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矿床:透视地球演变的窗口(续一)

(2007-07-18 01:03:07)
标签:

矿业开发

矿产资源

刘继顺

分类: 矿业论道
 矿床:透视地球演变的窗口(续一)
刘继顺
2007-07-18
 
二、矿床勘查开发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发展
1、矿床成因的“水-火”之争,诱发了地球科学的第一次革命
    在早期人类历史中,地质学是贵族的事业,因为无休止的旅行、探险和探宝是要有经济支撑的。徐霞客决不是一个贫民。   
    人们为了生存及发展的需要,自觉与不自觉地去寻找可供开发利用的矿物资源(找矿、开采、冶炼),自然而然地去探求矿物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矿床学),进而试图去厘清矿物资源形成与地球演变的关系(地球科学)。最初在找矿实践与矿业开发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从而孕育了早期的矿床理论,进而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发展。
    地球科学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正是从矿床的形成争论开始的。德人维尔纳(1749-1817)根据沉积岩中矿床的采掘现象的总结归纳,认为所有的矿床包括岩石和矿脉,都是在大洋水体中沉积形成的(侧分泌说),即“水成论”;而英人赫顿(1726-1797)则从火成岩内及其周边的矿床采掘现象总结出发,认为地球外营力与矿床的形成无关,矿床只能是地球深部火成的溶液或溶化物质注入地壳裂隙中形成的,即“火成论”。两派为了证实证明自己的正确,千方百计地收集地质证据,进行各种测试分析与模拟实验,其中著名的有鲍温的玄武岩熔融实验(鲍温反应系列)。最终以“火成论”胜利而告终,“岩浆一元论”及“岩浆热液成矿论”诞生并一统天下为标志。
    “水-火”之争暂时告一段落,但两派的继承者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主张,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升华。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矿床的大量开发,特别是海洋地质调查的进行,海底硫化物层及“黑烟囱”硫化物的发现,“水成论”演变为“层控理论及喷流沉积成矿理论”。而“火成论”则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理论”。
2、矿床勘查提供了大量研究地球表层以下的样品
    人们最初研究地球都是从地表直接观察开始的,主要开展地表的地质现象的剖面观察与填图。地质学者根据地表剖画观察与填图,发现了大量的地表地质现象,通过这些资料的总结,深化与研究,提出了关于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岩石组成、洋陆变迁、地球演化等方面的各种假设。
    由于地表地质现象常常受到出露条件的制约及表生地质作用(包括表生构造)的干扰,使得观察资料的可得性、真实性与可用性大打折扣。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人们便借助一些间接的手段如地球化学测量、地球物理测量、卫星遥感资料解译等推测地质构造、地球物质组成及地球演化的模式。由于这些方法理论本身的缺陷及地质体的复杂性,常常出现不同的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因此,人们迫切希望能够观察到地表以下真实的地质现象。要了解地下的真实地质情况与我们的推测是否相同,就需要工程取样,而且需要大量地取样观察。而要实施工程就需要有庞大的资金,这笔资金目前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或国家能够提供。
  即使如此,某些国家还是咬牙拿出了经费为了科学而去打科学探索钻(超深钻),国际地科联曾实施大洋钻探计划(DSDP、ODP、IODP三个计划)和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目前有13个国家实施了近100口深浅不一的大陆科学钻,其中4000米以上的只有20口。已经实施的大陆钻探的结果与人们早先提出的假说,相去甚远。
  天然地震资料反演表明:地球具有层圈构造,中心部位为内地核、外地核,再是下地幔、上地幔,最外为下地壳(硅镁层)和上地壳(硅铝层),上下地壳之间为康拉德不连续面。苏联人想验证这个康拉德不连续面的存在,选择了地壳厚度最薄的科拉半岛打钻,其中一个为SG-3井,钻至12262米(目前全球最深井,1970-1989实施),原来设想的康拉德面却是一个滑动面,在深达9500米处还有可以利用的金属,1万米深处还存在天然气和含矿物的地下水(参见架起通往“地心”的望远镜,一窥“地心”究竟)。又如德国上法耳次地区的KTB超深钻(9101米深,1987-1994实施),原来地震反射层为近水平状态,而岩心却表明岩层陡倾,近水平的反射层是一组密集的面理所致。
  即使这样,所打的钻孔极为有限,对于广袤的地球表面而言,真是“九牛一毛”也!
  但与经济结合在一起的矿床勘查,每个大型矿床的钻探进尺均在十万米以上,1989-2003年塔里木石油会战,总进尺达470万米(102口井,平均井深4700米),那么,全球年钻探进尺呢?更何况还有数不清的探槽、浅井、坑道工程。正是这些矿产勘查工程为我们了解地壳变动与地球演化,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和地质现象。
  因此,正是矿产勘查为我们揭露了大量的地质现象,使得我们能够纠正过去错误的认识,孕育新的地质理论和成矿理论,促进了地球科学的进步!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