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照华谈如何改善地学研究的建议

(2006-08-07 19:04:15)
标签:

地学研究

地质教育

高校管理

刘继顺

分类: 矿业人物
罗照华谈如何改善地学研究的建议
 
    2005年2月24日,中国地学哲学沙龙搞了一个学术研讨会,题目是“当代西方地球科学理论的缺陷”,目的是“动摇偶像,自主开拓”。我有幸参加了这样的聚会,并在事前收到了王恒礼老师发放的材料。与会者都是长期忧国忧民者,多数已经满头白发,却依然将伟大祖国的前途放置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当今世界,物欲横流,官本位登峰造极,学术界空前浮躁,民众不思进取,居然还有这么一群智者在做强国梦,令人刮目相看。有感于此,忽然有了写一个气体杂谈的想法,抛出来供大家参考。这里的“气”既是地球内部之气,也是愤世嫉俗之气。只期望排出胸中郁闷之气,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美好、更加强大!我是研究固体地球的,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将今论古,由已知到未知。
   1、单科独进不可能解决重大的地质问题。
 
 
   我想起教科书的经典阐述,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矿物是由元素组成的。可见,单科独进不可能解决重大的地质问题,地学研究要想取得重要进展就必须有牢固的科学基础。上述对于地球化学数据的错误解释正是忽视矿物相的作用才出现的。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成矿作用研究中。遗憾的是,我国的学者大多不重视这一点,管理部门也不重视这一点,总希望我们快速取得突出的成绩。然而,什么是突出的成绩呢?科学与技术完全不同,它实际上很难进行评价。有些出色的成果短期内是不能评价的,因为大多数学者并不能理解。从这个角度米说,当前被评价为出色的成果就必然是平庸的成果,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成果很好,可见作者的水平与大众的认知水平差距甚小。这也是我不赞成科学成果评奖的原因。但是技术成果一定要评奖,因为后者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对于科学家来说,尊重和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就可以了,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奖励。因此,科学家一定要做一个不追逐名利的人,一定要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科学家的待遇由领导机关决定,不需要自己去考虑,这样才能做出真正具有科学意义的东西来。
 
   2、西方地球科学理论的缺陷与我们看问题的片面 
 
   什么才有科学意义?这很难说,得由科学家自己决定。因此,科学家实际上就是国家养起来的一批学术疯子。一个社会这样的疯子不可能太多,也不应当太多。科学家们组成了这样一个群体,虽然他们不愁吃穿住行,他们仍然对自己的事业兢兢业业,永远抱怨时间不够这个群体的个体之间不需要为了生存而厮杀,仅仅为了真理而争论;科学家永远不会为了名利和完成任务而弄虚作假。
 
   我们谈到西方地球科学理论的缺陷的时候,实际上没有看到西方科学界的这种优质的生存环境。由于这种优质的生存环境,大多数科学家可以做到不追名逐利,也容不下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每一个科学家,只要不是在弄虚作假,他的研究成果就应当视作是有意义的,因而是可以发表的。在每一个假说变成理论之前,必然存在许多缺陷,这正是今后工作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而不是否定它的理由。西方学者大多是根据模型来进行工作的。不幸的是,当这种模型传到中国来以后,我们往往将它们看作是圣旨。这不是西方理论的错,而是我们的幼稚。就像板块构造理论一样,正在不断得到修正。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理论可以像板块构造理论那样令大多数人信服。板块构造不是不能否定的,但目前证据不足,反对派还没有建立起更有力的理论体系可以和板块构造理论抗争。实际上,新全球构造与经典的板块构造已经相去甚远。如果将新全球构造理解为板块构造的改进版,那么板块构造实际上正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总有一天,板块构造所支撑起来的大厦会倒塌的,但不是现在。
 
    我们如何以平常心态评论西方理论是推进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所谓洋为中用,就是批判地接受。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这样力图使学生明白我们是如何看问题的。实际上,西方世界并不是拙于思考,而是允许任何不同观点的出现。有些理论模型在我们看来可能是很幼稚的,但在西方杂志上却可以正式发表,得到足够的重视。现在引用最广的深部过程之一岩浆底侵作用,实际上最初提出时只是一个模型和泛泛的联想,这在我国的学术杂志上是不可能刊登的。但是Pyfe居然将它刊登在Nature杂志上。这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民主的学术氛围。我们的权威大多容忍不了这样的挑战。当您想对某种理论提出挑战时,权威们往往要求您提供大量的证据和国外研究的先例。这就注定了我们必然跟在外国学者的后面,不能敢越雷池一步。您的想法可能是正确的,但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得到证明。假如得不到经费支持,这个理论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因此,您必须小心谨慎,否则将一事无成。久而久之,中国科学家就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甚至将此作为一种谦虚的美德而竞相效仿,却不知正是这种“美德”是我国科学发展的大敌。既然权威是科学进步的绊脚石,本次沙龙动摇权威的命题就是正确的了。但是我门首先要动摇挥舞外国权威之棒砸向科学界的国内权威,因为强迫您接受外国理论的不是外国科学权威而是我们自己的学术权威。而这正是我们的管理体制造成的。我们的祖国的确在许多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我们的确是世界科学的旁观者。为什么我们不能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呢?因为我们的科学家太累,为名所累,为利所累,为生存所累。但是,首先是我们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思想太落后。例如,缺乏公平竞争的机制就是一例。我们有一些潜规则或显规则是很愚蠢的,例如内定支持某些群体,使这些群体或个人成了科学显贵,目前设立的学科创新群体就是这样的新贵。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您真是优秀的话,一定能够在公平竞争中取得优势,为什么还要特殊照顾呢?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谁会热衷于扶持这样的新贵呢?追根溯源,就涉及到了我们的管理体制了。我们往往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都要有所建树,其实这是一柄双刃剑。作为一般管理人员,应当是公务员化的,只要没有过错就应当有稳定的工作。如果连处级以下的管理人员都人心惶惶,他们就会挖空心思创造某些“政绩”,贻害社会,使得我们的政策朝令夕改,民众无所适从。在管理队伍中,如果不实行严格的优胜劣汰原则,的确会养一批懒人。但是对于整体的社会效益是值得的,就像养一批无忧无虑的科学家一样,一定要让这些人将兢兢业业工作当作是他生命的必需。我想,我现在大概就属于这样的人之一,因为一天不进办公室就觉得无所适从,好像天就会塌下来一样的感觉。
 
