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河南铅锌矿卢氏栾川银矿地质勘探找矿发现刘继顺 |
分类: 话说找矿 |
—河南省卢氏—栾川特大型、大型铅锌矿床发现经过
文/周强
中国国土资源作家网 >> 大地原创>> 报告文学
始作“蛹”者
豫西南地区是河南省主要的金属矿产聚集地。建国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地质工作者在这里跋山涉水,艰苦工作,先后发现了我国著名的小秦岭金矿、桐柏金银贵金属矿以及闻名世界的超大型栾川南泥湖钼矿等。但在铅锌矿方面,一直认为规模小,不具工业价值。
该项目自1999年立项工作开始,就充满了争议与挑战。立项之初,多数专家认为,豫西南已发现的赤土店地区铅锌银矿,属于“小而富”、“毛毛矿”、“不成气候”,而且本矿区勘查工作程度已经很高了,重新部署找矿工作的风险和难度都很大。然而,以河南地调院地质找矿专家为代表的决策者,在认真总结豫西南以往丰富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坚持认为,赤土店地区目前已知的铅锌银矿点虽多,但是规模甚微、类型单一,与全省规模最大、强度最高的赤土店铅锌银综合化探异常并不相称,也与“特大型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存在较大差异。
1999年,认真执着的立项工作终于取得成功,富于创新意识的河南地调院终于可以开始自己为国家、为河南寻找一个大型——超大型铅锌矿的“梦想之旅”。
项目工作自1999年开始,至2006年结束,历经7年。从7年间项目名称与内容的变化,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到“卢氏——栾川超大型铅锌银矿”从最初立项到最终发现的“成长”过程。项目名称由开始的“河南省栾川赤土店地区铅锌银多金属调查评价”到“河南内乡——栾川地区银铅锌矿评价”,到现在的“河南卢氏——栾川地区铅锌银矿评价”;工作范围从赤土店地区到卢氏——栾川地区,面积从190平方公里到5000平方公里;工作时间从最初确定的2年,一直延续到2005年;目标任务也由最初的银500吨、铅锌100万吨,到最终的铅锌350万吨、银8000吨。这一个个名称的变化和成果的扩大,真实再现了河南省地调院广大地质工作者从找矿认识到找矿实践的升华。
艰辛“蜕变”
从2000年到2005年,本项目一直列入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评价重点项目,也是华北地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中经费最多的项目之一,倍受各级领导重视和关注。
中国地调局两次召开找矿现场研讨会,
2001年8月在栾川召开的“华北板块南缘(河南部分)银铅锌进资源调查评价现场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华北板块南苑马超营断裂成矿带处于纵贯中国大陆的北北东向大兴安岭——太行山——武当山重力梯级带与北西西向西安——南阳——信阳狭长负值重力异常带的交汇部位之北缘,位于谢学锦院士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划分的银、铅、锌地球化学省之内,具备有利成矿的沉积建造和大规模的构造裂陷、褶皱、断裂运动,以及多期次岩浆热液活动等超大型矿集区的成矿地质条件。2003年8月,中国地调局“豫西南地区铅锌银矿找矿方向及工作部署研讨会”在栾川召开。来自全国十余个单位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大家一致认为,豫西南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台南缘,与华北地台北缘成矿地质背景相同,铅锌银矿成矿条件优越,具有寻找大型——超大型规模矿床的潜力,建议以华北地台南缘为重点突破地区,以栾川——汝阳、朱阳关——湍源、平氏——竹沟为重点地区,并对优选出的找矿靶区开展地、物、化工作和地表工程揭露及深部工程验证,以SEDEX(沉积喷流)型、层控+热液改造型为主攻矿床类型,以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目标,实现找矿新突破。这些研讨成果为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和指导。
河南地调院项目工作人员详细收集研究前人工作资料,利用地质、物探、化探等有效的方法技术手段,在栾川鱼库、卢氏夜长坪——杜关、嵩县旧县——杨寺沟等找矿远景区内,以新的找矿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了华北陆块南缘铅锌银多金属矿成矿的地质条件,通过典型矿床的研究,详细研究了区域成矿控矿因素,总结矿床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并对区域远景进行了评价。
2001年6月,河南省地调院的地质队员在调查一个民采坑道时,矿主不让进洞观察,经反复协商才勉强同意地质队员们进洞编录,但具体时间要等候他的通知。一直到晚上11点,矿主才突然通知他们可以进洞。当时在野外辛苦一天的同志们都已睡下,听到这个消息他们二话没说就拖着疲惫的双腿进了洞。民洞有三级斜井,垂直落差120多米,岩石破碎的地方象瓢泼一样涌水,稍微一沾就浑身湿透。同志们咬着牙忍着透骨寒气,一丝不苟地将632米坑道全部编录完毕,光样品就采集了500多斤,等出洞时已经是凌晨4点钟。这情景让矿主也不得不翘起大拇指,拍着胸脯保证,以后他们可以随时进洞。
在评价冷水北沟矿区SO27矿脉时,小组在野外检查时发现该矿脉地表控制程度不够,民采调查不详,设计钻探的依据不充分。当时正值国庆节和中秋节,本打算回家过节的计划取消了,小伙子们重新对地表进行了系统工程揭露,详细调查了古采遗迹,并对部分民洞进行编录。短短二十多天,施工探槽20余条,控制矿脉2400多米,编录民洞1000余米,测制勘探线剖面1600米。对矿脉的地表延伸及深部变化特征进行了控制,为设计区内第一口钻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几个月后,当编录员哽咽的声音通过电话告知钻孔见到高品位铅锌矿体时,项目组同志们的眼里都噙满了泪水,梦想终于实现,一个大型铅锌银矿诞生了。
7年间,该项目共完成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800km2,1︰1万地面高磁测量10km2,
钻探工作量9534m,槽探18176m3,采集各类样品4045件(组),主要实物工作量全面完成,部分超额完成。发现并重点评价了冷水北沟等矿化集中区内的铅锌银矿(化)带。
夙愿化“蝶”
项目工作开展以来,由于思路正确,部署合理,方法得当,实现了每年都有新发现,每年都有新成果。项目于2001年和2003年分别被列为全国地质调查十大重要进展项目、全国地质工作十大新闻之一。在编制和提交的8个设计(包括2002年补充设计)中,5个获优秀设计,3个位良好设计。项目野外工作于2005年10月结束,野外验收质量评级为优秀级,综合评分93分。在报告评审中,项目成果也以综合评分93分,质量优秀级通过评审。
经过河南省地调院广大地质人员7年的艰苦努力,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河南省卢氏——栾川铅锌矿评价取得重大进展。
——圈定了16个成矿预测区,确定了找矿靶区,建立了区域找矿模型。
前一篇:巴西矿业简述
后一篇:揭开大别山大型钼矿的面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