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继顺
刘继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746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蒙烟雨,朱提怀古

(2007-09-06 03:03:44)
标签:

职场/励志

矿业开发

矿产资源

感悟随笔

刘继顺

分类: 地学人生
乌蒙烟雨,朱提怀古
刘继顺
2007-09-06
    这两日,赴乌蒙山系昭通市考察了一个叫乐马厂的银多金属矿。
    一路烟雨蒙蒙,绿草碧水。气温适中,舒适宜人!
    对此地,我并不陌生。2003年曾花费过不少心血,欲助他人以此为基地,进军昭通铅锌矿业。
    曾描绘过宏伟蓝图,发展构想。却因种种缘由,此矿已改嫁。
    旧地重游,竟生出了莫名的惆怅。置身烟雨,念遥远之当年同行者,颇有些“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之感!
    此种惆怅,只在瞬间闪现。此矿改嫁,并非不佳。因为接盘者乃驰骋房地产市场的杨树坪先生,而杨正是中南大学校友。他通过校友关系,找到了我,要我为他出些主意。
    乐马厂银矿位于鲁甸县龙头山镇八宝村,历史攸久,乃“朱提银”的故乡。
    面对古矿洞、古炉渣、西岳宫遗址、碑刻、乐马古桂,不难想象那“万千秋,炉火兴旺”之象和“祀西岳金天,祀矿脉龙神”的矿民。
    据考证: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朱提即已发现银矿,进行冶炼、开采。朱提银质量上乘,曾作为向周王室进贡的贡品。朱提银在西汉末期王莽新朝,为二品中的上品,与金同为贵金属,称量货币,进入货币流通领域,著称于世,因为当时人们就将“朱提”作为白银的习惯称谓。在三国蜀汉时更是作为支撑蜀汉经济的支柱之一。唐代诗人韩愈的“我有双饮盏,其银得朱提”(《赠崔立之》诗),道出了朱提银在人们心目中的份量。乐马厂鼎盛时期是在清乾隆七年(1742年)至嘉庆七年(1802年)间,采炼银商者过十万,与东川铜厂、滇南锡厂并重。乾隆七年课银即达九千三百五十两,年产银150——200万两。有咏乐马厂各矿段的诗云:大佛巍巍体至尊,仙人洞里方生成。五台营盘青龙观,一睹照壁朝老君。萝卜西瓜观音种,红岩黄矿地内存。一片金钟震天响,龙头摆尾奔天生。
    此后,随着当年的繁华与喧嚣远去,乐马厂复归寂静。“朱提银”因而湮没在历史深处,蒙上了历史的尘埃!
    直到1995年,云南地质一队的详查工作结束,乐马厂银矿才又回归我们的视野。
    乐马厂的开发一波三折,它曾经是鲁甸县办企业,却因一次大面积滑坡,导致矿山关闭!尔后,问津者多,接手者手,主因是复杂的外部社会环境和安全隐患!
    此次,杨树坪先生的进入为“朱提银”重放异彩创造了条件。当然,“朱提银”将为杨先生的产业扩大,新成立的东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诚然,乐马厂的开发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是安全隐患,二是大部矿段控制程度很低。
    我相信:依靠智慧、胆略、资金和意志的力量,乐马厂将会胜过昔日的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