    3、学术腐败与重压之下的不忠
 
    怎么会有学术腐败呢?这也是与我们的管理体制有关。首先,“科学家”太多。由于科学成果的鉴定是没有可操作性的,导致一部分混日子的人也都尽力往科学家圈子里面钻,导致我们的队伍相当不纯洁。更有甚者,由于这部分人不专心自己的工作,他们往往有许多时间用于讨好自己的上级领导,在各个单位往往如鱼得水,比真正的科学家更为风光。这给人一个很不好的示范,觉得从事科学研究是一件很风光的事情。例如,有的科研项目工作刚刚开始就带着记者团大肆报道,这些人居然将大量时间和经费投入到非科研上去了,用于科学研究的时间和经费必然会减少,因而不能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这样,弄虚作假就是必然的了。
 
    另一个导致学术腐败的原因就是职称评定制度。君不见那么多学校和研究所的领导都成了教授、研究员吗? 如果说学术腐败的话,这就是最大的学术腐败。因为他们根本不搞或很少搞学术研究,也不搞教学,居然能够顶着一个教授、研究员的光环。由于太多的人需要这个光环,使得这个光环逐渐退色。如前所说,科学家应当是有科学追求的,因此会特别的累。现在,不少人既不想受累又要这个光环,这个光环就一定会退色。这部分人为了名利双收,一定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即使被发现,单位也未必会处理。因为领导就是这样的人。有一个单位出了这样的怪事,某教授抄袭别人的成果被曝光了,单位掩盖不住了,就撤销了他的行政职务,但仍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这个人在管理上并没有犯错误,为什么要撤销行政职务呢?这个人在学术上胡作非为,为什么仍然保留在学术队伍里呢?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学术评价体系以及是否要评价的问题。当前最不能容忍的是用在国外杂志上发表文章来评价中国学者的成就,简直是本末倒置。我国政府投资搞科研,自己的民众看不到成果,还要花钱到国外买回来看,并且政府要对这种卖国行为进行奖励!我不能理解。有人对我说,是为了扩大我们的影响。我们为什么要扩大影响呢?美国人没有到中国来发表文章不是照样影响整个世界吗?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还愁在世界上没有影响吗?当然,我在这里并没有否定宣传的必要性。实际上,一个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不能为同行所接受、不能为社会所接受本身就是一种悲哀。但是,依靠给外国学者增添素材和实例这样的宣传实在没有意义,反而会被别人笑话。也正是这样的政策,导致我们在国际上发表的文章多了,影响力却反而下降了,这些文章岂不是败坏了门风,难道我们还要对其进行奖励吗?与此同时,我们一些作者却对国内的研究成果不闻不问,甚至抄袭:国内学者提出的精辟见解得不到肯定,反而大量引用国外学者的二流成果。这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一种潮流,这就是为什么要把帐算在管理体制上的理由。
 
   当然,科学家的情操也是很重要的。不过,作为一种法制社会,制度的引导应当负有主要责任,管理制度才是最重要的保障。在这种管理体制之下,科学家的个人情操显得相当苍白无力。例如,在当今高校评比之风盛行的时候,学校领导可能很重视这样的评比名次,单位领导就逼迫自己的科研人员出成果到国外发表,重压之下,一些原本很忠于科学的人员也开始出轨了。
 
 
例如,清华大学是一所全国一流的工科院校,不想如何推动国家的技术进步,却想方设法发表大量SCI文章,这是清华大学最大的耻辱。一所汽车学院,从来没有在大街上见过他们的产品;一所热动力学院,也不见有什么傲人之处。培养的学生多数出国,这样的学校我们要她干什么?但是,难道清华大学的老师愿意这样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此,还是我们的管理机制出了问题,应当好好研究如何管理好教授了。
 
   科学创新的问题主要还是一个管理体制的问题,我们有那么多不热衷于科学事业的“科学家”和自以为是的管理者,永远也不可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4、祖国呀,你何时才能强大?
 
    我常常想,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优秀?因为必须是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优秀,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但是,我的教学计划时常会与管理措施发生碰撞,学校的管理措施也常常与社会规范发生碰撞。中国人目前的社会心态是很不健康的,很多人都在想如何付出最小的劳动或不劳动却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也有很多人自以为高明可以对别人指指点点。前段时间我看到报纸上一则消息,说是两个本科生结婚生孩子了,学校以违反校规为由开除了他们的学籍。然后就打官司到法院了,法院居然判学校败诉!
 
 
学校就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招生时已经与学生有契约,您如果不想遵守校规可以不在这所学校上学,这是公民的权力。一旦入了学,又不想遵守校规,也可以自动退学,为什么要故意违反呢?同样,作为教师,我如何教学,学校是不应当管的,但是管理部门可以抽查我的教学质量,也就是说如何有效管理的问题是我们管理部门的重大问题。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