生错动,产生8.0级强烈地震(图3)。

http://www.huaxia-ng.com/web/attachments/2008/05/2_200805250149551nCzL.jpg
图3 青藏高原向北和向南运动对龙门山构造带形成的挤压构造示意图。

  综合多个研究机构得到的汶川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表明,地震破裂面南段以逆冲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北段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逆冲分量,该破裂面从震中 汶川县开始破裂,并且破裂以3.1公里每秒的平均速度向北偏东49°方向传播,破裂长度约300km,破裂过程总持续时间近120秒,地震的主要能量于前 80秒内释放,最大错动量达9米,震源深度约10多公里,矩震级7.9,面波震级8.0。5月12日20时5.7级强余震以逆冲破裂并具有明显右旋走滑分 量,破裂面走向与主震相近,震源深约10公里。5月13日7时6.1级强余震以逆冲为主具有少量右旋走滑分量,破裂面走向较主震破裂面走向逆时针旋转约 25°,震源深约10公里。

汶川地震震源参数

    震中位置: 30.94°N, 103.47°E
    震源深度:南段较深20km;北段较浅10km
    震源机制:走向230°,倾向西北,倾角40°,逆冲兼右旋走滑
    断层长度:~300km
    断层宽度:南端30km,北端15km
    破裂方式:向北东方向的单侧破裂
    破裂速度:2.8~3.1km/s
    破裂持续时间:总持续时间约120s,但主要的能量释放时间约70s
    滑动分布:5个块体(映秀镇-汶川两个,北川,青川,康定南50km)


file:///C:/Users/LIUJIS%7E1/AppData/Local/Temp/moz-screenshot-1.jpg

file:///C:/Users/LIUJIS%7E1/AppData/Local/Temp/moz-screenshot.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