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怪胎之二:暗渡陈仓
刘继顺
2008-01-18
暗渡陈仓是36计中的重要一计,源于公元前206年楚汉之争中的一个战例。是时,刘邦手下的大将军韩信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开始军事行动。韩信先派樊哙、周勃率兵一万佯修已被刘邦进汉中时烧毁的栈道,摆出要从褒斜道出兵的架势,章邯闻讯立即加强斜谷防御。韩信却率大军西出勉县转折北上,顺陈仓小道入秦川,渡渭河于陈仓古渡口,倒攻大散关。章邯急忙率军赶到陈仓城,与韩信激战。此时,明修栈道的樊哙、周勃也出斜谷,与韩信会师。章邯兵败自杀,司马欣、董翳先后投降,刘邦遂定三秦。从此,关中成了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的基地。此后,“暗渡陈仓”比喻为以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曲折迂回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此计与声东击西相似。
2003年以来,矿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矿业投资利润高企的诱惑,充分地激发出了矿业投资者的聪明才智。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将“暗渡陈仓”之计发挥得淋漓尽致。请听我慢慢道来:
一、以采石(非金属)达采金属矿的目的
探矿权,特别是采矿权的获得,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按国家规定:除了砂、土、石及部分非金属矿产外,所有矿产的探矿权、采矿权必须到省国土资源厅,甚至国土资源部才能办理。省厅及部办矿权证手续繁琐,而且费时至少一年,有些时候甚至停办。
为了合法地尽快地取得采矿许可证,规避省厅及部办繁杂的手续,则以采石和非金属的名义,在州(市、行政公署)办理采矿证,实际是采金属矿。如果有必要,再到省厅换办金属采矿证。这种情况,全国各地都有。
如以采石英砂为名,开采石英脉型钨矿、锡矿、金矿和硅铁建造型铁矿;以采滑石、硅灰石、透闪石、透辉石为名,开采矽卡岩型白钨矿;以采蛇纹石为名,开采铜矿、镍矿和金矿;以采方解石、白云石、大理石、重晶石为名,开采铅锌矿、锰矿;以采粘土矿为名,开采铝土矿,等等。不一而足。
的确,有些确实是在采石或非金属矿时,发现了共生、伴生或独立的金属矿床。而新发现的金属矿不能丢弃,应予回收,这是正常的现象。因此,再换金属采矿证,则是完全合情合理合法的,也是应该鼓励和赞扬的。
但是,有些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采石或非金属,而是要采金属矿的。只是由于金属采矿证难办或不能办到,只好以申请采石或非金属来获得采矿权和开采金属矿的许可。
这两种情况,严格起来应该好分,但执行起来却难度很大。的确显示了我国矿业投资者的高超智慧。
二、明入尾砂库(废液池)实则直排江河
由于国家对环境污染的重视,所有的矿山企业必须修建尾矿库和废液池。但在我国西部地区,因人烟稀少,地质灾害频发,因此,聪明的矿业投资者在修建尾矿库时,就已经建好了排砂排洪的暗道。一等雨季到来,便放开闸门,一泄为空。尾砂随洪流奔泄而去,谁能分得清哪是泥砂,哪是污染物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